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追蹤
◆數字Numbers
2014年
并購市場的火爆,讓基金子公司找到了自己的市場機會。成立一年左右的基金子公司,過去參與的主動管理業務幾乎都集中在房地產融資。但在最近,多家基金子公司開始轉變方向,將并購融資當作是2014年的重點。
30 億
東方創業一則投資公告透露了PE業最新動態,海通并購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募集首期30億并購基金,其中國企上市公司東方創業認購1.45億。并購基金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投資工具,目前正受到行業政策的大力扶持,此外并購基金的主要管理方――海通并購資本在行業中也頗具優勢。公司斥資認購該基金可以盤活公司存量資金,促進公司資產的保值增值。
5.2%
環保板塊1 月份以來跑贏大盤5.2 百分點,過去六個月跑贏大盤27.9個百分點。目前,環保板塊2014 年預測市盈率為30.5 倍,估值位列第四;環保行業平均PB 為4.8 倍,位列第三。
11個
受新年假期影響,今年環保產業并購市場還未完全發力,現統計到的并購案例共11個。
◆并購趨勢——新年特別企劃:
四大看點、七大買家——2014環保行業并購市場獨家預測
看點一:水務運營商進軍固廢領域
水務行業是中國環保產業起步最早,最為成熟的領域。隨著數十年的發展和演化,其競爭格局已趨于穩定,尤其是市政供水和污水處理行業。這意味著,在水務行業,增長點已較為有限,企業已較難獲得大量的超額利潤。于是,水務公司,尤其是具備相當實力的龍頭企業向其他領域進軍就顯得順理成章。而固廢領域,特別是城市垃圾焚燒發電,由于有著與水務行業相類似的運營和盈利機制,自然成為水務運營商搶灘登陸的理想目的地。
事實上,該趨勢早已成為了現實。近一兩年已有數家知名的水務運營上市公司完成了對固廢領域的業務拓展,而且絕大部分都是以收購并購的方式完成。其中,關注度較高的并購案有:2011年首創股份收購新環保能源,2013年底瀚藍環境收購香港創冠環保,以及繼2012年收購中國綠能失敗之后,北京發展于近日對中馬綠能旗下的中馬泰安投資及中馬常德投資(目標公司全資擁有的泰安中科環保電力和常德中聯環保電力分別在山東省及湖南省從事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的收購。
在此趨勢下,我們認為最有可能進行此類并購的水務運營企業應具有以下特點。首先,企業近年的營狀況良好(具備并購的資金實力);第二,在水務行業已有過一定數量的并購交易(具備并購整合的經驗);此外,具有全國范圍的企業發展戰略,并且已在全國范圍建立起一定規模的業務網絡(具有全國視野和對外擴張戰略);最后,應有志將經營范圍拓展至固廢領域,且近期無大手筆的收購,尤其是對固廢領域的(依然保持并購需求)。
首創股份(新能源環保)并購可能性:★★★★☆
• 企業戰略:近日首創股份董事長劉曉光稱,固廢板塊是公司全產業鏈建設的重要部分,對公司未來盈利至關重要。首創股份副總經理曹國憲也表示,公司將用2-3年時間發展為固廢領域領軍企業。可見在水務企業進軍固廢行業的趨勢背景下,首創拓展業務的決心逐漸增強。
• 先行舉措:以水務運營為主的首創早在2011年即已開始進行于固廢行業的布局。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即陸續收購從事城市垃圾處理(焚燒發電)的新環保能源48.18%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
• 并購預測:首創股份在未來將進行的與固廢相關并購的看點主要在兩個方面。首先,首創有意將新環保能源打造為其專業的固廢業務平臺,新能源環保需要將首創之前已經完成布局的固廢業務整合。因此,將可能出現以資源整合為目的,在首創集團內部的股權收購。第二,首創將繼續水務領域的異地擴張思路,以新能源環保為平臺,對新區域市場進行開拓。據公司副總介紹,新環保能源目前在上海、北京、南昌、深圳等地擁有垃圾焚燒發電等固廢項目,目前正積極開拓廣東、河南等省的固廢處理市場。由此,首創對于該兩地的本土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收購將很可能出現。
巴安水務 并購可能性:★★★★★
