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上游倒一個,下游停一片”——部分地方建筑企業“欠款困境”調查
新華網2024-10-08 10:57北京
建筑行業在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記者近期采訪了解到,部分地方建筑工程領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有加劇態勢。
一些業內人士反映,當前拖欠工程款量大面廣,已對施工企業、建材供應商等相關產業鏈造成連鎖影響,建議對當前工程欠款問題進行專項整治,暢通經濟循環,推動穩增長、促就業。
工程欠款存量多 近年又有加劇態勢
記者采訪發現,當前建筑企業工程欠款主要來自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重慶某民營建筑企業高峰時員工有1500多人,雇傭勞務農民工3萬多人,供應商上千家。2018年企業與一房地產開發商合作,承建其多個商品房項目。該公司總經理鄧某說:“3年前這家開發商爆雷后,企業繼續承擔保交樓施工任務,在政府幫助和企業自籌資金情況下已完成大部分交付任務,但目前該開發商欠企業工程款21億元。”
陜西萬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職工衛寧說,企業承建了西咸新區涇河新城協同創新中心項目,合同金額1714.5萬元,且全額墊資施工。2021年7月驗收并移交投運,尚拖欠719萬元工程款。
由于一些爆雷房企債權人多且資不抵債,建筑企業要回工程款困難重重。鄧某說,出險開發商在當地的項目多數已無可抵債資產,能變現的資產有限,且已被金融機構等債權人查封,企業欠款絕大多數已無法要回。
西部某省一家醫院2018年開工建設,2022年10月移交投用。施工方某民營建筑企業總經理余某向記者介紹,雖然目前整體工程基本完工,但項目還未驗收,原因是當地政府以材料價格高、無合格圖紙等理由,對項目“不財評、不審計、不驗收、不結算”,欠企業工程款約1億元。
央企國企也同樣面臨突出的欠款問題。一家建筑央企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今年上半年基建項目投資額縮水30%,多個省市的建設項目工程款被拖欠。記者梳理發現,中國中鐵、中國鐵建旗下多家公司因遭遇工程欠款,無力支付下游供應商費用,被起訴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受訪建筑企業表示,工程欠款是建筑行業的老大難問題,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近年來情況有加劇態勢。
借新債還舊債 上下游循環卡點多
記者調研發現,持續加劇的工程欠款問題已對整個建筑行業上下游帶來不利影響。
業主欠企業、企業欠工人。鄧某介紹,在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支持下,企業及時支付了工人的勞務工資。但材料商、分包商也有大量工人,他們的工資難以獲得保交樓政策支持,只能作為工程款掛賬處理。余某說目前企業拖欠勞務工資、各種材料款等超過2600萬元。
一些企業借新債還舊債,債務糾紛高發。建筑行業先行墊資情況普遍,工程完工后賬款久拖不結,面對現金流壓力,不少企業只能借新債還舊債,如果無法滾動,復雜的三角債讓企業難以為繼。余某說,為完成工程項目,自己向朋友借了1000萬元、銀行貸款140萬元、借高利貸600萬元,現在每個月都在跟勞務、材料商打官司,企業已名存實亡。
即使是國企,現金流狀況同樣艱難。有央企職工說,由于工程欠款收不回來,公司今年上半年不得不降薪、裁員、增加貸款,以緩解現金流緊張問題。
上游拿不到錢又要給下游付款,不少建筑企業負債率屢創歷史新高,導致大量債務糾紛。大型建筑企業輻射效應強,能帶動眾多建材供應商和工人就業,一旦倒閉破產,會影響整個產業鏈。
“上游倒一個,下游停一片。”鄧某表示,公司欠下游供應商、分包商等巨額債務,企業股東不得不自己向銀行貸款還債,但依然“杯水車薪”。目前企業銀行賬戶、應收賬款等被凍結和查封,已瀕臨破產。企業如果倒閉,下游上千家供應商、分包商等有不少也會破產。
規范市場秩序:清舊賬、謹審批、嚴問責
受訪建筑企業建議,加大力度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防止工程欠款問題愈演愈烈。
首先是開展欠款專項清理。重點清理房地產開發、政府工程領域欠款問題,在出險房地產企業資產清算上,可優先考慮在保交樓方面做出貢獻的建筑企業。在政府工程方面,對于小額欠款盡快結算,對于大額欠款制訂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定期償還。對于超期未能解決政府項目欠款問題的,限制批準其新建政府投資工程項目。
其次,嚴格項目審批管理。嚴格執行項目資本金制度,項目資本金少且后續資金來源缺乏保障的項目,不應批準立項。對于一些地方要求企業墊資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的,應嚴肅問責。
此外,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整治轉包和違法分包等行為,建立工程項目擔保機制,優化項目審計、結算等流程,對于符合竣工驗收條件的應及時驗收、結算,對以政府審計為由長期拖延的應予問責。(記者 周凱 蔣成 劉彤 王靖)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