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花費了不少精力在環保和物聯網上面,特別是思考環保如何和物聯網走的更近,結合的更緊密,能否大規模應用。期間走訪了很多專家學者、考察了很多企業和機構。讓我對物聯網的理解更加清晰,也深深的感知到一個產業的成型和發展,期間需要經歷多少風和雨,正如馬云說的,明天很美好,后天很美好,然而今天的現實卻很殘酷。我們能不能等到美好來臨,或者在美好來臨之前做好足夠的準備?這一切就是環保物聯網要面對的現實。
一、什么人在思考環保物聯網
事物的發展往往有其連續性和關聯性,就像開飯館的容易掙錢后去開酒店;賣電動車的容易富足之后賣汽車;修電腦的比較喜歡向安防工程轉型。細細體會這里面的邏輯,其實暗中包含了其中的必然性,你往往會根據你對事物的理解去判斷新方向的可行性。
如此說來,最早開始思考環保物聯網的不外乎幾類人:第一類是做環境檢測儀器的;第二類是搞系統開發的;第三類是做環境分析的;第四類則是從各個角度推動產業發展的。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轉個彎兒就能看到環保物聯網,也更容易對這個方向形成理解和支持。
每一類人接入環保物聯網都有其獨特的視角,像做儀器的會重視終端檢測系統的開發;像做環境分析的會注重信息采集后的整理和加工;像推動產業發展的可能是企業家可能是政府的信息化主管部門。然而大家的合力共同形成了環保物聯網發展的新動力。
不過,在這樣的動力推動產業發展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產業自身的成熟度,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談的問題,基礎產業自己準備好了么?
二、數據,還是數據
大數據是近年來新熱起來的一個詞匯,大約是講社會被數字化了,而未來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決策都是基于數據的決策。這么說,自然有其道理。我們暫時不討論這樣邏輯的對與錯,僅說大數據時代的工作邏輯:
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控制反饋——控制展示
◆第三十八期 2013年10月1日 02
按照上面的四步邏輯,數據采集成了最為基礎的一個單元。用新大陸(000997)總裁王晶的話來說,數據采集是物聯網飛機的發動機,可見產業界對數據基礎的認可和認同。
然而,進入環保行業,數據天然具備了很多讓人質疑的地方。其一,是分析方法的質疑,以COD為例,在滴定環節,手緊一下和松一下都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其二,是數據真實性,由于目前環境數據和地方政府的職業命運關聯度甚高,所以造假,參水也是個問題;其三,數據采集難度,有的數據深藏在下水管網中,讀取的難度很高;其四,數據的采集成本,很多數據的分析測試過程就需要話費很高的成本。
上面的困難,為環境數據的采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也呼喚著更多優質的測試儀器、方法、技術甚至是評估指標體系的出現。
三、環保物聯網還有什么價值?
如此說來,環保物聯網似乎顯得蒼白而無力。從基礎數據的不靠譜,就好比蓋上的大樓地基沒打牢,會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應該停下來,等我們把基礎的數據獲得的問題想清楚,做清楚?答案是否定的。
環保物聯網依然有其自身的價值。
首先在于展示,一個完整的物聯網系統,可以系統的反應這個領域內的生產邏輯和控制邏輯。對于邏輯的展示,無出其右。第二,個別指標的預警,如果無法對全局關聯性和多指標比證分析做出足夠的信任,那么相信某一個指標應該沒有什么風險,而圍繞這個指標的預警系統足以產生價值,后續再延伸和開發亦能帶來完善的效果。第三,數據載體,很多環境基礎設施還停留在手抄的時代,短期看無礙工作,長期看,影響整個行業的智力發展。第四,部分的控制反饋系統,可以提高產業自動化程度,成為和先進行業的接口。
可見,雖然有萬般無奈,也有一些亮點讓人欣慰。特別是,在推動中創造的過程價值,也能帶來足夠的好處。
不過,整個產業的經濟實力薄弱,產業資本量不足,可能也是讓我們不敢輕易吃螃蟹的原因。如果是這個因素,可以設計很多金融資本做融資租賃或者其他的投融資設計模式。在長期投資中獲得回報。
另一角度,從政府來看,目前雖然監管了COD、氨氮等減排指標,然而總量核查的過程充滿了動態和不確定性。究其原因在于過于關注結果指標,而忽視了過程控制,如果監管溶解氧量,污泥濃度等過程指標作為參考,自然會對污水廠的正確達標形成監管動力。
四、其他行業的物聯網應用是什么狀態?
說了很多困難,再看看其他行業是否也是如此的茫然,也許你覺得他們也會很屌絲。那么,你錯了。
在工業控制領域,物聯網絕不是新鮮的概念,各類液位、閘門、管道的控制器和記錄器早就運行了十余年了。只是被重新包裝了一個新的名詞而已?梢,在物聯網直接創造價值的行業,是不會錯過任何新技術的。只不過環保行業的產品不足以產生二次銷售的價值,支撐生產過程的優質化升級。
而其他行業也不盡然是高居物聯網的大旗幟,更多的是在銷售傳感器,銷售個設備。從我的接觸來看,能直接采購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依然是少數。而提供物聯服務的企業,則更多的是以硬件為基礎,以解決方案為利潤附加值存在的。進可攻,退可守。
五、企業在這樣的時代面前應該怎么辦?
如此說來,環保企業進入物聯網還需要耐心的等待一些日子。一些超前的企業應該毫無保留的多快好省的與先進名詞接軌,實現前面說的幾個基本服務。同時,有了基礎平臺后,再進一步做開發也能有更多的機會。
對于政府來說,當前的環保部業務系統也是模樣各異,花樣百出。同時也更加結合當地企業和政府的執法習慣及要求。若要一招拿下,似乎還為之甚遠。
環境物聯網,想說愛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