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證書編號:國環評證甲字第1909號
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10萬m3/d)
環境影響報告書
(簡本)
建設單位: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評價單位:河海大學
二〇一三年八月
本簡本內容由河海大學編制,并經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確認同意提供給環保主管部門作為《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10萬m3/d)》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受理信息公開。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河海大學對簡本文本內容的真實性、與環評文件全本內容的一致性負責。
1前言
《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10萬m3/d)》環境影響報告書主要章節已編制完成。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公示,歡迎公眾參與本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
2項目概況
2.1建設必要性
目前,浦口區橋北污水廠已建成一期工程,規模為10萬m3/d。為了適應浦口區經濟的不斷發展,實現南京市政府提出的“沿江開發、跨江大發展”的戰略目標,橋北污水廠擴建工程建設迫在眉睫,以跨江發展、浦口區開發建設為契機,全面規劃、治理該地區的水污染問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護人民身體健康,改善投資環境,維護城市形象。
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項目屬于擴建項目,擴建規模為10萬m3/d,尾水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后排入石頭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有關文件的規定,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同時須對該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委托河海大學進行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接受委托后,我院對項目擬建地進行了現場踏勘、調查,收集了有關該項目的資料,了解項目擬建地周邊環境現狀及環境問題,預測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程度,從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角度對項目建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工藝及環境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家環保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等,編制了本環境影響報告書。
2.2工程基本信息
項目名稱: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10萬m3/d)
項目性質:擴建
建設地點:本項目位于橋北污水處理廠位于浦泗公路與濱江大道交叉口西南角,中心位置東經118°45′12″,北緯32°09′51″。本次二期擴建工程在現廠址一期工程以東預留區域內建設。
投資總額:總投資為38054.8萬元人民幣。
占地面積:本項目總占地約3.30ha。
職工人數:本項目勞動定員為94人,其中生產人員為68人,輔助生產人員15人,管理人員11人。
工作時數:工作365天,每天24小時運行,年總運行時間為8760小時。
建設期:建設期12個月。
2.3項目建設內容
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建設規模為10萬m3/d,建設內容包括:(1)擴建10萬m3/d污水處理設施,二期工程建成后,橋北污水處理廠的總規模將達到20萬m3/d,其中回用10萬m3/d回用,尾水主要作為河道的生態補水及華能南京電廠的冷卻水補水,本次工程建設后不新增尾水排放量;(2)新建與20萬m3/d污水處理配套的污泥高干脫水設施(包括一期工程);(3)新建與20萬m3/d污水處理配套的廠區臭氣處理設施(包括一期工程)。
污水處理主體工藝:采用改良A/AO+MBR工藝。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細格柵及旋流沉砂池、改良A/A/O池、MBR膜池、二沉池、中水回用泵房、污泥脫水機房等。另外,一期工程已建成進水閘和粗格柵間、集水池及提升泵房、生化池鼓風機房、紫外線消毒渠、尾水泵房和加藥間等,二期工程僅 增加設備。污泥處理采用螺旋濃縮脫水機進行機械濃縮脫水,再通過壓榨干化技術進行污泥高干(含水率<60%)脫水處理。除臭采用加蓋收集生物-生態土壤法處理。本項目主要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見圖2.3-1。
圖2.3-1 主要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
3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1、建設項目所在地的敏感保護目標見圖3.1-1和圖3.1-2。
圖3.1-1 建設項目周圍環境保護目標圖
圖3.1-2 水環境保護目標圖
2、建設項目所在地環境現狀監測
(1)環境空氣
本項目評價區內環境空氣中除PM10日均值超標外,其它指標SO2、NO2、和臭氣濃度一次值和日均值均能滿足相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
(2)地表水環境
