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問題日益得到廣泛關注,偷排企業遭遇眾多質疑,但很多污泥處理企業也同時遭遇著絕然不同的問題:想處理卻拿不到污泥,處理后的污泥產品沒有出路。裕川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川”)就面臨這樣的困境。中國水網記者特此奔赴天津走訪了裕川。
裕川污泥資源化處置工廠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裕川循環經濟產業園,偌大的廠房顯得很空曠。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為一期工程,處理規模150噸/日,于2012年10月投產運行。由于每天只能收到50噸污泥,所以運來的污泥會先儲存,達到150噸后才能連續運行24小時。
廠房內還整齊的堆積著大量桶裝的液體,“這是從污泥中提取出來的蛋白液”。工作人員介紹,產品銷售市場尚未完全打開。
污泥廠吃不飽,產品出路不暢是壓在裕川頭上的“兩座大山”。
企業 “吃不飽”
作為一家民營環保企業,裕川有各種“苦衷”,最大的問題就是污泥處理設施建起來了,可是“吃不飽”,150噸/天的處理規模卻只能拿到40~50噸污泥。污泥處理規模上不去,運營成本自然會增高。
據悉,天津還有兩大污泥處理企業:濱海環保和創業環保,兩家公司都同時經營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也理所當然的被自己企業拿走。目前,這兩家污泥處理廠均處于調試狀態或試運行階段,污泥只得經過簡單處理進入填埋場。
一頭是可以穩定運行的企業“吃不飽”,一頭是污泥未經處理進入填埋場。
環保民營企業代表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曾說過,民營企業做環保不容易,他為了做成某個項目“教育”了兩屆政府。
財新網關于污泥的報道一出來,天津市裕川環境總經理左健有點興奮,她將文章打印出來,去了天津發改委、環保局等政府部門。她希望天津市在做規劃時可以將自己的企業納入進來,希望能“拿到”更多的污泥。
雖然還未達到自己預想的結果,天津環保局某位官員的答復仍給左健帶來了希望,“首先你一定要有信心;污泥處理最終還是要以市場為主,政府為輔;我們會盡量給你溝通”。
產品出路不暢
從污泥中提取蛋白是裕川技術的一大亮點,“但資源化產品銷售渠道尚未完全打開。”這是左健目前面臨的另一大難題。
裕川環境采用的污泥處理技術為“微生物蛋白提取方式的污泥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目前相關技術已申請7項發明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2項發明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獲批。該技術另辟蹊徑,解決污泥處理難題的同時,對新型資源—污泥微生物蛋白進行了高附加值利用。
左健介紹,該技術有兩大最顯著亮點:一是工藝流程簡潔:一般而言,水解都是作為污泥預處理工藝,而裕川污泥水解溫度顯著低于其他水解技術,節約能耗,水解后的污泥可直接進行固液分離,無須后續處理(如厭氧發酵)即可實現無害化、減量化和穩定化。
二是資源化產品附加值高:利用污泥微生物蛋白的良好發泡性能和穩泡性能,可生產制造蛋白泡沫滅火劑、泡沫混凝土發泡劑。污泥微生物蛋白液富含氨基酸,可用來加工制造有機肥。
左健說,裕川在淘寶網和阿里巴巴上都開了網店,用于銷售污泥處理產生的資源化產品:混凝土發泡劑、微生物蛋白原液等。
該項目處理一噸污泥(含水率80%)的運營成本約150元/噸,折舊成本40-50元/噸,資源化產品收益幾乎可完全覆蓋日常運行成本。
可現實卻不這么完美。由于產品銷路不好,大部分產品還堆積在廠房內,左健說:“裕川污泥項目運行近1年來還未實現盈利。”
裕川境況或許只是我國污泥處理行業的一個縮影,解決污泥問題絕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單一企業或專家就能指出一條康莊大道,還需要聯合各方力量、共同解決污泥處理處置難題、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將于9月13、14兩日在上海舉辦的“2013(第五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特安排了五條污泥案例實地考察路線,分別為上海天山污水處理廠污泥深度脫水工程、無錫錫山污泥處置示范項目、蘇州江遠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污泥干化焚燒綜合利用項目、寧海縣城北污泥處理處置工程、上海市奉賢區污泥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