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檢查黃河保護法實施情況報告的意見和建議
文章來源:中國人大網 發布時間:2025年02月05日 打印本頁 關閉 【字體:大 中 小】
12月22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黃河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共有21人次發言。24日上午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該報告進行專題詢問,趙樂際委員長出席會議,李鴻忠副委員長主持會議并講話,共有8人次發言詢問,劉國中副總理參加專題詢問。現根據會議發言和詢問情況,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的主要意見整理如下。
出席人員普遍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確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多就開展執法檢查,體現了立足人大職能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高度自覺。出席人員充分肯定執法檢查組的工作,認為執法檢查報告內容詳實、重點突出,查找問題實事求是,提出的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希望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處理。大家強調,要全面有效實施黃河保護法,堅持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提升水沙調控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全流域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審議中,大家還提出了一些具體意見和建議。
一、強化黃河保護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有些出席人員提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長期性、戰略性、基礎性,需要上下共同努力、齊抓共管,確保“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落到實處。有些出席人員建議,應積極探索完善黃河流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強跨區域、跨部門的聯動,強化流域省區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上的協同,推動統一執法司法標準和裁判尺度。有些出席人員提出,黃河保護法在基層的普法工作有待加強,應著重在沿黃9省(區)加大法律宣傳力度,強化行政機關的執法自覺和全社會守法、用法共識。
二、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
有些出席人員提出,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應堅持“四水四定”原則,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制度,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些出席人員認為,黃河“八七”分水方案已經實施37年。現在黃河流域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用水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經建成通水,建議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穩步優化調整“八七”分水方案。有些出席人員提出,黃河流域一些企業違法違規取用水的問題比較突出,應嚴格執行企業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雙控制度,加強企業取用水監管,依法查處違規取水、超量取水行為,保證節水控水落實到位。有的出席人員認為,應鼓勵用市場化的手段盤活水資源,從國家層面上指導地方探索建立黃河流域用水權跨流域、跨區域流轉和轉讓機制,對開展水權交易探索的地方給予政策支持。
三、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工作
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應堅持生態優先,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注重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連通性,推進系統保護、全面修復、綜合治理。加強黃河源區水源涵養與生態屏障建設,在三江源、甘南、祁連山、秦嶺等重點水源涵養區推進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建設國家公園,保護生態系統。抓好中游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治理,加強河湖保護,強化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因地制宜加快植被恢復,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提升水環境質量,拓展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綠色發展模式。強化河口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生態用水需求,加大生態補水力度,保障入海水量,促進生態系統修復和自然海岸線穩定。有的出席人員建議,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設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基金,以獎補的方式對沿黃省區特別是上游生態脆弱地區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有的出席人員提出,在謀劃“十五五”時期重點研發專項時,應圍繞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設立科技專項,加快構建空天地立體協同的監測網絡,推進黃河流域的多學科基礎研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建立黃河數字孿生系統,提升黃河治理和流域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有的列席人員提出,一些政策因素制約黃河流域的梯田和淤地壩建設,影響了群眾“坡改梯”的積極性,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措施。有的列席人員提出,有的地方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堿地改良項目中采用滴灌、渠道防滲等技術,影響了周邊原有樹木的成活,有的地方把河灘濕地開墾為農田,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建議有關部門予以重視。
四、提升水沙調控和防洪減災能力
有些出席人員提出,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不斷健全水沙調節機制,完善防災減災體系,保障黃河長久安瀾。有的出席人員提出,近年來極端天氣現象頻發,黃河流域面積廣闊、河情復雜、人口密集,還有“懸河”地段,應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堅持預防為主方針,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工作,確保黃河安瀾、人民安全。有的出席人員建議,為完善黃河水沙調控體系、提升南水北調能力、構建國家水網,應加快推進黑山峽水利樞紐前期工作。
五、推動黃河流域發展方式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有些出席人員提出,沿黃9省(區)經濟發展任務艱巨繁重。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加強科學規劃,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應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有序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電力外送通道規劃建設,加快重點行業清潔能源替代;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設備更新,建設特色鮮明、具有比較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有的出席人員提出,黃河流域集中了一批我國重要能源資源基地,重工業占比較大,應把打造競爭力強的新興產業集群作為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牽引地區經濟增長。
六、更好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有的出席人員認為,黃河既有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也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應當合力保護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有的出席人員提出,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應堅持整體性保護理念,注重對文化遺產和生態環境開展整體性保護;應加強立法保障,規范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管理、資金保障、公眾參與等事項,推動沿黃省區制定本區域配套地方性法規或規章。
在聯組會議上,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圍繞依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解決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黃河流域規劃體系建設、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流域水沙調控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建立健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詢問。劉國中副總理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的負責同志到會應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