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使城鎮污水得到有效處理,我國建設了許多污水處理廠,隨著污水廠建設不斷推進,污水處理率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污水廠產生的副產品——污泥的有效處理處置仍是一個尚未完全解決的難題。
據此前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污泥年產量高達約7000萬噸,包括約3500萬噸的市政污泥和3500萬噸的工業污泥,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實際上還未能得到有效處理處置。
污泥中含有病原體、蟲卵、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未經有效處理處置,極易對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然而經過恰當處理,污泥又可以作為肥料、建材等資源循環利用。
5月6日,在2016年中國環博會的環境科學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國住建部城鎮建設司調研院曹燕進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現狀、相關政策法規等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并分享了對污泥處理處置的思考和對策。
曹燕進在報告中表示,污泥填埋是污泥處置的過渡期措施,但是基于我國國情來看,目前還不能像德國那樣完全禁止填埋。另外,我國的污泥穩定化標準或將年內出臺。
據曹燕進介紹,截至2015年底,中國的城市和縣城建有城鎮污水處理廠3851座,城市污水處理率約為91%。2015年,中國城市和縣城年處理污水約為511億立方米,產生含水率80%的污泥超過3000萬噸,其中采取建材、焚燒、制肥等資源化利用的約占49%,比2013年增加了12.6%。
2012年國務院印發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指出,到2015年,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70%。去年頒布的“水十條”要求,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于2017年底前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規劃投資347億元,新增城鎮污泥處理處置規模約500萬噸干泥(約合2500萬噸濕污泥)。但是一些地區污泥處理處置的相關工作進展還比較緩慢。據統計,到2014年底,有31%的省份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尚有59%的省份沒有達到規劃進度要求。
針對我國目前污泥處置處置現狀,曹燕進表示要處理好無害化與資源化、工程與產業、水業與非水業、臨時與長效等幾個關系。她認為,污泥的無害化處置是前提,資源化則要與無害化統籌兼顧,同時要形成產業鏈,推動行業的發展。
曹燕進還列舉了幾點對策,首先是開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污泥處理處置目標、任務和布局等,制定綠色、環保、循環、低碳的技術路線,確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
其次,要建立并完善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處理的相關標準。曹燕進透露,目前正在進行污泥穩定化標準的編制工作,有可能在今年年內出臺。
此外,曹燕進還表示要在源頭監管到最終出路整個過程中進一步加強部門間的合作,并從投資、電價、用地、稅費以及碳排放交易多方面研究制定激勵機制和法規政策,以及進一步強化考核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