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環科園: 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 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如果說,1500多家環保企業、3000多家配套企業、十萬環保從業大軍的產業規模,成就了宜興“環保之都”的美譽,那么近年來,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以下簡稱“宜興環科園”)所大力推進的國際間合作戰略,促進本土環保產業國際化的舉措,則成為推動宜興環保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全球思維
——借力國際合作推動產業升級
“推動國際間合作,不僅可以提升宜興環保產業的技術實力,帶動宜興環保產業升級,也是引領中國環保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宜興環科園管理委員會主任朱旭峰如是說。
迄今為止,宜興形成了全國無可比擬的環保產業集群規模:占全國水處理市場40%的份額、裝備配套率98%、環保產業的年均增幅達35%以上……這些數字無不印證著宜興已取得的環保成就與輝煌,同時也在向外界昭示宜興環保在中國環保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宜興環保裝備的水平就代表著中國環保裝備的水平;而作為任何環保項目都必不可少的環保裝備,它們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環保工程項目的水準;同時,作為環保領域目前最大的市場板塊——水處理市場,宜興環保企業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正是基于此,推動宜興環保產業升級對于中國環保產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反觀環保競爭日益白熱化的今天,宜興環保在高市場占有率的前提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產業鏈尚未形成,企業呈現低、小、散特征,缺乏規模型、領袖型集團企業;環保產業比重仍顯不足;自主知識產權缺乏,多數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關鍵技術、設備依靠進口……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國環保產業所急需解決的。在這樣一個沒有進步就等于退步的激烈競爭擂臺上,宜興環科園大膽提出了“瞄準世界一流,打造中國第一”的發展理念,通過與國際環保機構進行對接合作,推動宜興環保產業整體水平快速與國際接軌。
朱旭峰表示,國際技術轉移(ITT)活動是當今國際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和主流,它已成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手段之一,宜興環科園只有站在經濟全球化的高度,通過不斷深化國際間合作來推動宜興環保產業整體實力的提升,才能帶領宜興環保企業走出一條通天大道,進而推動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
創新方法
——多渠道搭建立體網絡引進國際技術
“我們要搭建‘海陸空’全方位的立體合作網,讓國外的環保機構與宜興的環保企業能夠無障礙對接。”朱旭峰這樣描述。
據了解,目前宜興環科園已經建立了中德、中日、中荷、中芬、中丹、中加、中韓七大國際技術對接中心,并且中美、中新、中以、中西清潔技術對接中心也即將建立。據業內專家透露,到目前為止,一個園區能擁有數量如此之多、覆蓋如此之廣的國際對接中心在國內實屬罕見。
“這些國際對接中心就像各個環保4S店,發揮著各種環保技術產品引進、對接、交流的重要作用,也是宜興環保企業了解國外產業信息的重要通道。”宜興環科園國際技術對接中心主任周建中告訴我們,所有這些國際對接中心,他們都聘請國外的專業人士專門負責捕捉國外的環保技術信息,并根據他們建立的國內企業需求庫進行技術匹配,以保證國內企業可以第一時間找到自己關心的技術項目信息。
在技術引入方面,如何解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讓國外機構放心大膽的進入中國市場?如何幫助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解決引入資金不足問題?對此,宜興環科園有自己的解決之道。
據了解,宜興環科園通過政府公信力,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通過知識產權保護法庭來保護雙方的利益,此舉受到國內外機構的一致贊許;同時通過政府前期資金支持解決中小企業引入資金不足問題,最終保證了國際機構與國內企業在項目引入的順暢對接。
近年來,宜興環科園先后加入歐洲商業與創新中心聯盟(EBN)、國際清潔技術網絡(ICN)等創新組織,定期參加國際組織活動,增進交流,加深互信;同時還分別和芬蘭拉赫蒂商務科學園、韓國仁川科技園結為姊妹園區,和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結為友好園區,進行長期交流合作。目前已經吸引了世界知名企業如法國威立雅、法國水務、美國藝康、美國哈希等公司與宜興環保企業進行合作。
在國際著名的慕尼黑環保展、美國水展、韓國國際環保展等展會上,宜興環保企業的身影已經越來越為觀眾所熟悉。宜興環科園通過每年組織園區環保企業參加這些展會,在國內外舉辦清潔、環保技術對接交流活動,使得宜興的環保企業不斷從中學習,汲取營養。與此同時,投資10億元創辦的中國宜興國際環保城,已經成為國內乃至國際最大的環保裝備和產品的集散交易中心,國內外近千家環保企業入駐交易,并成功舉辦了4屆環保產品和技術裝備交易會。
建立國際對接中心、深化與國際組織的合作交流、參加國際展會、建立專家智庫進行“把關”、通過政府公信力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所有這些舉措都構成了宜興環科園引領宜興環保企業與國際對接的有效手段,通過長期的組織推進,宜興環保企業正在潛移默化中一步步與國際高端資源實現對接。
