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托工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1. 規劃概述
1.1. 園區產業定位
托克托工業園區是以電力能源工業為基礎,以生物制藥、金屬冶煉和化工工業為主導,同時帶動相關產業同步發展的新型工業園區。
1.2. 園區總體布局
園區規劃范圍西至呼準鐵路以西,東至高載能以東,南至黃河,北至騰飛路,總面積100.77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建設用地65.86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分為東區與西區,東工業組團建設用地面積為33.5平方公里,包括能源產業區、冶金化工、煤化工產業區,主要發展電力、金屬冶煉、煤化工等產業;西工業組團建設用地面積為32.3平方公里,包括綜合配套服務區、輕工產業區、生物發酵產業區及倉儲用地,主要發展生物制藥、食品加工、物流倉儲、新型建材、三產服務等產業。
1.3. 園區規劃總體方案
1.3.1 規劃項目
企業
|
新增/擴建情況
|
“十二五”末新增產品生產能力
|
大唐托電
|
五期工程擴建2×66萬KW國產超臨界燃煤空冷發電機組
|
132萬KW/年
|
自備電廠
|
二期工程擴建2×300MW發電機組
|
60萬KW/年
|
中牧生物
|
泰樂菌素項目
|
140噸泰樂菌素/年
|
金河生物
|
金霉素擴建項目
鹽霉素擴建項目
|
10000噸飼用金霉素/年
5000噸鹽霉素/年
|
多晶硅太陽能
|
“十二五”期間重點完成一期工程
|
2500噸多晶硅/年
|
北京燃氣集團
|
煤制天然氣項目
|
10億立方米天然氣
|
中寶能源有限公司
|
煤熱解、半焦氣化、熱解廢氣回收制甲醇、焦油加氫、綜合利用發電項目;甲醇深加工等項目
|
515萬噸半焦、350萬噸甲醇、88萬噸柴油、23萬噸汽油、3萬噸液化氣;60萬噸聚乙烯,60萬噸聚丙烯
|
大唐再生資源公司
|
三期項目
|
60萬噸氧化鋁、20萬噸鋁深加工產品、56萬噸活性硅酸鈣/年
|
蒙豐特鋼
|
二期工程
|
50萬噸/年
|
光太鋁業
|
建設新型節能鋁合金系列產品的項目
|
10萬噸鋁合金材料/年
|
宇嘉
|
陶粒項目一期工程
|
10萬噸高強度陶粒/年
|
鶴亮
|
環保建材項目一期工程
|
200萬噸水泥/年
|
燕山水泥
|
一期工程
|
130萬噸高性能水泥/年
|
浩霸建材
|
一期工程
|
120萬噸水泥/年
|
1.3.2 其他規劃方案簡述
1.環保基礎設施規劃:(1)排水規劃 ;(2)污水處理廠規劃:園區二級污水處理廠進行優化改造工程,另在工業園區二級污水處理廠新建一套4-8萬噸/天煤化工和鋁加工廢水處理系統;(3)中水回用工程:大唐托電循環冷卻用水;建設什拉烏素河伍什家段人工濕地工程;南山水系建設人工濕地公園;需要新建一座80萬噸的氧化塘進行補充;(4)垃圾處理系統工程:新建大中型垃圾處理總場、中轉站、垃圾焚燒廠等處理設施。
2.公眾基礎設施規劃:(1)供水工程 “引黃入呼”工程國家黃委會已批準日取水量40萬噸,其中20萬噸/日的取水指標供托克托園區企業使用,到2020年,園區供水能力將達到20萬m3/d;(2)供電工程:實現直購電;(3)供汽工程:實現天然氣化;(4)供熱工程:實現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逐步擴展集中供熱網絡。
3.綠地系統規劃:園區遠期規劃綠地覆蓋達到942.70公頃,生態綠地943.75公頃。
4.道路交通規劃:將建成以“十橫十二縱”22條主次干道為主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網絡,包括建設停車場規劃、廣場規劃。
5.園區防災規劃:防洪、防震和消防、人防規劃。
通過對園區的前期環境現狀監測分析及區域內的污染源分析,總體上看,園區大氣污染以煤煙型為主,NOx污染最為突出。大氣監測結果顯示主要是SO2、氨、TSP和PM10超標。地表水體中大部分水質指標符合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水質較好;地下水中氨氮、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4項水質指標在部分監測站點有一定程度超標,水質較差;局部地區有交通噪聲影響;土壤各方面指標均達標。
3. 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兩種方案預測,2015年NOx最大落地濃度在某些氣象條件下均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限值,高排放方案超標情況較為嚴重;2020年NOx最大落地濃度也均超標,高排放方案超標較嚴重;兩種方案中SO2最大落地濃度基本都不超標。可見,園區各企業在改造脫硫設施的同時,急需安裝/改造脫硝設備,而且要采取比環保規劃中更為嚴格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進一步提高脫硝脫硫綜合效率,才能使SO2、NOx和煙塵等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標,其濃度才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要求。此外,由于在事故排放時污染物濃度較正常排放時有較大幅度增加,因此園區企業應切實做好煙氣的治理工作,杜絕煙氣事故性排放。
3.2. 水環境質量影響分析