本項目達標尾水排入石頭河,最后進入長江。長江各監測斷面pH、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溶解氧和氨氮均能達到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Ⅱ類標準,但是總磷超標。經調查表明,該區域河流總磷超標與上游客水及城市生活污染(未收集的生活污水)有關。石頭河水質各水質指標均能達到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Ⅳ類水標準。
(3)聲環境
本項目廠界除泵站旁,所有測點噪聲監測值滿足2類標準,即晝間≤60dB(A)、夜間≤50dB(A)。所有測點均無超標現象,說明目前本項目擬建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
(4)地下水環境
本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的各項監測因子pH、硝酸鹽、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總硬度、溶解氧和磷酸鹽等指標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水質要求,但氨氮、亞硝酸超標。
(5)底泥
污水處理廠下游河道斷面底泥除Zn外其它監測因子可滿足《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標準要求。
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
(1)大氣評價范圍
以建設項目為中心5×5km2矩形區域范圍。
(2)地表水評價范圍
長江為八卦洲北汊洲頭至洲尾江段,石頭河為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口上游1.5km至入江口河段。
(3)噪聲評價范圍
擬建項目廠區及廠界外200m范圍。
4工程建設的環境影響預測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與效果
4.1污染物排放情況
4.1.1廢氣
本項目運行過程中無組織排放廢氣為NH3、H2S等惡臭污染物,主要來自污泥儲存間和廢水預處理設施。
本項目從廢水預處理區、污水處理區、污泥處理區分別采用加蓋收集,將惡臭氣體抽送至生物-生態土壤除臭系統,經除臭后達標排放。
4.1.2廢水
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建設規模為10萬m3/d,二期工程建成后,橋北污水處理廠的總規模將達到20萬m3/d,其中回用10萬m3/d回用,尾水主要作為河道的生態補水及華能南京電廠的冷卻水補水,本次工程建設后不新增尾水排放量。
本項目出水水質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尾水排放濃度COD:50mg/L,BOD5:10mg/L,SS:10mg/L,TN:15mg/L,NH4+-N:5mg/L,TP:0.5mg/L,達標尾水利用一期工程現狀排污口,尾水排入石頭河,最終匯入長江。
4.1.3噪聲
污水處理廠主要噪聲源為格柵裝置、脫水機房、曝氣裝置及污水提升泵房等,主要設備擬采用進口設備。
4.1.4固廢
污水處理廠內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格柵廢渣、沉砂池沉砂、脫水后干污泥和廠內生活垃圾。污泥處理采用螺旋濃縮脫水機進行機械濃縮脫水,再通過壓榨干化技術進行污泥高干脫水處理(泥餅含水率<60%)。泥餅運往南京秦源熱電有限公司焚燒處置。生活垃圾委托環衛部門處置,處置率達到100%。
4.2評價標準
4.2.1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及排放標準
(1)質量標準
南京市屬于“兩控區”的酸雨控制區。根據《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屬于環境空氣質量二類區,所以環境空氣質量應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類標準。
表4.2-1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單位:mg/m3
污染物
|
取值時間
|
二級標準濃度限值
|
標準來源
|
PM10
|
年平均
|
0.07
|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
24小時平均
|
0.15
|
||
NH3
|
一次濃度
|
0.20
|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
|
H2S
|
一次濃度
|
0.01
|
⑵排放標準
污水處理廠廢氣排放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二級標準,標準值見表4.2-2。
表4.2-2 廠界(防護帶邊緣)廢氣排放最高允許濃度
序號
|
控制項目
|
單 位
|
二級標準限值
|
1
|
氨
|
mg/m3
|
1.5
|
2
|
硫化氫
|
mg/m3
|
0.06
|
3
|
臭氣濃度
|
無量綱
|
20
|
4.2.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及排放標準
(1)質量標準
根據蘇政復[2003]29號文《省政府關于江蘇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的批復》,該區域涉及的水系中,長江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Ⅱ類,石頭河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Ⅳ類,詳見表4.2-3。
表4.2-3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單位:mg/L)
項目
|
Ⅱ類
|
Ⅳ類
|
標準來源
|
COD
|
≤15
|
≤30
|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28—2002)
|
SS
|
≤25
|
≤60
|
|
高錳酸鹽指數
|
≤4
|
≤10
|
|
NH4+-N
|
≤0.5
|
≤1.5
|
|
總磷
|
≤0.1
|
≤0.3
|
|
溶解氧
|
≥6
|
≥3
|
⑵排放標準
