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早報訊
(記者劉長海)記者昨日從濱海新區獲悉,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濱海新區推動開發區西區、臨港經濟區、高新區、空港經濟區濕地系統建設,通過實施濕地減排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探索出濕地減排新模式,有效地解決了城市、工業水資源凈化、再利用的國際性課題。
據了解,新區成立以來,通過建設、改造提升,形成了面積約500平方公里的人工濕地。其中,開發區西區濕地公園、臨港生態濕地公園、大港濕地公園等一批生態濕地公園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區積極實施濕地減排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通過建設生態凈化濕地,使用生態降害的方法,有效解決了工業廢水處理的難題,并大幅提高城市和工業區內的綠化感觀效果。
開發區西區人工濕地總體規劃面積為12公頃,依托大型污水處理廠,將城市污水引入預處理裝置,通過泵房、曝光沉砂、氣浮池處理后,再注入人工濕地集水渠,接著匯入人工湖,通過人工湖實施進一步的生物凈化,之后“回灌”進入西區整體水域循環系統,不僅實現了污水“零排放”,還使區域水體環境得以改善。同時,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西區污水處理廠運用先進技術,處理后的中水可達到國家A類標準,成為人工濕地的重要水源。自2011年8月投入使用以來,西區人工濕地每年實現減排化學耗氧量約60噸,年節水約300萬噸。目前,該人工濕地已經成為居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此外,63萬平方米的臨港生態濕地公園和140萬平方米的大港濕地公園已先后投入使用,為這兩個地區提供了重要的水資源保障。據統計,臨港生態濕地公園每天可對1.75萬噸污水進行生態凈化,最終實現工業區污水“零”排放的目標,而大港濕地公園為該地區生活區與工業區之間建立起一條“綠色屏障”。
作者:劉長海
一批生態濕地公園投用 解決工業廢水處理難題- 新區濕地減排新模式現成效
2014-12-10 來源: 渤海早報(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