鑒于目前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規模較小,尚不足以滿足未來產業排污處理需求的標準,一、二級污水處理運行尚不穩定和不完善、環境保護措施的規劃目標偏低等因素,環評建議必須加快園區廢水處理設施的綜合整治以及污水處理廠的擴建與工藝改造,提高環境保護規劃目標,落實各項污染防范措施,以適應園區工業發展的需求,避免因建設時序的問題導致長時間內工業園區污水處理不足,規劃的環境保護目標和總量控制難以實現。工業園區各企業產生的廢水嚴格按照規范化采取防滲處理措施后,將減輕園區的發展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從交通噪聲預測貢獻值可以看出,2015、2020年園區主要交通干道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中標準要求。園區內生產設備噪聲影響較大,園區應加強生產設備的日常管理,降低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并要求區內企業廠界噪聲達標排放。園區周邊敏感點距離較遠,區內企業廠界噪聲達標并通過距離衰減后,對敏感點的影響較小。
抗生素菌渣是園區產生主要潛在危廢,抗生素菌渣的主要成分均為菌絲體、剩余培養基、代謝中間產物、有機溶媒以及少量殘留的抗生素。由于抗生素菌渣含水率高、有機質含量高,直接進行安全填埋,存在占地面積大、處置成本高和二次污染問題,而且造成資源浪費。用抗生素菌渣生產有機肥料,如果抗生素菌渣處理不完全,生產的有機肥中可能含有殘留的抗生素和代謝中間產物等,在有機肥使用過程中易在微生物及生物體內累積,形成抗藥性,導致潛在的生態風險。
園區危險廢物的堆放,在臨時堆場建設過程中應采取嚴格的防滲措施。否則危廢廢物和其浸出液流出堆場,會對周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從而可能威脅到人體健康和生態安全。生活垃圾進行簡單堆放,既破壞了景觀,長期還會對土壤、地下水造成滲漏污染。
規劃園區土地利用布局比較合理,各地塊有較明確的功能分區,形成了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園區優勢景觀由閑置的疏林地、廢棄荒地為主景觀向以工業區建筑、市政設施為主的人工城市景觀轉變,園區綠地景觀面積大大減少。為保證工業園區成為生態型園區,必須加強園區綠地景觀建設。園區的開發建設人為干擾越來越強,如果管理、技術跟不上,尤其在風險事故狀態下,不可避免地會對工業園區尤其是工業園區周邊敏感區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托克托工業園區規劃的實施對提高規劃區及周邊的居民的經濟收入、生活水平、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態均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使當地居民安居樂業,利于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然而,托克托工業園區目前規劃范圍內零星分布著一些村莊,包括楊家圪堵、小圐圙,樹圪洞、東大圐圙、胡忽浪營村、后圪和西浩賴等,如果遠期形成托克托-清水河工業園區,覆蓋的村莊和居民很更多。隨著園區規劃的實施,不可避免的對園區內分布的這些村莊及周邊不滿足防護距離要求的村莊有步驟的進行搬遷安置,目前預計搬遷人口約為2940人,約占園區總人口的10%。在這個過程中,將面臨著土地征收拆遷的補償費用、搬遷后的移民與安置地居民的融合、生活生產方式的轉變等問題,這些相關問題如得不到妥善處理,勢必會對工業園區及周邊區域的安定團結帶來隱患,進而影響園區規劃的順利實施。
(1)園區涉及危險化學品主要以易燃易爆為主
工業園區涉及的環境風險物質主要有氫氣、液氨、銫、甲醇和天然氣等物質。電廠、煤制氣企業、化工廠放射性物質泄漏、黃磷自燃、氨水泄漏是本規劃潛在的風險源。主要風險類型有火災、爆炸和危險化學品泄露污染。
(2)園區內主要環境風險問題集中在三個區域
工業園區主要存在的環境風險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區域:
一是園區東北部電力區大唐托電、國能電力儲存的大量液氨和氫,可能發生泄露事故產生的環境危害。為將以上的環境風險概率和損失降到最小,電廠應建立完備的安全和使用制度,定期對儲罐和壩體進行安全檢查,建立完備的事故處理處置方案。
二是園區西南部的生物發酵產業區使用較多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和產生的危險廢物。園區內企業應建立、健全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保證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儲存方式、方法以及儲存數量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國家有關規定。
三是園區擬建設投產煤化工產業區的燃燒爆炸環境風險。建議新建煤化工項目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1)廠區的設計建設應注意:各個煤化工企業之間應該留有合適的安全距離,廠區內車間的布置也應注意安全距離,已防止燃燒爆炸產生的連鎖反應。2)煤化工企業的物料存儲應注意:儲煤區應保持適當的通風和一定安全距離,可燃液體、液化烴、液氨儲罐罐組應設置防火堤,可燃液體儲罐罐組尚應設置隔堤。3)運送運輸危險化學品應注意:根據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并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器材。
