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盛運股份通過發行股票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中科通用 80.36% 股權,以此為契機全面轉型為國內垃圾焚燒領軍企業。與此同時,光大國際宣布以3.85億元的價格出售旗下福州青州大橋80%權益,以專注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此外,近來北京、合肥、武漢、成都等多個城市紛紛上馬或擬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垃圾焚燒行業的投資機會和發展前景逐漸引起投資者和市場的關注。
一波三折,垃圾焚燒在維權運動中摸索前行
長期以來,我國垃圾處理以填埋為主。但隨著城市垃圾圍城問題的出現,填埋處理受到用地條件的限制,焚燒處理占地面積小、處理能力強等優勢逐漸顯現出來。2005年開始,國內掀起了一輪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熱潮,2005和2006年全國每年投產焚燒廠13座,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共有垃圾焚燒發電廠約50座,焚燒能力近4萬噸/日,占無害化處理能力15%。
但由于部分項目運行不達標、排污嚴重,民眾也逐漸意識到了垃圾焚燒發電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各地紛紛出現了反建浪潮。2007年初,北京海淀區百旺新城小區居民上萬業主簽名,反對建設六里屯垃圾焚燒廠,最終該項目不得不永久取消。2007年全國投產項目總數只有8個,速度明顯放緩。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推出,環保部將批復權下放,多個地區紛紛規劃新的焚燒項目。受此影響,2009年全國投產20個項目,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同年,北京擬在阿蘇衛地區投資8億元興建垃圾焚燒發電廠,隨即遭到民眾的反對,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州番禺和江蘇吳江等多地出現了反建浪潮。2010年上半年出現了一波關于垃圾焚燒的全民大討論,主燒派和反燒派各執一詞,僵持不下,而當年共計建成10個項目,較前一年下降一半。
撥亂反正,垃圾焚燒踏上快速成長之路
2011年4月,國務院審批通過住建部、環保部等16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通知提出在土地資源緊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要優先采用焚燒處理技術。垃圾焚燒作為垃圾處理的主要發展方向首次得到國家肯定,從而平息了關于垃圾焚燒處理路線的民眾爭議,糾正了市場的混亂局面,隨后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建設獲得實質性發展。2011年,全國有32個垃圾焚燒項目投產。2012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規定根據垃圾平均熱值測算出單位發電量,再按照發電量發放電價補貼,這進一步促進了行業穩健發展,2012年,新建垃圾焚燒項目達到35個。
政策加碼,未來兩年垃圾焚燒具有巨大發展空間
201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二五”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總投資約2636億元,到2015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35%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48%以上。垃圾發電處理規模需要從2010年底8.96萬噸日上升至2015年末約30.7萬噸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8%。“十二五”期間,規劃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21.7萬噸/日,但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垃圾焚燒總能力約為13.2萬噸/日,由此預計2013-2015年,焚燒總能力將增加約17.5萬噸/日,平均每年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超過5.8萬噸/日,按照一個垃圾焚燒項目平均日處理能力1200噸計算,每年需新增垃圾焚燒項目超過48個,按平均投資40萬元/噸日測算,平均每年垃圾焚燒項目投資規模為233億元。因此,未來兩年,垃圾焚燒具有巨大發展空間和投資機會。
表1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十二五”規劃情況
垃圾焚燒行業呈現綜合化、大型化、專業化趨勢
總結國外行業發展經驗和國內發展現狀,國內垃圾焚燒行業呈現以下三大發展特點。
第一個趨勢是綜合化。同污水處理行業一樣,國內垃圾焚燒行業經歷了從設備制造、到工程建設和投資運營產業鏈不斷釋放和延伸的發展過程。大型垃圾焚燒企業已經實現從設備提供到運營服務的整體過渡,比如盛運股份通過發行股票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中科通用,實現從環保設備制造企業向垃圾焚燒項目運營的轉型。桑德環境、光大國際等均已發展成為業務領域廣、產業鏈齊全的垃圾處理企業。
第二個趨勢是大型化。按照日本垃圾焚燒行業發展經驗,垃圾焚燒項目有大型化發展趨勢,如日本1975-2006年,非連續式的小規模垃圾焚燒廠從1678座下降到674座,而同期的連續式大規模垃圾焚燒廠從286座增加到627座。目前這一趨勢正在國內尤其是東部一線城市上演,如即將運行的北京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總投資規模在20多億,建成后日處理垃圾3000多噸,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此外,根據招標文件,擬建的廣州興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也達到3000噸/日。
第三個趨勢是專業化。根據美國發展經驗,固廢處理市場經歷了從初期政府主導到市場化競爭,到市場生存的探索,最后到并購整合、大型化專業化運作的發展過程。垃圾焚燒項目只有實現大型化、專業化運營,垃圾資源才能實現優化調配,垃圾的經濟效益才更加明顯。不久前,光大國際宣布以3.85億元的價格出售旗下福州青州大橋80%權益,以專注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
垃圾焚燒產業鏈凸顯投資價值
垃圾焚燒發電產業鏈上游包括垃圾收運及焚燒相關的各類設備,中游是垃圾焚燒發電工程設計、工藝設計、咨詢、施工建設等,下游包括焚燒項目運營及垃圾滲濾液處理、爐渣處理利用等。在政策利好的新時代背景下,垃圾焚燒產業鏈各環節均顯現出良好的投資價值。
第一,從產業鏈上游看,垃圾焚燒發電上游具有投資價值的主要為核心設備,垃圾焚燒發電核心設備主要有兩類:一是焚燒爐,二是煙氣處理設備。其中爐排爐較流化床爐具有優勢,發展前景較好,投資價值較高;煙氣處理設備技術較成熟,國內企業已具有競爭優勢。
第二,從產業鏈中游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設計市場主要由國內各地環境設計院瓜分,但焚燒系統等核心處理流程的工藝設計由專業公司來做,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和設備的外資企業或中外合資企業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從產業鏈下游看,垃圾焚燒發電站運營是產業鏈的最高端,能夠帶來持續的現金流,盈利前景較好,投資價值較高。BOT模式是行業運作的主流模式,具有運營項目經驗、良好的政府關系和雄厚的資本運作實力企業競爭優勢較強。此外,垃圾滲濾液處理也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垃圾焚燒行業踏上快速成長之路 2014-02-21 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