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教學科研資源豐富,具有獨立的辦公大樓,面積近70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超3000萬元,現有環境工程、環境科學、水質科學與技術和資源環境科學4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工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學院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位碩士點和博士點,具備從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每年約招收本科、研究生300余人。學科圍繞“化工環保”特色優勢,面向環保產業科技前沿,聚焦傳統行業綠色轉型和污染物超低排放迫切需求,研發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高端裝備,形成了難降解廢水處理原理及應用,新型環境功能材料研發,工業廢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污染場地修復,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環境行為5個研究方向,為“十四五”江蘇省重點學科,有力支撐我校環境科學、生態學學科位列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70余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教學理論水平高超、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全部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擁有柔性引進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柔性引進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首席教授 1人,海外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各3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青山科技獎獲得者1人、全國杰出工程師青年獎獲得者2人、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青年拔尖人才1人、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計劃(A類)3人、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名。學院擁有“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煤炭清潔轉化節水減排工程實驗室”、“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氣體凈化膜及裝備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工業節水減排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化工污染控制與事故應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環境保護工業VOCs污染控制工程中心”、“南京市化工農藥重有機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化工環保新材料研究院”等7個省部級研發平臺、1個“化工園區環境污染整治”國家環境保護培訓基地和1個江蘇省環境科學與工程綜合訓練示范中心,同時擔任機械工業環境保護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固廢、大氣處理設備分技術委員會第三屆委員單位。
學院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江蘇產業結構調整及環保戰略產業培育,在減污降碳、節水減排、功能材料研發及突發性化工污染事故防范與應急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創新性研究和工程化開發,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技術成果,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和顯著的技術優勢,在社會上具有廣泛影響力,居國內一流水平。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和企業委托的各類研究項目近百項,科研到款逾8000萬元,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技術發明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一等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二等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在環境領域國際頂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申請、公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0多項。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強化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復雜環境問題的能力。依托多個省部級研發平臺和校內外的協同創新基地,在校內外創新創業導師悉心輔導下,年均大創項目學生參與率近60%,學生連續兩屆獲得全國“挑戰杯”競賽“特等獎”,以及多個“互聯網+””節能減排”“江蘇省水創意大賽”等省部級競賽獎項。同時學院不斷改進教學管理模式,組織提升教學技術水平,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及時跟蹤社會人才需求調整專業教學內容,學院教師先后編寫出版專業教材6部,參與校級以上教改項目10余項,多名老師獲教育部環境類本科專業教指委、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以及“校師德十佳”、“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等。
近年來學生培養質量穩步提升,每年在各類獎學金、黨團評優、科創類、實踐類、志愿服務類等領域,獲得各項榮譽近1300余人次,保研考研錄取率穩居40%以上,其中多名進入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劍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內外一流大學讀研深造。學生課外實踐成果豐富,先后有1名學生獲得“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個學生黨支部的主題黨日活動連續兩年榮獲“江蘇省最佳黨日活動優勝獎”;“‘河小青’行知學堂”獲江蘇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節水護水與水利宣傳教育類二等獎;學生環保志愿服務隊獲江蘇省青年志愿服務行動組織獎及“母親河獎”綠色團隊江等榮譽稱號。歷年來學院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大部分學生能進入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環境監測中心、環科院、水務集團、環保公司等政府管理部門或大型企事業單位就職。
學院重視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蒙古科技大學進行環境工程“2+2”合作辦學,開辟國外留學生來我校留學取得學位的先例,同時加大從國外名校的人才引進力度,先后選派多名年輕老師赴英國、美國等一流大學進行訪問交流,其中學院36%的專業教師具有海外留學或研修經歷。鼓勵老師參加國外高水平學術會議,并積極承辦了國際水協會(IWA)首屆工業水大會“IWA Water in Industry Conference”,加大與國際水協專家、杰青等國內外知名學者的學術交流;成立江蘇省科技廳“省外國專家工作室”,柔性引進加拿大院士畢曉濤教授,德國Geissen教授為客座教授支持學院發展。
展望未來,學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一流環境學科建設,固本強源,協同創新,奮力建成教學先進、學科一流的特色發展學院。
(數據統計至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