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城鎮污水處理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全面轉變 這些地區已開始行動!
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是城鎮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居民安全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十二五”以來,我國各地大力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全國污水處理水平明顯提高。
截至2019年2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累計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5500多座(不含鄉鎮污水處理廠和工業),污水處理能力達2.04億立方米/日。
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盡管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增大,但我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著區域分布不均衡、配套管網建設滯后、建制鎮設施明顯不足、老舊管網滲漏嚴重、設施提標改造需求迫切、部分污泥處置存在二次污染隱患、再生水利用率不高、重建設輕管理等突出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強調,“十三五”期間應進一步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
今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全國重點區域及重點流域均對污水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污水處理廠提標增效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
與此同時,為解決中西部地區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水平較低問題,從而平衡區域發展,2019年7月13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統籌謀劃,針對重點區域和重點薄弱環節,加快補齊短板。落實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要求,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低于100mg/L的,要圍繞服務片區管網制定“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并梳理建設和改造項目。做好污泥處理處置工作。
城鎮污水提質增效已全面來臨,各地也紛紛出臺政策,開始行動。
吉林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施方案(2019-2020年)
吉林省在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方面率先行動,2019年3月,2019年2月28日,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印發印發《吉林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施方案(2019-2020年)》,根據方案,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基本實現管網全覆蓋和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基本消除旱天污水直排。其他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系統效能明顯提升,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左右。重點流域內城鎮加快補齊短板,松花江、遼河、飲馬河、查干湖沿江 (河、湖)城鎮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切實解決重點建制鎮、劣五類水體所在流域鎮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加快推進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鼓勵長春市和遼河流域設市城市制定更高目標。
安徽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
2019年5月17日,安徽省發改委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根據方案,2019年至2021年,全省每年改造修復市政污水管網800公里以上,持續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提標改造,加快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進度,到2020年,全省設區的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基本完成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到2021年,全省設區的市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基本完成市政雨污錯接混接點治理及破舊管網修復改造,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顯著提高。
浙江省建設廳召開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對接會
2019年6月,浙江省建設廳召開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對接會,會議傳達學習了全國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了浙江省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相關工作,會議還討論了《浙江省城鎮生活小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驗收評分標準(征求意見稿)》以及《關于切實加強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源頭管控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等相關文件。
會議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三項要求:一是各地抓緊編制各城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二是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技術改造和“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三是切實加強污水處理廠源頭管控,不斷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
甘肅省城市(縣城)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