報告摘要: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生態保護治理大格局。
不久前,位于永和鎮的石窟生態小鎮項目啟動建設。該項目總規劃面積約983畝,規劃了秘境文旅區、新質產業區、鄉村宜居區、優質教育區,并建設草馬路及小鎮配套道路,以“文旅+產業”“文旅+生態”的模式賦能鄉村振興和區域發展。
“通過盤活低效工業用地,培育新質產業生態,助推產業向高端智造轉型。同時,在礦坑生態修復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航天科普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打造集生態體驗、研學科普、游憩健身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區,推動‘產城人’深度融合。”永和鎮有關負責人介紹。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直以來,晉江堅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守護好碧水藍天。
作為晉江市區污水處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仙石污水處理廠已建成三期工程,可處理規模達15萬噸/日。然而,隨著晉江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污水處理需求日益增長。為了有效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短板,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持續改善水環境,晉江啟動仙石污水處理廠四期擴建工程,并列入泉州“污水提質增效”項目清單。
“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擴建完成后,仙石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將提升至20萬噸/日,極大緩解市區污水處理的壓力。”晉江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
此外,晉江持續發力保藍天,實施建陶行業深度治理、開展制鞋專項幫扶、加快燃煤鍋爐淘汰、加強移動源監管;持之以恒護綠水,開展排口整治、跟蹤檢測水質、建設美麗海灣;久久為功守凈土,嚴格土壤污染管控,強化重金屬整治,開展新污染治理,全力守好生態“高顏值”,促進發展“高質量”,服務民生“高品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晉江的城市發展“含綠量”越來越高。以紫帽山為代表,加上靈源山、華表山、羅裳山、崎山、八仙山等晉江市域內的自然山林,構成了城市生態綠色空間的“骨架”。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全民動員,綠化晉江”行動的推動下,晉江完成森林撫育、封山育林、非規劃林地植樹造林等5200畝,持續為森林“碳庫”充“植”。
位于晉江經濟開發區安東園的鳳竹紡織綠色廠房,兩級回用設計的中水反滲透膜系統,可使污水回用率達50%以上;4臺煙氣回收處理設備對廢氣進行高效回收凈化處理,并進行余熱回收,一年可減排5000噸標煤。鳳竹紡織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一系列綜合技術改革,我們的綜合能耗降低了20%以上。”
來自泉州市晉江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近三年,晉江經濟開發區紡織印染行業萬元工業產值廢水、COD和VOCs排放量分別累計減少47.0%、46.9%和79.3%,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累計降低36.6%,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取得積極成效。
“我們將繼續圍繞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這條主線,全面展開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全方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注入更加強勁的綠色動能。”泉州市晉江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闕楊娜
來源:晉江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