(3)從風險分析結果來看,環境風險屬可接受水平
通過對園區危險物質、設備分析,對事故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進行分析,環由于園區內生產區、儲存區的危險化學品的儲量都沒有超過重大危險源規定的臨界量,沒有構成重大危險源。只要園區內企業選址、總圖布置符合建筑安全管理規定,采取相應防范措施,存儲安全防范措施;危險化學品的生產、使用、儲存、運輸符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建立完備的風險應急預案,成立專門的機構和配備人員,制定人員緊急撤離、疏散計劃,整個園區的環境風險處于可接受的水平。
根據規劃協調性分析可知,托克托工業園區產業定位、發展方向等內容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呼和浩特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托克托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的相關內容是協調一致的;與《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呼和浩特市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和《托克托縣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的相關內容是協調一致的。此外,工業園區規劃選址和產業定位符合《呼和浩特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和《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中發展布局和產業結構的相關要求。其他規劃方面,除了工業園區的主導產業與《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中的相關規定存在一定差異外,園區規劃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清理整頓開發區審核原則》、《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以及《黃河近期重點治理開發規劃》等相關內容是一致的。
綜合來看,本規劃內容與國家、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托克托縣不同層次的相關規劃都是協調一致的,環境適應性較好。
6.2. 能源承載力分析
工業園區周邊煤炭、天然氣資源豐富,園區內電力、熱力資源豐富,成為承載園區經濟發展的能源優勢。園區依托大唐托電、自備電廠,形成54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電廠的余熱資源能有效滿足園區需要。
通過土地資源承載力分析,總體來說,規劃區域內土地承載力大,只要適當控制園區內工業用地面積與人口數,還是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結合區域內生態適宜性評價、生態敏感性分析、土地資源承載力分析結果,區域土地利用內部結構比例符合生態性的合理性要求,生態服務價值和生態需水在規劃后明顯減少,但是可以通過園區綠化、環保設施建設能基本滿足園區建設的生態環境要求。
到規劃末期,集中區的開發強度不會超過區域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的平衡點,但是應該及時采取控制措施,還有一定量的環境容量,避免超載現象發生。屆時集中區的開發強度不會超過區域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的平衡點,適于進行大規模的開發活動。
規劃園區內的地表水體已經基本沒有環境容量,污染負荷承載能力較差。托克托縣地處黃河流域水環境敏感區域(黃河蒲灘拐處為呼和浩特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工業廢水不能經過處理以后排入黃河,根據本次評價期間現場踏勘和現狀監測結果來看,除黃河以外的大黑河、什拉烏素河等季節性河流大部分河段處于斷流狀態,干涸無水,特別是什拉烏素河,其現狀水質類別為劣Ⅴ類,由此可見規劃園區內的地表水體已經基本沒有環境容量,污染負荷承載能力較差。因此,園區應加強污水綜合治理,提高中水利用率,實現污水資源化,從而減輕園區廢水排放對其周圍水環境的不利影響。
根據園區規劃預測分析結果,如果按照園區“十二五”規劃的項目規模和發展速度以及據此預測的“十三五”的規模(低情景方案),園區內工業活動排放的SO2和NOx排放量在環境容量范圍內。園區要取得更大發展,需要繼續加強各企業的污染排放控制,要繼續加大SO2和NOx的削減,特別是提高NOx的削減率;提高新企業的環保準入門檻,嚴格新建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根據環境容量及污染物產生量計算各企業脫硫、脫硝效率,可知2015年園區SO2去除率必須不小于81.2%,NOx去除率必須不小于72.5%,2020年SO2去除率必須不小于87.1%,NOx去除率必須不小于81.1%,才能使污染物排放不超過環境容量。建議長遠發展戰略為調整產業結構,多引進技術和智力密集型的產業。由于電力產業是園區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之一,建議園區著手研發/引進清潔電力產業,如太陽能、風能發電等.
