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記者從廣西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獲悉,廣西“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以下簡稱“找水打井工程”)已于近日正式啟動,10多個地勘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正陸續奔赴各作業點開展工作。根據計劃,地勘部門將在今明兩年內在全區農村地區打出1750口水井,解決1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據介紹,截至2010年底,廣西尚有約1779.6萬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飲水安全問題,至2012年底,這一數字仍超過1100萬。飲水不安全的原因包括水量不足、水源與聚居區距離遠、水源受污染等。我區不少農村地區供水情況受季節影響較大,如在桂西北的部分農村,豐水季節用水無憂,而到了枯水季節,一些地表水斷流,地下水位也下降,導致取水困難。根據相關標準,我區西北部人均日供水量不足35升的,就屬于飲水不安全,其他地區的標準是40升。村民聚居點距離水源步行距離超過20分鐘的,一般也被認定為飲水不安全。此外,近年來由于工農業開發等原因,一些水源也因受污染而變得不安全。
自治區地礦局找水打井辦公室主任黃桂強介紹,根據計劃,今明兩年內,地勘部門將為百色、河池、崇左等地區的52個縣(市、區)打出1750口水井,每年各875口。黃桂強說,此項任務的難度非常大,因為“容易打井的地方近年都被打完了”,而缺水的地方又都是成井條件差的溶巖地區和碎屑巖地區。為達到62.5%的成井率,自治區地礦局派出了廣西水文地質隊等17支具有豐富找水打井經驗的水文隊伍,有數百名技術人員,并配備了區內最先進的探測設備。
廣西“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啟動
時間:2013-06-04 來源:南國早報作者:羅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