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因為霧霾問題而備受關注,而水污染問題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博天環境一名市場銷售人員表示,水污染治理往往涉及土壤凈化、固廢處理等問題,難度大,投入也大,“經濟新常態下,大家(環保行業)都指望在‘水十條’的帶動下迎來新一輪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表示,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入力度。據其透露,從2014年開始,我國已累計投資9000多億元,用于開展國土生態整治、大氣污染防治和清潔水工程。
根據環保部的分析,利用投入產出模型測算,“水十條”的實施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7萬億元,其中直接貢獻占13%,間接貢獻占87%;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1.9萬億元。
E20環境平臺解讀認為,“水十條”涉及工業水污染處理、城鎮水污染治理、環境監管等多方面,到2020年,完成相應目標需投入資金4萬億~5萬億元,其中各級地方政府需投入約1.5萬億元。
PPP項目或受益
面對萬億級的投資需求,政府不再單打獨斗,決定全面引進社會資本。
根據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在水污染防治領域將大力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逐步將水污染防治領域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其中,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等為PPP推進的重點領域。
據陳永清介紹,環保部將聯合財政部,采取PPP模式打包實施一批“水十條”重大項目。不過由于目前社會資本還沒有大規模進入水污染防治領域,各級地方政府還要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財政部將以股權的形式投資PPP基金,規模為1500億元,各地方政府則相應地成立了百億級的基金,用以支持PPP項目的發展。
2015年9月29日,財政部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涉及206個項目,總投資金額達6589 億元。其中,水務方面的項目投資占比為14%。
E20環境平臺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的超億元PPP項目在水務、固廢、大氣三大領域都有分布,而且有多個水務、固廢綜合項目,水務相關的項目有136個,固廢相關的有6個,大氣相關的有2個,水務相關的超億元PPP項目占據了總數約95%的份額。據統計,僅北控水務、碧水源、東方園林、首創集團、云南水務這5家公司就占據了約88%的份額。
“PPP項目并非穩賺不賠的買賣,”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在該人士看來,盡管有政府的參與,但項目能否順利推進仍存在諸多變數,由于當下市場環境存在缺乏契約精神、公開透明的市場化監管,以及政企權職不清等問題,如何才能讓政府和社會資本實現互動雙贏,這對政企雙方而言,都會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水十條”開啟萬億治水市場 北控水務/碧水源等企業PPP項目或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