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水十條”,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內全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指南,以“節約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為原則,力爭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據悉,“水十條”將帶動5.6萬億投資。水污染治理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良機。作為水污染治理的行業的龍頭公司,碧水源在行業中如何布局,未來又有何種戰略規劃?我們為此采訪了碧水源的董秘何愿平先生。 【詳細】 【評論】【微博分享】
【最佳上市公司董秘評選】 【給碧水源何愿平投票】

新浪財經:環保行業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公司在行業中的定位,以及未來規劃如何?
何愿平:環保行業主要涉及四方面:水、固廢、大氣以及其他(比如核輻射、土壤、噪聲等等),這里面最大的一部分就是水,估計占了60%。為什么呢?水是生命之源,又是GDP之源,GDP里的每一分錢都與水息息相關。這里面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環境問題,另一個是水資源問題。我看了國家剛剛發布的資料,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特別是黃河以北,嚴重缺水。資料顯示,世界上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達到3000立方米的水平就不缺水,北京連1000立方米都沒達到。環保行業非常之大,我們很少能用數字來描述出來。國家近來有個規劃,環保行業要占到GDP的5%左右,要成為一個支柱產業。水十條發布以后,可帶動5.6萬億投資。這僅僅還是水污染的防治計劃,還沒有考慮到水資源的保護計劃。所以這個行業非常大,比如,光一個南水北調就投資巨大。還有水利,水利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防汛,另一個就是水資源管理。所以說水這個行業太大了,既涉及到環保,又涉及到水資源保護。中國主要存在三個問題:水污染、水短缺,以及由此引發的飲水安全問題。
水污染實際上比大氣污染還嚴重。很多土壤、農作物的污染都是由水污染引起的,我們國家一年的癌癥發病率是350萬,人們每天吃飯、飲用80%都是水,所以水跟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國家的水十條制定的目標年份是2020年,但我相信這個行業是長期的,持續一百年都不為過。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活動強度最大的國家之一,自然會產生很多污染物,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模式仍然是粗放型的,我們的環保意識仍然不夠強。雖然,現在國家開始重視,環保意識也在逐漸增強,但目前的進度還不足以將新增的污染物處理掉,所以任務依然艱巨。環保行業以及水污染治理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中國的環保行業為什么發展的并不是太好?一個是跟政府的重視程度有關,地方政府過去只把環保當成一個包袱,但實際上環保是對大自然的一種回饋,如果只是單向索取,那么肯定不行,第二,很多人覺得環保是一個耗錢的項目,因此好多地方政府對污染聽之任之。我們并未考慮長遠利益,也沒有太多地為下一代著想。這些造成了中國環保行業的粗放,過去這個行業很少有技術創新,很多企業名義上是做環保的,但實際上并沒有多少技術。我們已有的技術也是從西方舶來的一些陳舊技術,遠遠無法解決中國的污染問題。
在水行業里碧水源的一舉一動都是大家的一個標桿,不論從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還是理念創新,我們都走在前面。我們做環保,跟別的企業想法不一樣,我們認為,地球自誕生之初是沒有污染物的,生物是不斷循環的,但污染物是怎么產生的?錯誤的時間,在錯誤的地點,由人類活動產生的,就變成了污染物。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當我們把污染物分離,變成資源的時候,成為產業鏈的一環的時候,問題就解決了。這是我們碧水源想法。傳統的做法僅僅把污染物轉移,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所以治理不了環境污染問題。傳統的指導思想是方向性的錯誤。現在環保行業是什么狀況呢?過去中央政府解決的問題是從無到有,環保產業、設施的從無到有,但這還不足以應付局面,現在我們解決從有到好的問題,現在應該是注重質量的時候,比如我們的水十條發布,這個時候就要求技術創新,粗獷式向精細化和創新方向發展。因此,我們碧水源這種一直走技術路線的企業就越來越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越來越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也不光是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也會站在為國家做貢獻的角度。我們參與了太湖流域、滇池流域的藍藻治理以及南水北調丹江口水源保護地、北京奧運龍形水系工程、國家大劇院水處理工程等等許多項目。還有,水越少的地方,越容易發生污染。比如說在西部,水資源不但是生命之源,而且是安定之源。我們在那里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一年為國家生產高品質的再生水超過40億噸,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做了巨大貢獻。在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上,碧水源一直提倡兩者一起解決,即主要依靠水資源自身循環。這既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路徑,也是我們碧水源從技術等方面一直在做的。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問題,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國策也應該更加偏向促進水循環的角度。中國的環保產業應該是欣欣向榮的,充滿朝氣的,因為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我們的GDP增長可以慢一點,但應該拿出一點錢來做環保,要淘汰一批落后的產能。

