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1月18日消息(記者張卓)1月18日,湖北省兩會召開第二場新聞發布會,6名代表委員分別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曉潔就推進長江高水平保護分享了履職盡責感受。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張卓 攝)
“湖北省政協2024年圍繞‘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專項民主監督會,形成建言成果27篇,提出有關建議130多條。”潘曉潔表示,今后,將緊緊圍繞長江大保護和流域綜合治理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立足崗位、發揮優勢,在履職盡責中作出新貢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參政議政中展現新作為。
據了解,2024年,湖北省長江干流、漢江干流水質穩定為優,丹江口水庫連續10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5.8%,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達到“十四五”以來最好水平;洪湖“降磷退Ⅴ”目標如期實現,梁子湖、斧頭湖等重點湖泊水質穩中有升;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持續100%達標;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在談到湖北在推動長江高水平保護方面有哪些地方還可以進一步發力時,潘曉潔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強化流域治理,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線。著力構建安全韌性的“荊楚安瀾”現代水網,以水系為脈絡、以水網為基礎,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江河湖庫水系互聯互通、聯調聯控,進一步提升水動力、增加水空間、優化水生態。全面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擴面提質,不斷完善綜合治理技術規范體系,加快推動區域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探索保護與發展流域治理新路徑。
二是進一步強化污染治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從源頭抓起,積極推動長江干流、漢江沿線大中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強化管網排查及混錯接整治,推動“廠網一體、按效付費”機制,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強化截污控源,實施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推動水岸同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化行動,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加強200畝以上連片池塘及單個池塘實現尾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推動船舶污染物分類接收、轉運、處置,強化危險化學品洗艙管理,加大應收盡收閉環管理力度。建設好一批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進一步提升磷石膏綜合利用水平。
三是進一步強化保護修復,提高水資源承載力。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科學治理,積極推進湖泊保護修復新路徑。圍繞修復生態屏障、保障流域生態廊道、提升城鎮生態品質、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水源涵養等重要生態功能,積極謀劃一批流域系統治理項目,實施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進一步整合優化長江流域自然保護地,銜接完善生態保護紅線成果,加強嚴格管控,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持續開展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
四是進一步加快綠色轉型,拓寬生態資源轉化路徑。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將生態產品所蘊含的內在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全省總結推廣一批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將生態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強化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持續推進與長江、漢江流域鄰近省份建立跨省補償機制,加快省內重點流域補償機制建設,推動已建機制有效落實、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