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設施建設是改善城市水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江蘇省南京市于2010年初啟動的主城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由于投資大、工程進度慢、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以及造成城區粉塵污染等問題,投資上馬以后就引起了較大爭議。
據了解,南京市委11月上旬召開常委會議,專門總結了雨污分流工程經驗教訓。雨污分流工程究竟何去何從,在南京引起了新一輪關注。11月28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通過官方網站和“南京人大”微博,針對這一事關民生的工程征求市民意見。
12月10日下午,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邀請8名人大代表,通過南京市人大網站“金陵民聲——熱點網談”欄目,圍繞“對雨污分流工程怎么看?要不要建?怎樣建?”等問題,在線與網民開展了討論交流,向廣大市民征集意見和建議。據了解,這是地方人大常委會首次就一項在建工程項目通過網絡征求民意。
在線交流一開始,就有網友提出:“南京是否確實有必要做雨污分流?”
“南京降水量非常大,實行雨污分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不分流,雨水和污水一起往污水處理廠輸送的話,會占據大量的土地,同時會消耗很大投資能源,效率非常低。”南京市人大代表、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院長張正康回答說。
有網民提出,雨污分流工程的決策是否科學合理,究竟有沒有問題?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常委會人代聯委主任李建坦陳,2010年全市大面積雨污分流工程上馬比較倉促,可以說先天不足,工程的實施缺乏統籌考慮與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沒能很好體現、堅持遵循科學規律,而是以時間節點作為任務、以開工率作為考核標準。這些問題的出現,給老百姓生活、出行、環境都帶來了極大影響。
在線交流中,網友最關心的就是雨污分流是否需要重新開工,大概會在什么時候開工?是在以前的基礎上繼續施工,還是有很多項目會推倒重來?
“目前雨污分流工作沒有全面停工,正在進行梳理和整改:對已開工的項目正在抓緊完善,暫時沒有新開工項目;對短期內無法形成減排效應但已開工的項目,要求建設單位規范有序地整改;對沒有開工且外部條件不成熟、前期工作開展不充分的,現階段緩建;對于已經完成的項目,督促建設單位抓緊組織驗收并移交管養,盡快發揮減排效應。”南京市人大代表、江寧區住建局黨工委副書記徐靜透露。
南京市人大代表、秦淮區物價局局長王真理則認為,目前當務之急應該是在既有和建成的排水設施基礎上來優化方案。
據了解,按照201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計劃,從2010年初至2014年底將投資180多億元,用3年到5年時間,主城區226平方公里實現雨水污水分流,全面完成地下排水管網的改造,敷設污水干管將達500公里,3000個住宅小區及企事業單位的污水支管將得到完善,主城范圍內逐步恢復至地表水Ⅳ類以上。
記者了解到,南京社會各界對于雨污分流工程的批評主要集中于工程耗資巨大,滿城開挖、城市處處“開膛破肚”,影響市容交通、市民出行,反復開工、規劃不合理,成效不明顯等。
南京市政協委員姚彬此前曾提出質疑,這種民生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論證是否充分,工程在進行過程中對部分居民出行與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是否事先有所通報,以便群眾有所準備。
南京市住建委對此作出答復時承認,雨污分流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有些建設單位沒有很好地落實民主整治的制度要求,給工程施工的周邊居民造成不便。
南京市政府黨組在今年11月召開的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坦陳,市政府黨組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城市建設戰線拉得長、攤子大、主題疊加、布局分散,雨污分流等重大決策沒有充分聽取基層群眾意見,沒有嚴格執行決策程序等。
記者了解到,南京市政府此前曾專門調研雨污分流實施情況,并將于本月中旬向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匯報。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此次單獨通過網絡搜集民意,主動作為,意在全面聽取意見,以便更好地審議有關匯報。此舉將有望為這項民生工程達到真正的雨污分流、凈化城市水環境這一長遠目標打下堅實的民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