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給力“環保”,掘金“七星”(1)
作者:《證券市場周刊》 出版社: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公共事業:給力“環保”,掘金“七星”
中信證券楊治山王海旭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已經提高至2008年的1.4%,其增速也顯著高于同期的國內生產總值,這顯示出環境問題正在日益得到國家的重視。
展望“十二五”,我國環保投入將進一步加大。初步預計,“十二五”環保規劃中投資需求有望超過3萬億元,相比“十一五”的1.53萬億元將實現翻番。具體來看,我們認為水污染治理仍將占據主要位置,其次是大氣污染治理,而固廢治理投資需求相比“十一五”有望翻兩番,達到8000億元左右的規模,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
環保投資對于環保產業的拉動效果十分明顯。2008年,我國環保投資和環保產值規模分別達到了4490億元和4800億元,相比2000年分別增長了345%和344%。到2015年,預計我國環保產業產值約為1.31萬億,整個“十二五”的環保產值總額將達到5萬億元。
結合“十二五”期間的環保投資需求以及重點發展的技術設備,我們認為未來環保行業投資應重點關注以下一些細分領域:
水:膜技術應用的進一步推廣(擴建+提標改造)、污泥處置(解決污水處理大發展的后遺癥)、中西部污水處理能力建設(增量依然較大)。
大氣:電力行業NOx治理(納入總量控制的約束性指標)、脫硫新增市場(火電脫硫設施改造+鋼鐵燒結機SO2治理)。
固廢: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爭議中前行)。
環境監測:大氣、水監測儀器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快速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