成效初顯
——國際技術嫁接本土企業實現蛻變升華
依托國際合作渠道和對接平臺,近年來,一批先進的國際環保技術紛紛落戶宜興環科園。企業先后從韓國、日本、荷蘭、芬蘭等國引進了水處理、污泥處理、土壤修復、水環境治理等領域的一大批先進技術和產品,其中荷蘭Hydrothane公司的高濃度廢水厭氧處理技術、B& C公司的金屬切削乳化液廢水處理技術在宜興、無錫等地的示范項目均已完成,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直以來,直接引入國外產品,通過自己在國內的銷售網絡完成市場份額,是國內企業進行對外合作運用最多的模式。在宜興,環保企業正在將這種合作不斷的向前深化推進。
提到國際化合作,菲力集團董事長邵中平深有感觸,他們這兩年確實嘗到了國際合作的甜頭。菲力集團目前與日本的伊藤忠商事、松江土建合作,引入了日本水體修復領域已經廣泛應用近十年的WEP水環境修復技術。據了解,該項技術可以通過單臺設備完成水源地兩公里區域范圍的水源修復,對水源地保護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他們已經在宜興啟動了全國首個水源地綜合治理項目,在與對方的合作備忘錄中,國內合作建廠是雙方日后的方向和重點。
與國外環保機構進行合作研發,對產品技術進行改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宜興另一家環保企業——江華集團正在做的事情。
據介紹,在一次市里舉辦的技術交易會上,江華集團被以色列魏茲曼研究院—耶達公司旗下的兩項水處理技術所吸引,隨即決定與對方成立聯合研發中心。該中心由江華集團出資,對方提供技術支持,對這兩項技術進行改良,以期更加適合國內水質處理的需要。目前,以色列方的技術人員已經抵達江華集團,雙方的技術人員正在一起對產品改良工作進行技術推進。
隨著宜興環保企業對于研發的關注開始不斷前移,凌志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志環保”)直接將目光放到技術研發的源頭,從前沿理論入手進行技術研發。
對于簽下宜興海外第一大單——與孟加拉簽訂合同金額達6400萬美元的皮革污水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凌志環保來說,產品改良也已無法滿足他們對技術提升的渴求,于是他們率先和美國貝爾實驗室旗下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合作,共同對環保領域的前瞻性理論——水動力分離技術進行應用領域方面的繼續研究。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何強表示,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通過壓力產生渦輪,促使懸顆粒分離,無需添加化學物質進行處理。一旦進行應用轉化,將在廢水處理領域產生顛覆性的革命。
在宜興,單純的產品引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宜興環保企業的需要,通過聯合辦廠、合作研發的形式將國外的環保技術內化吸收,進而提升自己企業的技術實力成為宜興環保企業進行國際化合作關注的焦點。同時企業還在不斷將合作領域擴展到國際技術、人才、項目、資金引入等領域,通過這些來推動產業升級。目前,園區還和國際水協會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合作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等,國際化領域正在全面擴大。
產業引擎
——整合資源向著世界一流邁進
引進來,終將是為了走出去。國際間合作是宜興環保產業升級的新“引擎”,然而,這架“引擎”的終極使命絕不僅僅是引進國際技術這么單一,而是通過引進來融合嫁接,實現企業實力的發展蛻變,繼而整合資源,讓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向全世界。
“隨著中國對環保的日益重視,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宜興環科園更需承擔自己的時代使命。”朱旭峰表示,今后對接中心的作用除了國際技術、項目對接和引進,還將加強產品輸出,引領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對接工作需要持續不斷的跟進和推動。
據了解,中國—東盟環保技術和產業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在宜興環科園的落戶,將成為宜興環科園帶領中國環保企業走向東南亞的“橋頭堡”。目前已經開始在籌備中柬、中非環保技術中心,將代表中國政府對外實施環保援助項目。作為中國政府支持的國際項目,這些海外技術中心的建立,對中國環保企業開拓東南亞、非洲市場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了能夠更好的引領宜興的環保龍頭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宜興環科園以環保聯盟的形式組建了宜興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整合宜興環保產業資源優勢,對于單一環保企業無法消化的超大型環保項目,如流域治理、區域總包等,組織宜興環保企業以艦隊出海的方式,進行集團參與,系統化實施、管理、運行。
在40年發展的基礎上,今天,宜興環保產業正以全球化的視野不斷注入勃勃生機,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隨著宜興環科園國際間合作的不斷加深,世界的環保機構正將目光聚焦宜興,世界先進的環保技術與產品正在這里匯聚,在不久的將來,宜興必定會成為世界環保領域一顆璀璨的新星,在更深層次領域引領中國環保產業向著世界一流的目標邁進。
(刊于《中國環境報》2014年4月24日,文:陳玉宇閔德強李莎)
(刊于《中國環境報》2014年4月24日,文:陳玉宇閔德強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