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環境保護支出卻意外地下降,財政部稱主要系部分節能補貼政策到期,2014年預算數擬增7.1%。
來源:東方早報
“環境污染形勢已如此嚴峻,環境保護方面的預算安排應有較大幅度的上升,但從今年草案來看,上升幅度并不大,預算數跟2013年基本持平。”
在環境污染形勢越發嚴重的背景下,2013年的環境保護支出卻意外地下降了。
3月5日,財政部提交的《關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3年節能環保支出為1803.9億元,較2012年的預算執行數1998.43億元,下降約9.7%,僅完成2013年該領域預算的85.8%。
根據報告,2013年主要支出項目有農林水務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醫療衛生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和交通運輸支出,而節能環保支出是幾大主要支出項目中惟一出現下降的一項。
報告稱,下降原因主要是部分節能產品補貼政策到期后不再執行。根據報告,2013年節能環保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幾方面,支持重點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安排獎勵資金支持淘汰落后產能,支持重點節能工程建設,支持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試點,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和退耕還林等工程。
需要指出的是,在2014年中央預算主要支出項目安排上,節能環保支出為2109.09億元,增長7.1%。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怡建認為,在環境污染形勢已經如此嚴峻的情況下,環境保護方面的預算安排應有較大幅度的上升,但從草案來看,上升幅度并不大,預算數跟2013年(2013年預算數為2101.27億元)基本持平。而7.1%的增長率如何確定,其計算口徑并不是很清楚。
胡怡建還表示,2013年以來中國的環境問題集中顯現出來,特別是大氣污染問題尤為突出,而今年節能環保支出整個預算安排只有7.1%的增長,預算數跟2013年(2013年預算數為2101.27億元)基本持平。
從近幾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決算情況來看,包括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等在內的污染防治支出皆是環保支出的大頭。目前,針對大氣污染,國家已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3月5日,國家發改委在《關于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強調,要狠抓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加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力度,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為重點加強區域聯防聯控。
在水體污染方面,國家亦在制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根據環保部的預計,此次行動計劃的投資總金額將超過2萬億元。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周建3月4日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在環保部部常務擴大會議審議原則通過,并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見,此后將上報國務院審議。
當下,除了大氣和水污染,另一個讓公眾不安的是土壤環境的污染。大氣、水體發生污染,公眾容易感知,而土壤污染更具隱匿性,不易覺察。從治理的角度看,與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相比,土壤污染的治理難度更大,資金需求更高。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言人傅瑩3月4日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規劃當中,把環境保護立法當作重中之重。比如廣大群眾非常關心的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都已經在規劃當中了。
有媒體報道,土壤環境保護行動計劃有望在年內出臺,該計劃投資總量將遠超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環境保護正是“差錢”的時候,幾千億元的財政支出能否顧及全面,目前尚不得而知。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一位人士對早報記者表示,“7.1%的增長率是否合理,不好評論”,但“這個數據是國家經過嚴格計算的,不會出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增加到4576億元,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