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國給水排水戰略聯盟 (309位行業代表了)
中國給水排水戰略聯盟
金秋十月,宜興巍峨的山峰蒼翠欲滴,明凈的 湖波光粼粼,城鎮和村莊在藍天白云下顯得寧靜安詳。
當下,秀美的山水、明凈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宜居的生態,是宜興的品牌和財富,也是堪當示范、潛力無限的生態文明建設優勢。然而,宜興環保人的夢想遠不僅于此,他們想從這里出發,讓祖國的大好河山恢復秀美底色。于是,一個環保的中國夢在這片人文底蘊深厚的佳山秀水間綻放。
“環保,到底是做什么的?”這個問題,宜興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有著自己的答案――環境有病了,需要醫治,這就產生了環保。從本質上說,環保產業有做“醫療器材”的,有做“藥品”的,也有“醫生”,而如今的環科園,就是要做“環境醫院”,從單一產業鏈走向全產業鏈,以環保為主題全面打造以人才為中心的高端服務業。這無疑是環科園乃至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思維轉變。
作為國內唯一的“國字號”環保產業園,宜興環科園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園三區”的大格局,企業規模超過1700多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其中,水處理占到70%,水處理設備的自我配套率高達98%,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無可爭議地躋身全國環保企業最密集、配套最齊全的重地之一。“環境醫院”理念的“落地”如一扇邁向更高臺階的門,在環科園面前緩緩開啟。
產業流程再造
謀劃“國家隊”主導轉型升級
明年1月1日,被專家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即將實施,此前“誰污染誰治理”的規定修訂為“誰污染誰埋單”……隨著一系列環保法律法規的完善,業內人士表示這將給環保產業專業化帶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今后第三方環境服務的模式將成為主流。
宜興的環保企業數量雖多,但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此前,在環保市場上,常常出現低價中標的情況,不少新技術、新理念無法在市場上得到很好的運用,這導致很多環保企業長期低水平惡性競爭,不利于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朱旭峰說。為在競爭中搶占發展制高點,去年3月13日,宜興環保產業集團掛牌成立,此舉被視為環科園新思維“落地”的一次實踐。“組建大型產業集團,是要把優秀企業、技術、資金、人才等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向‘水、氣、聲、固、儀’等領域全面拓展。”朱旭峰說,看起來改變的只是一個組織形式,但是實際上是內生動力的一種變化。原來的單個環保企業都是“游擊隊”,在“集團軍”的帶領下,環保產業將“握緊拳頭”,在有序競爭中真正形成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
更重要的是,過去宜興環保產業偏重于水處理領域,在產業鏈上,研發和銷售兩端太小,中間的制造環節高度膨脹,形成了一個“紡錘形”結構。而隨著集團的成立,環科園將利用制造業發達的優勢,承擔“區域治理和流域總包”等過去單個企業難以承接的項目,將裝備制造和系統解決方案進行無縫嫁接。
產業集團經過一年多的運行,依托宜興環保企業集群,以技術創新為手段,整合園區及國內、國際領先技術和優勢企業,以環保產業集團為龍頭,創新平臺為支撐,宜興環科園旗幟鮮明地實踐“環境醫院”的先進理念,以ppp、第三方環境服務作為模式,為國內外的區域環境治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及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
環科園相關人士進一步闡述,我國環保產業應根據環保制造業服務化和全球環保產業服務外包業務的發展趨勢,依托現有的環保產業鏈和制造優勢,實現由環保傳統的以生產環保產品為核心向提供具有豐富服務內涵的產品和依托產品的環保服務轉變,通過延長環保產品的服務時間、提高環保產品的服務效率,由傳統環保產業的“多產多銷”贏利模式轉向現代環保產業“少產多效”模式;從環保制造企業中分離出環保科技研發、環保工業設計、環保物流配送、環保售后服務、環保信息咨詢等生產性環保服務業,使其走向獨立化、社會化和產業化。這就是宜興環保科技園所實踐的“環境醫院”的核心內容。