• 經營狀況:和北控及首創相比,巴安水務在行業中稍顯低調,但這并不影響該企業保持高速的增長。一月底巴安水務公布的業績預計公告顯示,預計公司2013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81至717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60%,可見其保持著不錯的經營狀況。此外,年后首個交易日該股票上漲3.27%,也折射出投資者樂觀的預期。
• 企業戰略:去年年底動作頻頻賺足了眼球的瀚藍環境可以說是地區性環境運營商憑借業務拓展和積極并購實現橫向和縱向擴張的成功樣板。相信具有類似實力和條件的地方水務運營商也心向往之。經過多年與水務業務配套的污泥焚燒設施和技術的悉心經營,巴安水務已有固廢處理的相當基礎,污泥干化協同發電甚至已成為其技術優勢和特色。在此基礎之上,該公司固廢業務部門的經理在去年下半年于某展會上對外公布企業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計劃更為企業進入固廢(垃圾焚燒)領域的猜測增添了可信度。
看點二:脫硝圍城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脫硝改造任務將于2014年中旬完成。但目前剩余尚未改造裝機容量總數較大,業界對該任務難以完成的猜測不絕于耳。但勿論能完成與否,近兩年脫硝改造工作將迎來大規模的沖刺,應該可以預期。毫無疑問,對于以脫硝改造為主業的環保企業來說,這是絕佳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國人所熟知的傳統智慧中有一條便是“月滿則缺”。如果把脫硝改造看作圍城,一方面,外面的人想進來:需求的大量釋放必然將吸引新的玩家進入市場分食蛋糕;另一方面,里面的人想出去:行業的甚囂塵上將給以脫硝為主業的企業帶來不安——脫硝畢竟只是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一個子行業,市場容量本來有限,“黃金時期”過后,潛在的市場更將逐漸開發殆盡。于是,謀求業務擴展和轉型也就成為這些企業必須思考和探討的議題。
三維絲 并購可能性:★★★★★
• 戰略需求:對于前一個方向,現成的例子便是去年主營除塵的三維絲對脫硝企業北京洛卡的收購嘗試。雖然該并購案在對外公布的兩個月后即因種種原因終止,但此次嘗試依然折射出三維絲對脫硝市場蛋糕的渴望。而該公司在年底公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直言不諱地表達出的并購(尤其是縱向并購)的需求更從側面印證了我們的判斷。
• 并購預測:雖然2013年大氣行業的表現令人驚喜,但從板塊指數的波動等種種層面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在快速發展背后還埋藏著一些風險,比如技術的更替、對政策和市場的過高預期等。相信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更加是心知肚明。因此可以想象,拓展相關業務范圍,無論是提升企業整體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還是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來說,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我們預計,在2014年,三維絲還將繼續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尤其是脫硝行業具有技術優勢的“小而美”型企業。
龍凈環保 并購可能性:★★★★★
• 并購潛力:同2013年亮眼的股價表現和漂亮的財報數據相比,龍凈環保在并購市場顯得較為低調,其上一次公開的并購案例還要追溯到2006年。出現如此現象的原因與其說是該企業對并購不感興趣,倒不如說龍凈環保具有相當大的并購潛力,只是之前還未到釋放的時機。作出這樣的判斷的理由如下。首先,行業大趨勢的導向。前面已經提及,脫硝行業將在未來兩年達到黃金時期,而該階段過后恐怕要迎來增速降低,甚至逐漸退潮的情況。因此,以脫硝為主要業務之一的龍凈環保未雨綢繆,進行多業務的布局可以預期。此外,作為公司主要競爭對手的菲達環保在過去一年于并購市場頻頻跑馬圈地,相信龍凈環保也不會毫無反應。雖然在公開的渠道還難以獲得龍凈在短期內是否有并購計劃的直接信息,但內部人士曾透露龍凈下一步可能會向污水處理、空氣凈化技術、催化劑和高利潤的BOT項目涉足。最后,根據13年第三季的財報顯示,其預收賬款達30多億元,其手中持有的現金逾10億元,完全具備客觀的并購實力。
