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省首次推出禹城市城鄉教育綜合發展等34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合同投資總額446.37億元。其中,淄博市博山姚家峪生態養老中心等4個項目同時入選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
山東省財政廳金融與國際合作處處長李學春介紹,為推動更多社會資本更好地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山東省財政廳出臺《山東省2015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由預算安排1億元獎補資金,集中用于PPP項目規劃、評審等前期費用支出的補助,對PPP項目實行“扶上馬、送一程”的引導政策。此次推出的示范項目都是經各級積極申報、反復篩選和專家嚴格評審推出的,都是推進結構調整、保障改善民生的重點項目,對當地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省財政將對每個項目所在市、縣(市、區)給予一次性獎勵和補助。
山東省此次推出的34個示范項目,主要呈現六大特點:
全省共下“一盤棋”
今年以來,各地都把推廣PPP模式作為深化改革的重點工作來抓,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應用推廣步伐。這次推出的34個項目,共涉及13市20個縣(市、區),都成立了由政府領導掛帥抓總,財政、發改、市政、住建、環保等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的領導協調機制,濟南、泰安、棗莊、寧陽、嘉祥等市縣還成立專門的PPP中心,并建立起完備的項目儲備庫和信息發布機制,全省上下形成合力共下“一盤棋”的良好局面。
分布行業領域廣
首批34個項目涉及市政交通、養老醫療、文體社保、教育科技、生態環保等領域,基本涵蓋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既拓寬了地方政府融資渠道,補齊了當地亟需解決的發展短板,又提升了管理質量,拉長了發展鏈條,對推動項目地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山東財經大學萊蕪校區項目的建設,實現了萊蕪市沒有高等學府的“零”突破,將大大提高萊蕪的整體教育水平。
項目投資規模大
首批34個項目都是當地政府力推、群眾關切的重點項目,95%以上的項目合同投資額都在億元以上,部分項目投資規模超過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比如,嘉祥縣九頂山養老服務和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同時入選財政部和山東省示范項目,合同投資額130.78億元,不僅是山東省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在全國縣級項目中也是首屈一指。
預期綜合收益好
這次推出的項目很多都是當地重點打造的民生工程,兼具經濟、社會、環境效益,有利于提升當地發展質量和內涵,增強發展后勁。比如,淄博市博山姚家峪生態養老中心等4個入選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都是經過反復測算,具備清晰完整的風險分擔、利益分配和價格調整機制,既較好地改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提升了人居環境質量,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也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保持社會資本合理利潤,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吸引多家國內外實力雄厚的優質社會資本洽談合作。
整體進展速度快
34個項目全部通過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和物有所值評價,并簽訂正式合同,而且一半以上的項目已開工建設。特別是3個存量項目已全部完成債務轉化,榮成市海洋食品博覽中心、固廢綜合處理與應用產業園2個項目已完成工程建設,并移交社會資本方運營,真正落地發揮效益,禹城市城鄉教育綜合發展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計劃2016年9月投入使用。
示范帶動作用強
首批34個項目都是經各市縣反復篩選、專家嚴格評審、綜合衡量確定的重點項目,都是中央和省里鼓勵發展、當地政府舉全力打造的精品工程,對項目地推進創新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意義重大。比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當前中央和我省力推的一項重點工作,并寫入了省政府2015年工作報告,威海市作為全國較早一批開展地下管廊建設的城市,目前東部濱海新城地下綜合管廊一期工程項目正在加快施工建設,建成后對有效改善威海“馬路拉鏈”問題,提升全市整體人居環境,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節約城市用地,打造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對全省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