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讓人放心,中山“村民觀察團”進一線看“治水”工程建設
羊城派2025-01-13 22:01
當村民走進水污染治理一線,會有哪些新鮮見聞?為打造“透明工程”,引導更多群眾了解“治水”工作,中山公用下屬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用工程”)組織的“村民觀察團”日前走進阜沙鎮,先后來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常態化河道清淤示范工程現場,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詳細了解施工情況和建設成果。活動中,觀察團還走進阜沙鎮污水處理廠,感受污水變清水的全過程。
中山市“治水”攻堅戰打響以來,公用工程根據統一部署,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污水廠建設項目、未達標水體治理項目及暗涵項目建設,用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品質工程回應市民對良好生活環境的期待,為堅決打贏“治水”攻堅戰貢獻國企力量。項目推進過程中,通過組織群眾進一線、看進度,最大限度爭取到了群眾對工程建設的全方位支持。


管道連成網:污水有去處,河涌沒壓力
“小時候,這條河里的水是能吃的,從十幾年前開始,河水慢慢污染后就不能喝了。現在治理后的河水好了很多。”看著牛角正河水質一天天好起來,六十多歲的本地村民吳大爺笑呵呵地說道。
據悉,位于阜沙鎮牛角村的牛角正河全長5.3公里,是村內的主要河涌。河涌兩岸為居民區,中段還穿過一片農業生產區。此前,周邊產生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中,不少生活垃圾也在河底沉積,造成河涌污染。
要徹底解決牛角正河的污染問題,必須從污水源開始。為此,公用工程的施工團隊沿河鋪設了數公里的截污管道,以便生活污水被收集至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在“村民觀察團”參觀當天,河涌兩岸的截污管道埋設已進入收尾階段。隨著啟用在即,一根根直接伸向河涌內的污水口和混排口將告別歷史舞臺。
據中山市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五鄉、大南聯圍流域)阜沙、港口標段項目副經理張宏偉介紹,施工過程中,團隊選擇了“逐段開挖 迅速回填”的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了開挖埋管對村民正常生活的影響。


據了解,整個中山市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五鄉、大南聯圍流域)阜沙、港口標段項目建設范圍為中山市行政區域內五鄉、大南聯圍流域,包括阜沙鎮、港口鎮75條河涌和26條道路,共需新建污水管網約191.2km,截至2024年12月已完成管網約156km,完成率81.6%。
與截污管道建設同步推進的,還有阜沙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該項目新建的污水收集管網與未達標水體整治截污管或已建成市政污水管銜接,最終讓千家萬戶產生的污水排至阜沙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
截至2024年12月底,阜沙鎮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累計完成管網62.16km,完成率90.88%,其中阜沙村、阜東村、牛角村、阜圩社區已基本完成;完成雨污分流(接管到戶)2678戶、總口截污272戶、自然消納50戶,治理率92.45%,分流率90.50%,目前正在進行農污收尾工作。

“項目推進過程中,施工團隊將管道鋪設好以后還對路面進行了美化。此前回家的坑洼路變成平整的水泥路,村民點贊聲不斷。”牛角村相關負責人在參觀時表示。
“污水管網的建設徹底切斷了牛角正河的水污染源,如今河涌里面的水越來越清,臭味聞不到了,每天到河邊散步的人也多了起來。通過實地體驗,也了解了不少工程細節,后續我們會更加支持‘治水’工作開展,一起參與讓家門口的環境一天比一天好。”參觀過程中,觀察團的村民親眼見、親耳聽,感受變化,現場為民生工程點贊。
污水變清水:現場看流程,坦言“更放心”
據悉,為了將牛角正河綜合整治工程打造成為持久惠及當地村民的民生工程,除了建設完善的污水管網外,施工團隊還通過清淤疏浚,進一步提升河涌水質,提高其防洪排澇能力。施工過程中,工人們通過吊車清運垃圾、絞吸泵吸收淤泥、高壓水槍沖挖河床等方式,徹底清除了牛角正河存在多年的污染頑疾,這才有了如今的水清岸綠。
“原來牛角正河的河道內以前藏著這么多生活垃圾,難怪會發臭。現在清理好了,當地村民的環保意識更強了,要愛護來之不易的環境。”提起去年12月河道清淤施工的場景,吳大爺至今印象深刻。


龐大管網收集的污水,要經過如何處理才能達標排放?從牛角正河畔出發,“村民觀察團”一路來到參觀的最后一站——阜沙鎮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據工程項目經理陳展金介紹,該項目于2023年9月動工,2024年6月試運行,投資逾2.7億元。三期投用后,阜沙鎮污水處理廠的日均處理能力從此前的2萬噸大幅提升至6萬噸,能夠輕松處理各處管網收集過來污水。

在廠區內,工作人員借助實地講解、圖文并茂的展板演示等形式,讓村民了解污水處理的過程。
“我們采用‘預處理+多段AA/O工藝生物池+磁混凝澄清池+紫外消毒’工藝處理污水,同時采用‘帶氏濃縮機+板框脫水’工藝處理污泥。”陳展金表示,一套環環相扣的流程下來,阜沙鎮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可以達到一級A標準。
“這水真讓人放心安心。往后生活在這兒心里頭更踏實啦!”當看到處理后的清水潺潺流出,村民梁大媽眼中滿是驚喜。

“組織觀察團實地走進項目施工現場和污水處理廠,旨在讓更多群眾了解‘治水’過程,也是難得的科普機會。”公用工程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更加廣泛動員發動,進一步取得理解和支持,讓廣大群眾成為“治水”工作受益者的同時也成為參與者。
文、圖丨張德鋼 朱梓泓 楊墨 黃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