看點三:“云物移大智”——環境檢測儀器公司的“高大上”
“云物移大智”(即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這是未來科技發展的五個方向。而讓人驚訝的是,環境安全分析檢測儀器龍頭企業聚光科技的業務網絡就涉及了四個(除移動互聯網)。聚光科技多年編織和完善的這張業務網絡除為自身謀得了利潤和發展之外,也為在產業鏈上較為低端的分析檢測設備制造商提供了一個“高大上”的發展方向和范本。聚光在逐漸變為“高大上”的過程中伴隨的是一系列較為成功的并購案,其中就包括對荷蘭BB公司的跨國并購以及在去年年底實施的對東深電子的股權收購。
而就并購本身而言,除聚光科技以外,先河環保和天瑞儀器各自都在近一年年實施了各自的并購交易,并且都引發了投資界和環保業界不小的關注。可見,在環境檢測儀器行業,并購正成為當之無愧的熱點和重點。
雪迪龍 并購可能性:★★★★★
• 并購腳步:有人將雪迪龍、聚光科技、先河環保及天瑞儀器稱為檢測設備“四劍客”,如前文所述,后三者在最近皆有重量級的并購交易。可見,尚未有所行動的雪迪龍相較而言對待并購更為謹慎,但這并不意味著該企業對待行業的并購的趨勢和自身發展的需要無動于衷。從各類信息渠道得到其并購打算的蛛絲馬跡并非難事,13年8月雪迪龍董秘對外透露公司正在試水并購項目,目標將圍繞儀器儀表領域。而公司證券代表也表示,雪迪龍正在考慮進軍環境治理領域,從而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由此,我們相信憑借去年不錯的業績,雪迪龍也將盡快跟上其它玩家的并購步伐,至于具體的并購目標,鑒于公司技術需求較弱,而渠道和網絡需求較強,由此我們相信其并購標的將是儀器儀表或環境治理領域具有一定規模業務網絡的企業。
看點四:細分領域遍地開花
除去以上討論的領域,還有一些環保產業的細分行業雖然沒有呈現出明顯的并購趨勢和潮流,但可以確定的是,多數細分環保板塊總體而言還處于一個行業聚集度和成熟度上升的過程。參照發達國家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我國其他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這個過程中“大魚吃小魚”或者說“營而優則并”的案例將時有發生。而這些案例也將呈現出各異的種類和需求,比如橫向、縱向和混合并購;比如跨行業,跨領域并購;此外還包括中外間的跨國并購等。就此,我們經過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篩選出了若干很有可能將在本年度進行并購重組交易的企業,以供參考。
開能環保 并購可能性:★★★★☆
開能環保從事的業務主要是家庭凈水系統。該公司總裁于2013年底對外表示,公司早在上市之初就制定了通過收購兼并進行資源整合、加快發展步伐的戰略。“由于公司是一家制造企業,成長相對緩慢,這就使我們面臨著投資者的壓力,所以我們一直將并購作為發展策略之一。”正如開能總裁所言,公司的成長速度水平一般,據最新的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較上一年增速為12 %—18 %。因此相信開能的決策層也有意通過并購的方式讓企業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同時也可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中滔環保 并購可能性:★★★☆☆
在香港上市的中滔環保主營業務為工業污水處理,目前擁有5個營運中的污水處理廠。其執行董事及財務總監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將繼續通過收購進行擴張,并將考慮區域行業發展、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及超過20%的預期投資回報率。根據推測,該公司并購的目的主要為拓大工業污水與污泥處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