新浪財經:您剛才提到在很多地方治理污染都有碧水源的影子,那么主要模式是PPP?
何愿平:原來我們一般采用EPC模式。富裕的地方治理環境主要是當地自己在做,現在他們更愿意跟企業合作,當然這也與地方財政出現一些問題有關系。目前,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使用PPP模式。
您覺得PPP模式的未來前景如何?會成為環保產業的的主要模式嗎?
何愿平:肯定會成為環保行業的主要模式,因為現在國家的投融資體制在改革。第一,每個地方政府不可能把自己的資產越做越大。第二,市場沒有競爭,地方政府自己說了算,也不可能長遠。這肯定會成為國家的一個方向。歷史的車輪是阻擋不了的。整個行業將來肯定要過渡到這種模式。說白了,就是將來的環保產業要市場化,由市場去決定。地方政府只需制定規則、制定標準。
新浪財經:PPP模式對整個行業有什么影響?
何愿平:PPP模式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很大,過去我們很多地方都搞環境應付,大家也不重視。這個行業壁壘太低,很多企業魚龍混雜。比方說,水的企業,大概有五千多家,但很多公司效率低下,技術也落后。PPP模式出現以后,市場競爭會讓產業集中程度增高,技術創新增多,整個行業標準會相應提高。企業如果沒有很好的理念、技術以及管理,將很難進入到這個行業。我們碧水源應用PPP模式比較早,從07年就開始采用這個模式。我們跟很多地方政府成立了合資企業,拿技術換市場。因此我們擁有很多經驗。
新浪財經: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行業中的并購會不會更多?甚至迎來并購潮?
何愿平:一種方式是并購,另一種方式還有橫向合作。并購肯定會增多。我注意到很多企業也在慢慢退出這個行業,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新浪財經:碧水源未來有什么并購計劃?
何愿平:并購對我們來說,是一盤配菜,并非主菜。我們主要還是依靠內生發展。另外并購也是要隨緣的,合適的就去做。
新浪財經:MBR目前的市場占有情況如何?未來前景如何?
何愿平:不到百分之十吧,因為這項技術大概06年才在中國出現。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我們這項技術就像汽車里的奧迪,誰都想開,但并非誰都有條件開。我們現在主要面向條件較好的或者是條件比較苛刻的客戶,我們三分之一的客戶都是要求排放標準較高的客戶。另外,只要水進行循環,就必須使用這個技術。如果我們將來行業標準提高,這個技術會有前景的。

新浪財經:碧水源是如何規劃家用凈水器業務的?
何愿平:我們希望這項業務未來會成為我們的主要支撐點之一。
新浪財經:未來有無拓展其他業務的計劃?
何愿平:碧水源一直比較專注。一個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自己的業務就已經需要投入很大資源了,沒有精力再去謀劃其他業務。
新浪財經:PPP模式里,政府支付緩慢會不會造成現金壓力?怎么解決?
何愿平:現在的狀況已經改善不少,因為立法也已經明確了。確實我們也遇到過一些這方面的問題,當然,我們面臨的客戶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問題不突出。這也從另一種角度體現了地方政府重不重視的問題,未來地方政府逐漸重視環保問題以后,這種情況會相應改善。至于公司方面,我們將在客戶選擇上更審慎,選擇條件較好的客戶。
新浪財經:水十條出臺后,對污水處理行業的影響?
何愿平:水十條出臺后,將帶動5.6萬億投資。就像我剛剛說的,水十條是一個標志,代表著我們國家政策層面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一個過渡。水十條之后,很多部委正在制定進一步的規則。
新浪財經:怎么看待工業4.0和互聯網+跟整個環保行業的融合?
何愿平:過去很多地方只重視一個產品的生產,現在社會概念已經發生變化。我們注意力應該更傾向于“創造”而不是“制造”。現在,我們只生產核心產品,并依靠核心產品帶出一個生態系統。比方說小米,如果沒有手機,就不可能帶來一系列的服務。再打個比方,如果一個企業,只生產單一產品,它值一個億,但如果它做平臺,可能就是十個億。這個平臺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然后通過互聯網,整個生態系統連接到一起,就像蘋果公司,它擁有各種軟硬件產品和服務。工業4.0的概念甚至顛覆了三大產業的分類方法。我們碧水源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比如,我們生產的飲水機,用戶可以通過APP查看家里的水質情況,并且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工業4.0對污水處理行業的影響主要在于:第一,從概念上,我們更加確立水資源循環再生的概念,比方說,過去我們是建污水處理廠,現在都是再生水廠。第二,更多的企業在一個平臺上實現數據共享,將極大地提升效率和管理能力。客戶也會實現更多層面的交流。這對于碧水源也是一次機會。
新浪財經:您認為投資者看重碧水源哪些市值核心和價值買點?
何愿平:也許有點自夸,我們是這個行業的三好學生,我們擁有先進的理念、技術創新以及管理。我們有一個想法就是:袁隆平解決中國人吃糧的問題,碧水源能解決中國喝水的問題。我們的團隊是心系國家的,要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掙錢并不是第一位的事情,把事情先做好。我們的技術用得越多,國家的環境越好,水資源短缺的情況越少,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當然企業必須是盈利的,沒有盈利就無法做這些事情了。我相信投資者會自己判斷的。
新浪財經:您作為董秘在市值管理過程中的心得?
何愿平:現在很多人不做業績,只做市值,把股價炒起來,但并不能實現長久。我認為這是對市值管理的一種誤解。實際上,市值管理的關鍵還是業績,業績做好了,市值自然就高了。我們希望投資者有更好的回報。就像我以前說過的:“要做到手中有股,心中無股。”這樣才能把市值做好。我們碧水源最近幾年一直保持著50%-70%的復合增長率,對未來保持快速增長也更加有信心。
新浪財經:那您自己炒股嗎?
何愿平:盡管我兼職公司董秘,但我不炒股,我們這個團隊里的人也很少炒股。股票交易畢竟帶有一些投機性,我們還是把精力更加集中在公司業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