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每噸污水處理成本只需0.03元,有375戶村民的村子日平均治污成本不到3元,浙江嵊州黃勝堂村的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得到了近日來嵊州調研的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領導的肯定。
一走進村口,就看到一個種滿了樹木的小山坡。村支書呂小明指著小山坡說,村里的污水處理系統就安裝在這山坡下面。在不遠處,一片人工濕地,污水經過處理后,流出的清水完全聞不到異味。呂小明說,處理后的污水,經環保部門檢測顯示,各項指標達到了一級A類排放標準。
環繞村莊的一條小溪,往日清澈見底的水又回來了。60多歲的陳鳳山說,以前,村民們將生活污水亂倒,有的甚至將糞便等直排到小溪里,一到夏天惡臭難聞。現在,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接入了管網,每天產生的近80噸污水都集中處理。
黃勝堂村水質的巨變,與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有關。原來,黃勝堂村是丁仲禮的家鄉。通過他的牽線搭橋,由中科院研發的高效污水處理系統2011年在黃勝堂村投運,每天污水處理能力達100噸。呂小明說,3年運行下來,他們算了一下處理一噸污水的成本只需3分錢。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科技含量,主要在于污水處理的終端系統。”嵊州市農辦主任馬鳴說,黃勝堂污水處理終端核心就是處于地下3米多深的滲濾池。它的原理也很簡單,污水經過地下密密麻麻的管網,與投配在系統中的微生物發生各種生化反應,將污水重新變成清水排出。
黃勝堂村是浙江省“五水共治”科技示范村,在嵊州被譽為“黃勝堂模式”。前段時間,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主任王衛星來到黃勝堂村進行實地考察,對“黃勝堂模式”給予充分肯定。“今年,嵊州要完成125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三年內,嵊州將完成374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我們將在條件合適的村推廣黃勝堂村的污水治理經驗。”馬鳴說。(王旭東、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