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委會議提出在環保、水利等領域推廣PPP模式,PPP模式被業內普遍認為是環保行業下一個風口。那么,環保PPP風口下,資本市場將有何變化?
PPP將是環保行業政策的核心模式。在日益嚴峻的環保治理需求與地方政府捉襟見肘的財務困境的矛盾情形下,PPP模式成為最佳解決模式,PPP將是環保行業較長時間內的核心政策內容。5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國務院常委會議時提出,環保、水利、交通等多領域領域都涉及時下熱點性的社會民生問題,要在這些領域推廣PPP模式,同時政策、融資支持將進一步加大。
各類資本加速進入,深度參與。在PPP模式下,大額訂單集中釋放,其體量和規模對整體規模偏小的環保公司而言難以很好匹配,如大額融資需求、政府談判能力、訂單獲取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各類資本嗅到環保PPP模式下的巨大市場,紛紛尋求各種渠道進入。根據統計,2015年以來其他行業轉型環保的案例超過10家,包括大連控股、啟源裝備、天保重裝、南鋼股份等企業通過并購、資產置換和設立基金等方式邁入環保行業;另外,萬邦達、盛運環保、先河環保等5家環保公司今年新設產業并購基金(合計規模超過100億元)與各類資本深度合作。
跨越式成長:加杠桿、高速擴張。PPP政策推動大額訂單集中釋放、與資本深度結合后融資能力大幅提升(加杠桿),正如我們經常強調的,這是環保行業最大一輪、也是最后一輪跑馬圈地,把握這一波機會的企業將實現跨越式成長;訂單規模提升帶動收入、利潤規模增長,同時PPP模式下的后續經營期則為企業鎖定相應地區未來持續的環保需求。
新成長階段:PPP模式下,資本深度介入、跨越式成長。過去幾年環保公司的高成長,多來源于所在的細分領域在政策驅動下迎來訂單快速釋放帶動業績高成長,環保股投資邏輯的演繹通常為未來可能出臺的重磅政策及預期,尋找最為受益、最被加速的成長細分領域及龍頭公司。而新成長模式下,與資本的結合能力、管理層品質、項目執行能力等成為最為關鍵的因素,看好與資本良好結合、管理層優異、戰略布局清晰的行業龍頭公司,如高能環境、桑德環境、碧水源、瀚藍環境等,建議關注預期差較大的地方國有平臺,如中原環保、江南水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