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2年2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也就是“里約+20峰會”的呼吁,聯合國大會于2013年3月通過決議,把由原來58個成員國參與的聯合國環境署理事會,升級為普遍會員制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使聯合國所有成員國共同在部長級層面,商討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議題并作出決策,第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的。
來自中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區域支持辦公室特別協調員李風亭認為,這有利于全球可持續發展:“全球的發展取決于三個支柱,一個是環境、一個是經濟,再一個是社會。但是現在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像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態系統的惡化,那么單純的一個國家或一個區域去解決這些問題實際是不夠的。以前聯合國環境署是實行理事會制度,有58各成員國。現在,在里約會議上決定提升聯合國環境署的位置,決定實行會員制,全球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以及觀察員國都參與環境署的決策機構,這樣對于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就非常非常重要。”
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為期5天,主題為“可持續發展目標和2015年后發展議程,包括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旨在商討和確定一系列目標和指標,推動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成功實現。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在開幕式上指出,以往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給世界帶來了環境和發展方面的諸多挑戰,因此,國際社會應當共同努力通過解決可持續發展在環境層面的問題,為子孫后代創建一個可持續的未來:“事實上,聯合國環境大會在今天上午誕生了。聯合國大會的大部分成員、會員國、觀察員國以及主要利益攸關方成員,長途跋涉來到內羅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總部共同見證歷史。”
聯合國駐內羅畢辦事處總干事澤威德女士表示,聯合國環境大會的戰略探討,將決定環境規劃署未來的發展方向和2015年后聯合國發展議程。“聯合國環境大會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對201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也就是巴西“里約+20峰會”的回應,是加強和升級聯合國環境署、使其成為環境事務的全球權威機構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蒙古國自然環境和綠色發展部長桑扎蘇倫·奧云當選第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主席。來自160多個國家的1200多名代表將重點探討可持續發展目標和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兩大問題,還將舉辦法律和金融方面的研討會,討論環境法治問題和金融在綠色經濟中的作用。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率團出席大會,會議期間還將舉行中非部長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