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港水源”著稱的東深供水工程將在今年3月迎來建成和投入使用50周年。截至目前,東深工程已經累計對香港供水223.48億立方米,幾乎相當于一個半洞庭湖的水量。
50年承諾不變,50年清水南流——眼下,這條1965年誕生、歷經四次擴建改造的知名水利工程不僅已經成為整個大珠三角區域內最為珍貴的“水源生命線”,還給全國跨區域調水以及水質保護工作樹立了典范。
“50年來,我們從未中斷過對香港、深圳和東莞的供水;同時,依托沿線各地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支持,這條生命之水的水質一直穩定保持在優于國家Ⅱ級水源標準以上。”負責管理該項工程的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葉琴說。
1965年依靠人扛肩挑建成時,東深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為3億立方米。為了支撐香港、深圳和東莞三地經濟的高速發展,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東深供水工程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擴建、改造,累計耗資76億元,供水能力最終提升到如今的24億多立方米,并且優先保障香港每年最高11億立方米的水量。
目前的東深供水工程,清澈的水流從江西省尋烏縣境內開始流淌起,就受到精心的呵護。這股清流在廣東省河源市境內匯聚成新豐江水庫,再從這里沿著天然河道,流經惠州,抵達東莞。
從東莞橋頭鎮開始,借助投資47億元完成的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清流從天然河道流入封閉的專用管道,緩緩流淌到深圳,再通過深圳水庫日處理400萬噸原水的世界同類型最大生物硝化處理工程,供水從“量”的保障走向“量”和“質”的雙重保障。
對此,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黃振盈說,50年間,依托科技的進步,香港曾一再增長的水量需求總是能得到最佳的保障。“11億立方米的用水存量,足以保障這座港口城市抗擊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珠三角城市也同樣從東深供水工程中受益。黃振盈說,50年來,東深供水工程向深圳、東莞等地供水總量累計超過230億立方米,“也正是有了東深水的支撐,深圳才從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漁村,崛起為經濟總量全國第四的現代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
而記者從有關方面獲得的信息顯示,廣東正準備在全省范圍內規劃實施更大規模的水資源配置工程,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東江流域和全省的供水安全將會得到更有力保障。
事實上,東深供水工程也是我國最早的“水權”交易案例,從1965年起,一方供水、一方支付費用的模式就持續到了現在。目前,每一次簽訂合同都是由廣東省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談判商定具體供水量、供水方式和價格。據記者了解,2011年簽訂的供水合同即將到期,預計雙方將在今年商定新的供水合同。
時光流逝、歲月變遷,盡管50年間內地和香港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東深供水工程“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并未發生一絲一毫的動搖,在新的時期、新的環境中,這條清流正在迎接新的挑戰與使命。
50年不間斷:東深工程累計對港供水逾200億立方米
時間:2015-02-13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