尾水排放按照國家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污水一級A排放標準執行。見表4.2-4。污水處理廠建成后,服務范圍內對于接入污水收集管網的現有及新增工業污染源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三級標準與《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CJ343-2010)。污水接管標準見表4.2-5。
表4.2-5 廢水接管標準和排放標準(單位:mg/L)
項目名稱
|
接管標準(mg/L)
|
尾水排放標準(mg/L)
|
COD
|
500
|
50
|
氨氮
|
35
|
5(8)
|
總磷
|
5
|
0.5
|
SS
|
250
|
10
|
注:括號外數值為水溫>12℃時的控制指標,括號內數值為水溫≤12℃時的控制指標。
4.2.3噪聲評價標準
根據《南京市噪聲標準適用區域劃分調整方案》,橋北污水處理廠所在地區噪聲功能區為2類區,環境噪聲環境質量標準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噪聲排放限值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見表4.2-6。施工期噪聲評價執行《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 12523-2011),見表4.2-7。泵站均位于道路兩側35m以內,所以泵站兩側環境噪聲《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類標準。(
表4.2-6 噪聲評價標準
標準
|
晝間dB(A)
|
夜間dB(A)
|
聲環境質量標準2類
|
60
|
50
|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標準2類
|
60
|
50
|
聲環境質量標準4a類
|
70
|
55
|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標準4類
|
70
|
55
|
表4.2-7 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
施工階段
|
主要噪聲源
|
晝間dB (A)
|
夜間dB(A)
|
土石方
|
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
|
75
|
55
|
打樁
|
各種打樁機
|
85
|
禁止施工
|
結構
|
混凝土攪拌機、振動棒、電鋸等
|
70
|
55
|
裝修
|
吊車、升降機
|
65
|
55
|
4.2.4地下水水質標準
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執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1993)中的Ⅲ類標準,標準值見表4.3-8。
表4.2-8 地下水環境評價標準
項目
|
pH
|
CODMn
|
總硬度
|
硝酸鹽
|
亞硝酸鹽
|
氨氮
|
Ⅲ類
|
6.5~8.5
|
≤3.0
|
≤450
|
≤20
|
≤0.02
|
≤0.2
|
4.2.5底泥及土壤評價標準
底泥現狀評價執行《農用污泥污染控制標準》(GB4284—84),標準限值見表4.2-9。
表4.-9 底泥現狀質量評價標準
序號
|
pH
項目
|
GB15618—1995三級標準
|
pH
項目
|
GB4284—84
|
|
>6.5
|
<6.5
|
≥
|
|||
1
|
Pb≤
|
500
|
鉛及其化合物(以Pb計)
|
300
|
1000
|
2
|
Zn≤
|
500
|
鋅及其化合物(以Zn計)
|
500
|
1000
|
3
|
Cu≤
|
400
|
銅及其化合物(以Cu計)
|
250
|
500
|
4
|
Cd≤
|
1.0
|
鎘及其化合物(以Cd計)
|
5
|
20
|
5
|
Hg≤
|
1.5
|
汞及其化合物(以Hg計)
|
5
|
15
|
6
|
Cr≤
|
300
|
鉻及其化合物(以Cr計)
|
600
|
1000
|
7
|
As≤
|
30(水田),40(旱地)
|
砷及其化合物(以As計)
|
75
|
75
|
8
|
Ni≤
|
200
|
鎳及其化合物(以Ni計)
|
100
|
200
|
4.3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結論
(1)地表水:本項目出水水質采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本項目正常排放情況下,對水環境敏感目標水質不會受明顯影響,而事故排放情況下水質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環境空氣:本項目排放的氨氣、硫化氫在廠界處所造成的最大落地濃度遠小于惡臭污染物廠界標準值,即在廠界可以達標。本項目污泥儲存間及污水處理設施周邊設置200m衛生防護距離。目前,該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無居住、醫院、學校等環境敏感點。由于該項目南側紅線與威尼斯水城(二期)的北側紅線相接,但威尼斯水城目前尚未向東擴建,現狀為空地,建議在此200米地塊范圍內不審批建設住宅性質項目,以滿足200m的衛生防護距離的要求。
(3)聲環境:擬建項目建成后,晝、夜間各點噪聲新增值不大。本項目與現狀本底疊加后,各監測點聲環境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的要求,因此不會產生噪聲擾民現象。
(4)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本項目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潛在影響主要是廢水預處理設施的水池、固廢臨時堆存點的廢水可能下滲對土壤和地下水產生的影響。本項目廢水預處理設施的所有水池、固廢臨時堆存點都采用防滲固化底面,能夠有效的防止廢水下滲。同時本項目將嚴格管理,確保廢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遇到緊急情況采取事故風險防范措施,防止設施故障造成廢水外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本項目在廢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和擬采取的事故防范措施正確貫徹執行的情況下,對所在區域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影響較小,不會改變區域土壤和地下水水質功能現狀。在正常生產情況下,采取了以上防滲措施后,本項目對廠址周圍區域地下水環境影響較小。
