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國嚴峻的環境形勢,環境保護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產業改革進入技術創新的時代。6月28日-29日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最具影響力、最具規模、最專業的環保行業技術交流盛會之一——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將匯集高端前沿環保技術和技術發展方向思考,開啟“清澈中國”產業夢想,助力產業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
據了解,在成功舉行六屆之后,“水業技術論壇”在今年系統升級為“環境技術論壇”。論壇以“技術助力產業升級”為主題,繼承“1+3”模式,通過技術市場深度總論壇和市政污水與新水源、工業廢水、固廢處理處置三大領域深度論壇,匯集3大領域12個熱點30個系統技術解決方案,搭建技術市場促進平臺,解惑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創新和市場促進。
解惑之一:環境產業進入技術創新時代,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將如何對接?
2012年6月,《“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發布,以“技術創新引領”為產業發展的一項基本原則,指出要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立足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新優勢。在技術推廣的主體已不再僅是技術本身,而要包括技術企業本身的背景下,隨著資本市場關注度日益提高及以技術為核心的并購的不斷加劇,技術該如何發展才能推進行業提升成為新的思考。
技術市場深度總論壇將圍繞“技術與資本”,從權威專家學者、國內外領袖企業的多視角詮釋引領環境產業發展的技術動力和戰略。屆時,建銀、華融等國內一流金融機構,王凱軍、張辰、徐文龍、王洪臣等15位戰略技術專家,GE、美華等國際知名企業,碧水源、天津膜天膜、桑德等國內典型技術領袖及20余家新銳技術企業,將展開資本與市場的三維對話,為您現身說“法”,解讀資本與技術公司的合作模式、多元資本工具如何促進企業技術轉化等技術發展問題;并將與您共同見證中國環境市場最滿意設備品牌與再生水優秀案例。
解惑之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及水源污染的加劇,將如何破解城市水資源危機?
近年來,水污染問題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問題,在國家有關部門加強水質安全與綜合利用的要求下,部分污水處理設施不能完全滿足環保新要求,污水再生利用程度低等問題,已成為市政污水領域的發展瓶頸。因此,促進水體修復和水資源循環利用、探索小城鎮污染水處理運營模式迫在眉睫。
就此,“市政污水與新水源深度論壇”將在“新水源、高標準、零排放”主題下,緊扣市政污水處理政策市場,以典型項目為案例,解讀新型水資源發展利用方向。圍繞“節能降耗、精細管理、資源拓展”等關鍵詞,展開市政污水處理市場發展新思路的探討;關注水體修復與小城鎮污水處理技術選擇的建設融資、運營模式、工藝比較等環節;探索城鎮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的市場出路;破解海水淡化發展技術之困。
解惑之三:我國“達標”排放的工業污水都是劣V類水,依然在污染水環境,工業廢水治理該如何提升?
專家指出,“達標”排放的工業污水,依然在污染水環境。在整個黃河流域,所謂合格的工業污水(從地表水而言是劣V類水)都直排黃河,導致整個黃河2/3斷面水質不達標。對工業廢水,我們承認其成分復雜、處理難度高,但決不能因此而使其成為繼續污染環境的理由。作為“十二五”期間備受關注的水污染治理領域,工業廢水治理急需突破常規處理技術瓶頸,尋求發展新方向。
就此問題,在“節能減排、閉路循環、清潔生產、資源化”發展方向的指引下,“工業廢水治理深度論壇”將就工業廢水治理的技術突圍展開討論,探索從源頭到末端治理思路的技術變革、提出優化創新的閉路循環解決方案。屆時,資深專家及企業將對重點行業工業廢水的技術路線及其應用典范展開研討,并向您展示工業園區廢水集中處理成功模式與產業化成果。
解惑之四:面對“十二五”期間固廢行業的萬億市場,技術將如何助力行業巨大發展?
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平均每年以8%-10%的速度遞增,有2/3的城市處于垃圾包圍之中;餐廚垃圾、土壤污染已成為居民生活安全的嚴重威脅;再生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再利用等固廢問題,成為政府迫切解決的環境問題的同時,也開啟了固廢行業的萬億市場份額。當前,隨著收購并購等產業整合的不斷加劇,在精細化、專業化及綜合化發展趨勢下,技術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固廢處理處置技術深度論壇”將從四個細分領域探討行業技術發展:垃圾焚燒技術的經濟性、排放標準和清潔燃燒,從風險評估、功能恢復、面源治理角度出發的土壤修復及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系統性解決方案,將成為與會人員的關注熱點;行業標準、新技術應用和資源化利用,是餐廚垃圾處理處置技術創新及應用研討的主要方向;而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將圍繞低能耗、減量化及組合工藝、工程運營模式展開探討。
本屆論壇由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聯手打造,獲得了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中國水網將持續關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