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環保集團以“綠色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近年來,廣東環保集團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推動環保主業與全省戰略深度協同,持續提升服務大局能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廣東環保集團投資運營的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超200座,管網規模約7000公里,覆蓋全省80%地級市及50%縣區,污水處理綜合能力居廣東省前列;固廢危廢處置規模近1.4萬噸/日,醫療廢物單廠處置能力居全國前列;在“雙碳”業務、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礦山修復、新污染物治理等新賽道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廣東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破局而立,三重創新裂變發展新勢能
面對環保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盈利壓力攀升的挑戰,廣東環保集團以“模式、技術、機制”三重創新破局,推動產業向質量效益轉型。
模式之變——織密智慧環保“一張網”。廣東環保集團實施污水處理廠“中心廠+衛星廠”集約化管控模式,構建總部指揮、區域調度、廠網管控三級智慧化體系,實現全省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數據全接入、運營全流程智能化。未來,廣東環保集團將試點人工智能無人化驗室,進一步推動污水處理業務向高效化、無人化升級。
技術突圍——從末端治理到系統治理。廣東環保集團聯合高校研發的納米陶瓷膜技術,成功破解醫療與工業電子廢水等新污染物治理難題,中試設備已在廣州三甲醫院穩定運行,產業化進程加速。針對傳統養殖污染痛點,廣東環保集團推廣“源頭減污+循環利用”模式,構建“生態消納、資源循環、綠色高效”的現代化養殖體系,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贏。廣東環保集團在云浮硫鐵礦建立試驗基地,開展市政污泥應用于金屬礦山廢棄地的生態修復研究,既解決了“污泥圍城”難題,又實現了生態修復,植被恢復效果遠超預期,該技術于2024年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
云浮硫鐵礦試驗基地修復前后對比
機制革新,增值協同增強產業鏈韌性
廣東環保集團通過“光伏+污水廠”、中水回用、工業固廢協同處置等增值業務,深挖產業鏈附加值。依托200余座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的資源優勢,環保集團帶動自主研發的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移動式污泥處理設備、絮凝劑、膜產品等銷售,實現效益倍增。
此外,廣東環保集團發揮高端智庫優勢,通過推動生態碳匯價值“變現”、專項債等方式協助地方政府化解環保治理資金難題。
逐綠而行,打造循環經濟“廣東樣板”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決策部署,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2024年環保集團率先成立省屬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平臺公司,以“點、線、面”結合策略,打造線上平臺、回收體系、產業園建設和終端處置“四大業務板塊”,構建覆蓋全省的循環經濟體系。目前,信息載體銷毀中心已于2025年3月投入試運營;線上平臺已初步完成搭建,將于2025年6月開展試運行。
線上平臺——監管溯源“一張網”。廣東環保集團聯合行業龍頭天津拾起賣集團,搭建全省循環經濟線上監管平臺,實現廢棄物全鏈條可溯源、可管控。目前,該平臺已試運營,并推動稅務、市場監管部門落地個體工商戶集群注冊及稅收優惠政策,為行業規范發展提供支撐。
線下網絡——布局綠色回收示范區。廣東環保集團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整合地方資源,先后在韶關、東莞和湛江等地打造再生資源綠色回收標準示范區,建立廢舊電池、廢塑料等多元化回收渠道,推動區域廢棄物高效處理。
終端集群——產業園驅動高值化利用。廣東環保集團布局終端資源化利用產業園,構建“回收-分揀-處置-再利用”閉環體系。重點推進鋰電池、鉛酸電池回收及廢塑料資源化項目,目前廣州白云鐘落潭項目已正式投入試運營,聚焦信息載體銷毀、低值可回收物再生等領域。下一步,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與南海大瀝廢舊金屬產業園規劃將加速落地,形成終端處置產業集群。
展望未來,廣東環保集團將加快構建綠色環保與資源循環利用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落地,強化技術攻關與模式輸出,為將廣東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先行地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