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3月2日上午召集桑德集團、威立雅水務和國電清新等企業負責人在京召開媒體見面會,倡議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具體倡議包括: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政府制定工業污染治理門檻價格、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機構和實行負面清單制度。
據估計,我國工業污染占總污染的 70%以上,是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認為,原因一是由于缺乏社會責任和有效監管,工業企業自覺控污減排的意識比較淡薄。更主要的是,目前我國工業污染治理依然沿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業自行解決治理問題。
而在國際上,工業減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業以合同的形式通過付費將產生的污染交由專業化環保公司治理。一方面排污企業由于采用專業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達標排放率;一方面政府執法部門由于監管對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執法成本;此外,還刺激了環保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三得。
針對以上情況,與會企業家桑德環境董事長文一波、威立雅水務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國電清新董事長張開元特作出以下建議:
首先,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首先要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具體來講,排污企業自己設計建造污染治理設施既缺乏技術能力又缺少資金來源, 而專業化環保公司單獨投資規模較大的污染治理設施也往往力不從心,因此建議通過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加以引導和激勵,支持專業環保公司投資建設污染治理設施, 緩解環保公司的資金壓力同時也提升排污企業實行第三方運營的動力。
建議國家從排污收費、專項污染治理資金、國有資產拍賣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每個基金500 億元規模。基金采取無息或低息貸款方式,貸款期限適當延長,以適應污染治理項目周期長的特點。基金將優先貸款給實施第三方治理的排污企業或環保企業,以推動工業污染治理。在環保企業項目運營期內,企業須按期足額償還清潔空氣基金的資金,保證清潔空氣基金的滾動發展。
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前期通過試點運行方式,在水污染治理和大氣治理領域選擇 10—20 家企業進行試點,在獲得較好的反饋效果后再大范圍推廣。申請基金的環保企業,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環保市場機制、推行第三方治理的要求,對資金使用能夠做到合理有效。二是誠信經營,企業規模較大、具備較強技術能力和償債能力。三是申請基金的項目本身符合各項技術和政策要求,具備良好的經濟性,并須接受基金的資金使用監督。
其次,政府制定工業污染治理門檻價格。為避免出現因第三方治理市場低價惡性競爭,導致治污企業投資不到位、技術不過關,造成環保設施運行不正常、排放不達標的現象。建議針對不同類型的行業,依據現有經濟技術條件,按照行業污染治理的平均成本和運營企業的合理利潤水平,由政府制定工業污染治理的門檻價格,一方面可以保證污染達標排放,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預防市場低價惡性競爭。
第三,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機構。為確保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順利推行, 消除排污企業對環保公司能否保證治污效果以及環保公司對排污企業能否及時足額付費的擔憂,建議借鑒房地產中介交易的方式,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機構,上游企業先將治污費用存入中介機構,待確認環保公司達標排放后,再由中介機構將治污費轉給環保公司。
最后,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為確保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效果,建議政府監管部門根據監管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環保公司的運營成效,對未能達標排放的環保公司給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對于未按期整改或惡意偷排的環保公司,將其列入負面清單。
據了解,近年來,工業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已在我國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領域得到試行,取得顯著成效。一些大型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也嘗試著采用此種模 式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如燕山石化委托威立雅水務處理企業工業廢水、上海化工園區委托中法水務處理園區工業廢水, 都取得良好效果。
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研究中心整理中證網,王穎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