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探索污泥的安全利用,到設立常熟市添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區分農用有機肥料和綠化用有機肥料,如今江蘇田娘科技有限公司變廢為寶的征程再升級——啟動“蘇州污泥好氧發酵土地利用示范項目”,為城市生活污泥處理探索環保、高效、可持續的新路徑。
污泥利用探索在前
近年來,城市污水處理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城市污泥的迅速增多,而其處理處置環節卻顯薄弱,所造成的污染與再污染問題凸顯。實際上,這些污泥的養分、微生物的含量等與雞糞、牛糞等農村畜禽糞便相似。蘇州市每天產生一兩百噸污泥,如果能科學加以利用,則可以改善土壤,對農業生產、園林綠化等都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早在2006年,江蘇田娘科技有限公司就開始了“污泥好氧發酵(堆肥)土地利用”的探索。歷時五年多的技術攻關和實踐,田娘公司在工藝技術、生產運營等方面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建起年處理5萬噸城市生活污泥的廠房設施,實現了常熟城區和蘇州古城部分生活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從2010年6月起,蘇州市水務局聯合相關部門向田娘回購了近1萬噸污泥,制造專用有機肥用于園林綠化。“事實證明,利用城市生活污泥處理制造的綠化肥效果非常好,這也證明了這一路徑的可行性。”局長戴錦明對此印象深刻。
技術提高再覓發展
然而,這個項目依然存在不足。“比如處理周期長,從發酵開始加上后熟整個過程需要40天左右,而且在發酵過程中會飄出少量異味。這些都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加強了與清華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的合作研究,找到了解決的法門。”市添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介紹,為了提升技術,確保污泥的安全利用,田娘公司專門設立了添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將農用有機肥料和綠化用有機肥料區分開來,斥資1.12億元實施“蘇州污泥好氧發酵土地利用示范項目”,完成對現有污泥堆肥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
目前,在田娘公司的肥料基地上,原有生產車間的對面正在施工。這里將新建占地44畝、建筑面積約24000平方米的車間,用于處理城市生活污泥,實施“蘇州污泥好氧發酵土地利用示范項目”。項目將采用生物高溫好氧發酵工藝,將城市生活污泥通過與適量農作物秸稈、半成品回混料等調理材料混合,使其達到發酵所需的最佳條件,再通過微生物起爆劑使污泥迅速升溫發酵,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處理。
“過去污泥發酵處理時間長就是因為溫度難以提高,通過實施這個項目,發酵過程中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70℃,實現高溫滅菌、生物干燥和除臭,這樣不僅可以將發酵時間縮短為15至20天,而且可以對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臭氣進行有效處理。”常熟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陳啟東作為項目的科技指導之一,十分了解這個工藝對污泥資源化利用的意義。
制定規范做成范本
新項目建成后,添源公司將具備年處理城市生活污泥10.8萬噸的能力,可年產綠化專用有機肥料1.5萬噸、綠化基質土3.3萬立方米。
不過,對田娘公司而言,項目實施的意義遠不止此。一旦項目建成投產,它將成為全國的示范工程,為隨后的污泥資源化利用提供一個范本。王強說,作為江蘇省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項目,同時也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蘇州課題的示范工程之一,“蘇州污泥好氧發酵土地利用示范項目”的每一個步驟都將達到規范化要求,從而制定出一個詳細、準確的流程,以便發揮項目的示范作用,為整個污泥處理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來源:常熟市農業委員會 |
將生活污泥與秸稈、草木灰等廢棄物混合,通過高溫發酵“變身”綠化專用有機肥料或基質土。日前,蘇州市排水有限公司、常熟添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市排水管理處三方簽署了蘇州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堆肥處置合作協議,通過“以廢治廢”實現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是城市污水的伴生產物生活污泥的產量越來越大。城市污泥若處置不當將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姑蘇區范圍內城東、福星、婁江三座污水處理廠共產生含水率為80%左右的脫水污泥約200噸/日,根據遠期規劃,未來姑蘇區污泥產生量將達到360噸/日。
據市排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丁永偉介紹,污泥處置主要有填埋、焚燒、肥料利用等方式,過去蘇州生活污泥通過無害化處置或農用有機肥處置,然而受合作企業規模、運輸和環境等因素影響,不能滿足城市生活污泥日益增長的處理需求。“目前姑蘇區范圍內幾乎沒有工業廢水,經污水處理后產生的生活污泥‘營養豐富’”,丁永偉說,根據檢測,污泥內總氮含量為4%,總磷含量為2%,有機質含量50%左右,重金屬含量非常低,符合國家農用泥質的最高標準。