總體上看,規劃期內,園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壓力較大。
近期,托克托要強化工程減排,大唐托電2014年底前,拆除全機組脫硫系統旁路,控制綜合脫硫效率93%以上。對非電行業鍋爐開展脫硫設施改造、托克托工業園區集中供熱項目,建設工業園區二級污水處理廠二期。各企業要依托科技,引進先進的環保污染處理技術、生產工藝,鼓勵職工進行技術創新、工藝改革,采用節能、降耗、減污的無廢、少廢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排污總量。
遠期,要嚴把環境準入關,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對限制、淘汰類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嚴把項目審批關,在新引進項目的環評、選址、環保治理措施等審批中,強化審批責任制,嚴格按規定的程序審批,誰審批誰負責。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加強對“以新帶老”項目的審批,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提升產業環保水平。嚴把污染物排放總量關,嚴格控制新建項目的污染物排放,按照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求,將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清潔生產的要求貫穿于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做到增產、節能、降耗、減污。
第一次公眾參與信息公開以及公眾調查結果統計表明,大多數被調查者對托克托工業園區規劃表示支持。有以下方面的意見希望開發建設單位、園區管委會以及政府部門引起重視:
(1)加強園區企業的污染防治。
(2)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拆遷征地補償和安置工作。
(3)強化節能減排力度,提升工藝技術改造。
(4)園區內各項建設項目在規劃和設計階段應認真考慮當地居民的意見,一些好的意見及建議應予以采納,使開發項目對周圍居民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小化。
9. 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工業園區水資源主要依靠地表的黃河水,全面開發園區水資源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應開展節水型園區的建設,提高園區的水資源承載力,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的超采,為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1)充分利用雨水資源。
2)提高工業生產技術水平
3)加強工業園區職工生活節水措施的應用
4)提高生態用水效率。
5)加強節約用水管理。
(2)地表水污染減緩措施
1)加快優化改造和擴建園區污水處理廠與再生水廠,提高污水深度處理能力以保證污水處理規模、工藝適應園區排污水的要求。
2)加強對工業廢水治理與排放的管理與監督,嚴禁污水直接排放,外排廢水應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要求。提高水環境保護措施的規劃目標,應嚴格控制《中國水中優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的確定》中列入的污染物排放。
3)嚴格控制新建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實行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應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實行清潔生產。
4)強化園區二級污水處理廠達標水的綜合利用,建議進一步明確二級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污水去向。
5)工業廢水采用清污分流,廢水處理實行集中處理和分散預處理相結合
6)環評建議盡可能調整呼和浩特市飲用水源取水口位置。就目前情況,園區應加強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完善水源水質監測管理,嚴禁污染物的排入,確保水源水質全面達標。
(3)地下水污染減緩措施。
園區有關部門應加強企業管理,定期進行地下水監測,建立地下水資源保護修復機制以及防滲設施的檢漏系統,防止地下水超采和污染;對于新增廢水量大且污染重的產業應布置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入區企業生產車間地面及處理設施、原料罐區、處理后污水儲存池、循環水池均強化防滲;污水排放管道采取水泥防滲管道;廠區及車間地面采用水泥硬化;園區污水處理廠等按規范作防滲處理;建立相應的風險事故應急機制,盡可能減少突發事故對地下水的破壞。采取以上防滲措施后,切斷污染物進入地下水環境的途徑,各種污染物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會很小。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熱電聯產,實現集中供熱:主要是拆除小鍋爐,實現大唐和自備電廠集中供熱供氣;
(2)制定嚴格的企業入區條件,優化產業結構:主要是積極引入能耗低、污染控制水平高的企業,特別是引入能夠利用已有企業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的企業;
(3)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主要是加大各企業的SO2控制力度,進一步提高脫硫效率,各企業必須進行脫硝設施改造,使NOx排放總量盡快大幅下降;
(4)加強環境管理,降低事故風險等其它減緩措施;
(5)加強企業綠化,與周邊設置綠化隔離帶;