“環保產業不同于常規的傳統制造業,它的終極業態是環境服務業。盡管宜興有著40年的產業積淀、20年的園區發展,贏得了環保產業先發優勢,但整體存在產業布局不合理、低小散、競爭力不足等瓶頸,必須要突出問題導向,通過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強化產業發展支撐功能,推動產業在更新的理念和更高的平臺上做優做強。”朱旭峰說。
機制創新迸發,探路“大制造”邁向“大服務”
環保產業發展的關鍵并不是什么秘密,一是靠技術,二是靠人才。從長遠來看,環保企業要長期保持競爭優勢,必須依靠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產品更新,尤為重要的是,機制上是否有所創新。
在朱旭峰的設想中,環科園關鍵在于構建一個“協同創新體系”。“宜興眼下的環保產業,不缺創新要素,缺的是管理,短板在人才”。南大宜興環保研究院、哈工大宜興環保研究院、清華大學宜興環保新技術應用聯合研究中心等先后落戶,截至目前環科園已引進10多位“兩院”院士,組建了200人的技術研發、孵化和服務團隊。
記者從科技部門獲悉,今年環科園組織企業申報省級以上項目69項,其中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6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項,組織6家企業申報2014年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旗下環保產業集團作為推動環保產業轉型的平臺,發展定位更清晰,并成功開展了國際水務并購和國內市場拓展,和工商銀行、中植資本等實現戰略合作,為中小環保企業的科技發展提供金融助推。另外,作為環科園與高校科研合作的典范,哈宜研究院申報的“雙城可持續污水處理示范項目”獲得國際水協會頒發的2014年項目創新獎。科技、人才、資本、管理等優質資源正在環科園形成一種高效的融合之勢。
“發展中國家環保產業市場巨大,商機無限。但是做環保光有技術、光有產品,光靠一個環保集團是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的,它需要經驗的積累和產業的積淀,要成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動作高效的環保生產配套體系與技術市場服務體系。”朱旭峰說,很顯然,宜興環科園想做的環保產業,是從“大制造”走向“大服務”。
目前,宜興的環保產品涉及水、聲、氣、固、儀及配套產品等六大類、200多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形成了集研發設計、裝備制造、物流倉儲、銷售服務、管理運行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產業支撐體系,是中國環保企業最集中、產品最齊全、技術最密集的產業集聚區。深厚的產業基礎,為環科園探索促使環保技術與服務方式的轉變、推進環保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除此之外,近年來,宜興環科園在明確環保產業“做大、做尖、做高、做精”的基礎上,確立環保產業的“五大轉型”要求,即:產業門類上,從單一的水處理為主,向氣聲固儀和資源利用全面轉型;產品功能提供上,由單一的裝備制造,向系統集成和成套化設備轉型;污染治理流程上,由末端治理為主,向全過程治理和控制轉型;市場拓展上,由產銷型為主,向產銷型和技術型同步轉型;業態進展上,由環保制造業為主,向環保制造和環保服務業并舉轉型。
真正具備了“國家級”的科研實力以后。宜興環科園按照搭建高端平臺、促進高位發展的思路,他們積極整合資源,全力打造提供綜合服務“環境醫院”,在開放合作的高端平臺上,支持企業努力開拓專業市場和總包市場,推動宜興環保產業做強做大,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
在“大服務”理念的引導下,環科園積極通過示范項目將“環境醫院”的理念進一步實踐。今年,隨著宜興靜脈產業園和城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的啟動,宜興環科園“環境醫院”正式“落地”,即通過企業、人才、技術與資本等資源的有效整合,一站式為區域環境治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接下來,環科園還將通過一批示范項目將“環境醫院”推而廣之,引領環保產業的發展方向。
優勢資源整合
