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峻,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迫在眉睫。
目前,農村環境污染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農業種植養殖業污染嚴重。農業用化學制劑和其他非種植業代謝物,包括農膜等農用輔助消耗品都參與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來,且單位用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加之,科學的配方、施用方法還未在廣大農村得到有效的推廣與普及,造成土壤、水體污染加重。
此外,目前規模化養殖所占比例較大,大量規模養殖沒有配套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畜禽糞便等各類污染物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嚴重污染了河流、土壤,甚至威脅飲用水水源安全。
二是生活垃圾和廢水嚴重污染環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可降解垃圾出現在農村生活垃圾中。垃圾在腐敗過程中經滲透,極易造成對土壤以及水體的二次污染。
同時,由于農村生活污水間歇排放且相對分散,缺乏基本的排污管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大部分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或堆積在村邊溝渠或地面。
三是工業污染轉向農村。企業落戶農村,雖然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推進作用,但也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鄉鎮企業污染物處理率較低,三廢排放量呈增加趨勢,且農村地處偏遠、監管手段不力,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針對目前農村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治理:
提高管理水平,加強農村污染監管力度。對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行為,要依法嚴懲,確保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同時還要對工業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快工業企業的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嚴把項目落戶關,杜絕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項目投產,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項目審批上落實調整產業結構的宏觀調控。針對工業園區企業集中的現狀,建立污水泵站,完善污水管網配套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可能對農村環境造成影響的工業污染。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我國農業環境保護工作起步較晚,起點較低,管理基礎較為薄弱,農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尚不完善,農業環境污染治理缺少有效技術、政策和資金支持。因此,應建立健全法制建設,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要考慮到我國農村自然環境、經濟水平的差別,按照區域自然環境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因地制宜采取農村環境保護的措施。
多措并舉,統籌兼顧,重點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面廣量大、任務繁重的系統工程,在實際工作中,要多措并舉,分類施策。持續推進農村水源保護,防止自然水體受到污染,重點保護河流、湖庫及地下水。突出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嚴格農藥使用管理,建立高毒農藥銷售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保證的系統。積極探索循環農業模式,在節水、節地、節能、節肥上形成良性發展。大力開展垃圾清運工作,建立城鎮垃圾清運設施和分類清運模式,并逐步延伸到農村,建設農村垃圾中轉站,添置垃圾清運車輛。
推廣污染控制技術,實現廢物資源化。現代農業污染的根本問題是種養業分化割裂,資源化利用是農業源減排的主要途徑。農業廢棄物要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畜禽糞便以肥料化為手段綜合利用,種植業廢棄物以肥料化、資源化、飼料化為主要手段進行綜合利用,畜禽養殖業污水以能源化、無害化為主要手段進行綜合利用與治理,實施農業節水、節地、節肥、節藥等工程和工業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及廢棄物再生利用、循環利用,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作者單位:河北省涉縣環境保護局
中國環境網 趙礦葉 ,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