(6)加強建筑施工和道路揚塵治理。
對工業園區的危險廢物嚴格加強監管,實現工業園區危險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對工業園區內的固體廢物進行識別和鑒定;盡可能地防止和減少危險廢物的產生,對產生的危險廢物盡可能通過回收利用,減少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量。提倡企業對一般工業固廢盡可能的回收利用;園區循環經濟的發展要考慮廢物資源化利用產業鏈條。建設工業園區固體廢物處置中心。
9.4. 噪聲影響減緩措施
對于施工期間產生的噪聲,應合理安排施工場地,施工場界內合理安排施工機械;合理科學的布局施工現場;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合理規劃施工便道和載重車通行時間,盡量不穿過環境敏感點或遠離環境敏感點等。
對于運行期間產生的噪聲,應選用設備聲源強低噪設備,并進行減震處理;工業場地設備安裝在廠房內,設計時應優先考慮采用建筑隔聲方式降低噪聲影響。建筑隔聲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進一步采用消聲、吸聲和設置隔聲體等綜合降噪措施;機動運輸車除選用先進設備外,運行中還應注意常檢查、維修等。
托克托工業園區規劃需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在園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建設部門與環保部門密切配合,做好事先規劃和生態影響評估工作,根據《環境保護法》、《水土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工業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建立生態環境管理體系
(2)土地利用格局的保護與恢復措施
(3)植被保護及恢復措施
(4)對農業生態系統的保護措施
(5)林地恢復措施
內蒙古托克托工業園區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東南部,是以電力能源工業為基礎,以生物制藥、金屬冶煉和化工工業為主導,同時帶動相關產業同步發展的新型工業園區。園區規劃產業和已規劃項目不違背現行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園區規劃與國家、省、市和宣化區相關規劃不沖突。總體規劃以電力資源為依托,同時規劃了大型煤化工、生物制藥和鋁加工產業,充分就近利用了周邊煤炭資源,強化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規劃內容符合國家、地方相關產業政策,規劃的產業定位和產業結構合理可行,規劃的實施對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具有重要意義,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1)園區交通運輸便利,黃河水資源取水指標可滿足園區用水需求,園區規劃項目布局上避開了托克托縣主城區,且位于主城區主導風下風向,選址具有一定的環境合理性
(2)根據本評價建議進一步優化園區工業用地布局后,規劃用地布局基本合理。但園區在其開發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特別是對生態環境、地下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大氣和地表水環境容量和總量指標等對礦區規劃的實施形成一定的制約。
(3)園區在采取有效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后,營運期的環境風險水平能夠控制在可控水平。由于園區內生產區、儲存區的危險化學品的儲量都沒有超過重大危險源規定的臨界量,沒有構成重大危險源。只要園區內企業選址、總圖布置符合建筑安全管理規定,采取相應防范措施,存儲安全防范措施;危險化學品的生產、使用、儲存、運輸符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建立完備的風險應急預案,成立專門的機構和配備人員,制定人員緊急撤離、疏散計劃,整個園區的環境風險處于可接受的水平。
(4)本評價要求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落實地下水保護措施和污水治理措施及綜合利用方案,避免外排廢水對受納水體地表水環境產生明顯影響、改變其水環境質量功能,加強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將有效消除重大環境制約因素,使園區規劃落實具有一定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5)在園區切實嚴格按照本報告提出的規劃方案調整建議和環保要求、環境綜合整治和環境保護措施,按照當地資源環境能夠承載園區規劃建設規模和建設時序要求,以及園區環境目標可達性指標要求的前提下,園區開發將符合國家《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要求,能夠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節約資源和能源、避免和減緩園區建設產生的污染影響和生態影響,能夠保證園區和搬遷村莊居民生產出行和生活質量不受影響,能夠促進國家和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園區總體發展水平將符合行業清潔生產要求而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綜上,在嚴格落實總體規劃和本環評要求,認真調整規劃時序、產業結構和污染控制指標的基礎上,落實本環評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和對策的前提下,可有效減緩和破解規劃實施面臨的環境制約因素,保障托克托工業園區規劃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