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一掃,即可免費申請加入
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戰略聯盟(284位水行業代表了)
北京市供水管網壓力精細化管理實現節水降耗
北京市供水管網壓力精細化管理實現節水降耗
崔君樂,趙順萍,孫福強,周洪祿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100031)
北京市中心城區管網供水壓力處于經濟運行區域的占8%,超過經濟運行區域的占92%,這為實施供水管網壓力優化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為此,在充分考慮了地形標高、水廠分布及供水能力、管網布局及供水壓力等基本因素后,提出了“大區控壓,小區計量”的精細化管理總體思路,通過應用壓力控制技術和獨立計量區(DMA)技術,采取“分區調度、區域控壓、小區計量”三項具體措施,初步緩解了市區東部、北部地區供水管網運行壓力偏高的狀況,同時減少了管網漏損,實現了節能降耗,每年節水量超過3 300萬噸(占全年總供水量的3.7%),節電量超過940萬度(占全年總耗電量的3.4%)。
1項目背景
北京市中心城區現有水源廠12座,調蓄水廠1座,年供水總量為9.2億噸,供水用戶320萬戶,供水服務面積為719平方公里,供水范圍東至通州新城,西至石景山魯谷,北到北清路、天通苑,南到亦莊開發區,供水管線總長近9 000 km,是國內最大的獨立集中供水管網之一。
北京市城區位于山前地帶,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自然分布,中心城區地面標高如圖1所示,西北地面高程為60 m,東南高程不足30 m,高差近30 m。由于中心城區供水水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因此城區主要水廠大部分集中于市區北部。
受水廠供水規模、半徑和地勢等因素的影響,中心城區管網供水壓力分布不均,經濟運行的壓力為21~25 m,大多數區域均高于此范圍,最高供水壓力達57 m左右,尤其是北部、東北部地區管網供水壓力較高,中心城區管網壓力分布如圖2所示。較高的供水管網壓力會導致用水量加大,管網滲漏水量增加,并容易發生管網破損事故,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2工作思路
當前,中心城區管網供水壓力處于經濟運行區域(21~25 m)的占8%,超過經濟運行區域的占92%,這為集團實施供水管網壓力優化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為此,集團按照“確保供水需求,實現經濟運行”的工作方針,在充分考慮了地形標高、水廠分布及供水能力、管網布局及供水壓力等基本因素后,提出了“大區控壓,小區計量”的精細化管理總體思路,通過應用壓力控制技術和獨立計量區(DMA)技術,采取“分區調度、區域控壓、小區計量”三項具體措施,實現“均衡市區管網壓力,降漏損、降能耗、增能力”的目的。
3主要做法及成效
3.1分區調度
分區調度是指結合水廠分布和自然地面高程,將現有中心城區供水管網劃分相對獨立的供水區域,根據各區域的特點分別實施供水調度,從而達到整個管網經濟運行的目的。
2008年以來,自來水集團對位于西部的田村山凈水廠、第三水廠、309水廠和位于東部的孫河水廠進行改擴建,提高供水能力為50萬噸/天,為分區調度提供了能力保障。之后對公主墳以西地面標高為50~60 m的田村山凈水廠供水范圍,在西四環和公主墳地區配水干線上采取封閉措施,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西南部田村山供水區域,并采取相對獨立的供水調度,如圖3北京中心城區分區調度現狀示意圖所示,在確保該地區正常供水壓力的基礎上,水廠出廠水壓力從38 m降低到33 m,管網壓力保持在21~30 m左右。同時對中心城區壓力比較低的牛街地區進行管網改造,消除了牛街等市區管網低壓區,在保證全市供水的基礎上,對中心城區的供水管網實施了壓力均衡控制措施:白天管網壓力平均降低1.5 m,夜間降低2 m,實現了“一張大網、兩個區域”供水調度,每年節水量超過2 600萬噸,節電量超過730萬度。
3.2區域控壓
區域控壓是指對供水量在(5~10)萬噸/天或相對獨立的地區,采取各項措施形成獨立的供水區域,并實施壓力調控。集團對于相對獨立的望京、回龍觀、亦莊地區進行了試點,如圖4北京市區配水管網壓力控制區分布圖所示,在此基礎上,對北苑和東部地區進行區域壓力控制,取得了明顯成效。
①望京控壓區
望京地區日均用水量約為9.3萬噸,集團在該區域采取了區域管網封閉技術措施,在區域供水管線進口處安裝調流恒壓裝置,將供水壓力由分區控壓前的45 m下降到30~35 m之間,每年節水量超過430萬噸,節電量為130萬度。
②回龍觀控壓區
回龍觀地區為相對獨立的自然區域,日均用水量約為1.5萬噸,通過加裝壓力調控裝置,將供水壓力從37 m降為34 m,每年節水量超過20萬噸,節電量為6萬度。
③亦莊控壓區
大興亦莊地區為相對獨立的自然區域,日均用水量約為8.6萬噸,通過調節管網現有閥門,將供水壓力由調控前的31 m下降至27 m,每年節水量超過250萬噸,節電量75萬度。
3.3小區計量
小區計量是對5 000~10 000戶終端居民用戶,以獨立計量區(DMA)技術為管理手段(見圖5)。對供水管網進行封閉,形成獨立的供水小區,在保證有效供水的基礎上,以21~25 m的供水壓力為控制節點,在小區進口加裝控壓閥和流量計,精準管控小區供水壓力,實時監測小區的用水量、管網運行狀態,形成小區入口水量、樓門水量和居民戶內水量的三級精細化管理模式,既能及時發現并修復管網漏損,減少水資源的流失,又能提高查表質量,發現竊水等違章用水行為,實現小區供水壓力和用水計量的精細化管理。
2012年,自來水集團建立了寶盛里、馬連洼菊園、回龍觀七區等7處DMA試點區域,期間共發現并修復區域管網破損141處,每年節水量超過60萬噸,節電量為10萬度,小區漏失水平明顯下降。如2013年7月,工作人員發現回龍觀七區夜間最小流量比正常水平增加約10倍,通過精確定位,確認并修復DN200管線破損1處,每年可減少水量流失約40萬噸。
4工作展望
自來水集團將緊密圍繞“在少水中增水,在無水中生水”的工作方針,積極推進中心城區供水管網壓力優化工作進度,不斷提高管網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提高首都供水安全保障度。
4.1形成管網“分區調度”的全覆蓋
在現有兩個大區分區調度的基礎上,結合郭公莊水廠和第十水廠建設,繼續推進中心城區供水管網分區調度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中部、東部、西北部、西南部及北部等五大分區調度區域,北京市中心城區分區調度規劃如圖6所示,實現供水壓力經濟合理調度運行。
4.2形成管網“區域控壓”綜合管理體系
積極總結和分析前期試點工作取得的成功經驗,首先推進35 m以上的北五環與北六環間、東北四環與東北五環間等區域壓力控制工作;其次逐步試點中心城區四環以內壓力35~45 m之間的區域壓力控制,形成管網區域壓力控制的綜合管理體系。
4.3形成“小區計量”的規模效益
在試點的基礎上,集團對小區計量管理模式進行認真研究,最終將管網終端用戶劃分成600余個獨立計量區域,計劃利用5年時間,完成上述獨立計量區域的建設推廣工作,形成“小區計量”的規模效益。上述措施完成后,力爭實現節水量為9 000萬噸/年,節電量為3 000萬度/年。
參考文獻略
(本文發表于中國給水排水雜志2014年第20期:北京市供水管網壓力精細化管理實現節水降耗)
微信掃一掃
獲得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