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區住建局獲悉,我區在全市率先開展了《城鄉供水應急保障建設規劃》編制,并于本月15日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據悉,到“十二五”末,全區應急備用水源將基本覆蓋城鄉,給市民生活用水安全裝上“雙保險”。目前,開發區、科學園和濱江三大水廠均以長江水為水源,存在單一水源風險,而區內河流水質在遇到供水突發事件時,也達不到供水水源的要求。
為保障全區“十二五”期間供水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科學指導我區范圍內的供水應急保障工程建設,規劃在充分考慮全區近期、中遠期人口規模和用水量,并對接已有的《區域供水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相關規劃的基礎上,提出將各街道目前保留的水廠作為應急水廠,并對這些應急水廠進行提檔升級,同時考慮將應急水源與現有城市水廠溝通,并適時再新擴建1~2座應急水廠,配套建設相應的輸水管網,實現應急供水平衡。根據測算,到2030年,全區應急需水總量將達到22.91萬立方米/每日。一旦我區日常供水受到影響,從長江取水的水廠將停止生產,各應急水源啟用,向區域管網內供水,同時水質也將達到居民生活用水要求。此外,規劃還對應急水源分布、水質監測預警、輸配水管網建設等應急保障體系的相關內容提出了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