為更規范、安全地處置污泥,實現資源化利用,蘇州市排水有限公司與添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嘗試利用城市生活污泥高溫好氧發酵后生產綠化專用有機肥料和基質土,既可避免污泥流入農田的潛在風險,又可滿足越來越大的綠化用肥和綠化用基質土的需要,節約了化肥和土地資源。添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400萬元開建了蘇州污泥好氧發酵土地利用示范項目,建成后將具備日處理城市生活污泥300噸,年產綠化專用有機肥料1.5萬噸、培養基質土3.3萬方的能力。目前,該公司利用原有設備邊建設邊生產,預計年底將完工。
據介紹,生產綠化專用有機肥與基質土的生產工藝基本相同,區別在于兩種產品預混料的配比不同。該項目所需原料均為固體廢棄物,且采用綜合利用的方式進行處理,在生產過程中所有物料均可回收利用,不再產生固體廢物。(顧玲)
原標題:污泥堆肥處置合作協議將生活污泥“發酵”成有機肥
常熟市添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擬在常熟市古里鎮建設“蘇州污泥好氧發酵土地利用示范項目”,處理蘇州部分地區城鎮生活污水產生的污泥及城市綠化廢棄物,生產營養基質土,實現污泥資源化利用和有效處置。
項目總投資24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90萬元,占總投資的7.9%,項目占地45畝,項目完成后,日處理城市生活污泥300噸,年處理污泥10.8萬噸,年產綠化專用有機肥料3.07萬噸、綠化基質土5.33萬噸。
項目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擬實施的污染治理措施包括:污泥堆肥場臭氣實現達標排放,粉塵采用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達標排放;營運期噪聲污染主要來自各種設備運行噪聲,通過采取隔音、減振措施,工程建成后對周圍聲環境影響不大;固廢委托環境衛生部門收集后進行衛生填埋;本項目實施后,生活污水全部委托江蘇田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沼氣池處理。因此,本項目廢水排放對地表水體環境無影響。
與產業政策的相符性
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第一類鼓勵類第三十八條第20款“城鎮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程”,本項目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項目。根據《江蘇省工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本項目屬于第一類鼓勵類第十六條第23款“城鎮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程”及《蘇州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2007年本)第一類鼓勵類第十四條第22款“城鎮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程”。
2009年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的通知”,明確了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是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鼓勵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堅持在安全、環保和經濟的前提下實現污泥的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達到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201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污泥處理處置工作,組織實施示范項目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1]461)號,明確了以“資源化、無害化、節能降耗和低碳環保相結合”為污泥處理的基本原則,并提出來“合理選擇技術、加快設施建設、規范運營管理、加強監督檢查”的要求。
《常熟市水處理污泥處置規劃》通過專家評審。規劃總體目標為:2010年以前,以逐步提高污泥的無害化處置率為主;2010年后重點提高污泥資源化率;到2020年,污泥處理處置率、資源化率、處理與處置成本效益指標、資源化利用的效益指標等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并處于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因此項目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
廠址與區域總體規劃、環保規劃的相符性
建設項目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廠址的可行性進行論述:
(1)與規劃的相容性
依據《常熟市城市總體規劃》、《江蘇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及相關規定,項目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見附件《關于古里鎮康博村白茆塘南側地塊的規劃設計條件》(常規設[2011]094號)。因此建設項目選址符合常熟市總體規劃和用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