打造“新常態”下發展新樣本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有專家認為,環保產業是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的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是結構調整中鼓勵發展的領域,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同時,環保產業的大力發展必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良性發展。
如何讓環保產業走出宜興大門,走上更寬廣的舞臺?環科園給出的答案是:輸出品牌建產業分園也就是“環境醫院分院”。近年來,依托既有的資源優勢、品牌資源、產業基礎,環科園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建立“環境醫院分院”,既診斷地方的環保疑難雜病,又開出藥方,與地方政府共同治理。
目前,山東濰坊高密高新區、哈爾濱環保局和高新區都與環科園達成合作意向,聯合組建“環境醫院分院”,對合作模式、推廣機制已經進行了多輪磋商并取得共識。今后,環科園在國內將會以大區域為軸心布局5-8個“分院”,來承擔區域總包、流域治理等大工程,成為一個環保問題系統方案的解決者,進一步提升品牌的號召力和貢獻度,在輸出環保品牌的同時,也輸出標準化產品、模塊化管理、系統化裝備,打造環保產業、環保工程的新樣板。
根據環境醫院的具體實踐,依托環保產業集團對宜興現有的產業資源進行整合,并搭建包括環保產業基金、融資租賃公司以及保理業務的資本平臺;另外優化產業結構創新性地開設“環境醫院”,有了資本平臺強有力的支持,“環境醫院”整合宜興本地及國內優質的環保企業展開流域總承包,進行綜合環境服務,服務地方政府、解決區域環境治理,共建靜脈產業園。
環境醫院總院下設的各個分院里擁有全面的“專科門診”。由相關細分領域有競爭力的合作企業組成專科門診團隊,在總院和分院的統籌下有針對性地解決具體問題,對每個項目診斷、技術工藝選擇、設計等方案的咨詢和把關。“環境醫院”平臺下集聚的國內外一流的業內專家將參與整體解決方案的頂層架構設計。
目前,宜興環科園已經利用產業技術上的優勢,帶領一批優質企業共同承擔了區域總包、流域治理等一些大工程,成為環保問題系統方案的解決者。同時,環科園也通過“環境醫院分院”載體,把環保專業市場拓展得更寬更廣,在全國獲得更多的總包市場。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到2015年要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朱旭峰說,環保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戰略發展機遇,環保產業要品牌、重服務的時代即將到來,環科園也會乘勢而起,開創宜興環保發展嶄新篇章,為真正把“中國環保之鄉”打造成為“中國環保之都”作出更大的貢獻。“下一步,環科園還將通過中非中心、東盟中心進入國際市場。”朱旭峰表示。
說起幾年來園區的變化,朱旭峰娓娓道來,目前環科園已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環保產業集群,打造了以環保工程承包為龍頭,以環保設備制造為重點,以原輔材料及零部件配套為支撐的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及集研發設計、裝備制造、物流倉儲、銷售服務、管理運行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產業支撐體系,如今又在此基礎上成功地實踐了“環境醫院”的新理念。
未來,環科園1700多家環保企業、3000多家環保配套企業形成的產業集群使命重大,他們的每一步的腳踏實地,都與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息息相關。“無論是當前的強力反腐,還是踐行的‘環境醫院’新理念,我們認為都是在凈化市場環境。”當記者問及宜興環科園領航的產業革命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經濟“新常態”是不是一個概念時,朱旭峰表示,二者現象背后的本質,都是凈化市場環境的表現。當然不僅是環保產業,整個中國經濟都進入一種“新常態”運行模式,所有的經濟人都要有這種適應“新常態”的思維,要不然必然被市場和社會淘汰。朱旭峰堅信:“只要認定發展路徑,堅持我們的理念和追求,環保產業的明天仍然會一路芬芳,一個與眾不同的生態中國之路將會日漸明朗,更加清晰。”
秀美的環科園
國際環保展示中心環科園人才公寓環科園全貌
宜興環科園:一流“環境醫院”領航深刻產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