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通道|黃綿松:全國生態環保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40多萬人
新京報2025-03-04 19:55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今天(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國生態環保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40多萬人,營業收入超2萬億元,相比10多年前增長了近4倍,成為綠色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我的家鄉在寧夏,這些年我也一直在寧夏開展水環境治理的工作,親眼見證了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說,清水河是寧夏固原的母親河,原來河邊有不少城中村、菜市場,污水直接排到河里,河水又黑又臭。通過長期不懈的生態環境治理,如今的清水河水清岸綠景美,很多市民來親水休閑。固原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去年也被聯合國評為“自然城市”。
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區過去生態環境承載力較低,搬遷了許多生態移民到賀蘭山東麓。通過政府和百姓的長期努力,賀蘭山東麓的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結合優勢條件發展出葡萄酒產業,原來近40萬畝的戈壁荒灘變成了綠地和葡萄園,釀酒葡萄總的種植面積占全國近40%,葡萄酒產業成為寧夏六大地方特色產業之首。
黃綿松說,“我認識一位90后寧夏姑娘,她爺爺和爸爸都是種植釀酒葡萄的,她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在賀蘭山下的廢棄礦坑上,帶領周圍村民一起種葡萄,種了3000多畝,釀酒后每畝收入超過3萬元。”隨著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有近13萬的生態移民也因此擺脫了貧困,實現了小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牢牢深入人心。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