(5)固體廢棄物影響分析結論
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的脫水泥餅含水率為60%,橋北污水處理廠污泥運往南京秦源熱電有限公司焚燒處置。本項目固廢采取上述措施處理處置后,固廢實現零排放,無二次污染。
4.4污染防治措施
加強源頭控制,建議進一步加強對進入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染源的管理,進入市政污水管網工業廢水應達到接管標準;加強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定期維護設備,采用雙電源供電,盡可能避免污水廠的事故排放。
本工程除臭系統推薦使用生物土壤除臭工藝,利用土壤中生存的微生物在臭氣通過土壤時將其成分氧化分解。總平面布置將生產區和生產管理區分開,減少臭味對管理區的影響;進行臭氣的收集處理,加強廠區綠化建設,減小廠區臭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廠區產生的污泥和垃圾及時外運處置。
廠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如泥餅、垃圾等及時清運,脫水泥餅,生活垃圾委托環衛部門處理處置;遠期根據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進步,選用先進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真正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
本項目采用選低噪聲設備、隔聲、消聲、綠化等噪聲防治措施后,可實現廠界達標,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
綜上所述,本項目所采取的各項防治措施技術可行,能保證各種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不會造成建設項目所在地環境功能下降。
4.5環境風險預測結果、風險防范措施風險應急預案
本項目最大可信度事故為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污水處理廠發生事故原因較多,設計、設備、管理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污水處理廠運轉不正常。但一般發生污水直排事故的可能性較小且容易處理和恢復。經預測,在非正常排放情況下,對石頭河水質及水敏感目標影響較大,各斷面超標嚴重,因此應避免事故排放。各項預防和應急措施是安全正常運行的前提,必須認真落實。
4.6社會經濟損益分析
橋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建設規模為10萬m3/d,建設內容包括:(1)擴建10萬m3/d污水處理設施,二期工程建成后,橋北污水處理廠的總規模將達到20萬m3/d,其中回用10萬m3/d回用,尾水主要作為河道的生態補水及華能南京電廠的冷卻水補水,本次工程建設后不新增尾水排放量。
通過以上對本項目建設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分析可知,在落實本評價所提出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實現了尾水的資源化利用,增量(污水處理量由10萬m3/d增加到20萬m3/d)不增污(達標尾水排放量仍為10萬m3/d,回用10萬m3/d)。可見,本項目的建設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4.7環境監測計劃及環境管理制度
4.7.1環境管理制度
本項目建成后,應按省、市環保局的要求加強對企業的環境管理,根據本項目特點建立健全企業的環保監督、管理制度。公司領導必須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應制定全公司的環境方針、環境管理手冊及一系列作業指導書以促進全公司的環境保護工作,使環境保護工作規范化和程序化,通過重要環境因素識別、提出持續改進措施,將全公司環境污染的影響逐年降低。
4.7.2環境監測計劃
橋北污水處理廠環境監控主要目的是為了項目建成后的環境監測,防止污染事故發生,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主要包括廢水、惡臭、噪聲、固廢監測。
5公眾參與
本項目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的規定,以公開公正為原則,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主要包括項目周邊的居民、企事業單位員工等,公眾參與的形式包括網上公示、發放公眾參與調查表等。
6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要點
本項目符合國家、區域相關產業政策,本次二期擴建工程在現廠址一期工程以東預留區域內建設,廠址選擇合理,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在認真落實各項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均能實現達標排放且環境影響較小,因此,從環保角度分析,本項目建設可行。
7聯系方式
按國家環保總局環發2006[28號]文《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有關規定,歡迎公眾積極參與本項目的環保工作并提出寶貴意見。
如社會各界和廣大居民群眾對項目的建設或相關環境問題有什么意見和建議,請在即日起10個工作日內與以下單位取得聯系。
建設單位: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聯 系 人:孫工,聯系電話:025-84402675
電子郵件:15005170296@163.com
評價單位:河海大學
聯 系 人:操老師,聯系電話:025-83786701
電子郵件:hhu_szg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