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環境產業發展日益火爆,眾多企業都在爭搶市場先機,“科技”、“研發”、“創新”、“資本”等熱詞也紛紛成為企業的宣傳標語,但是在藍德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藍德環保,834141)董事長施軍營看來,研發創新、搶占市場、對接資本等原就是企業立身之本:“做環保是我們選擇的‘吃飯家伙’,投入激情與精力去發展,是企業的生存需求,這些都是企業發展的正常過程。”
藍德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軍營
藍德環保,成立于2004 年,是一家以提供城鄉垃圾綜合處理解決方案和裝備制造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12 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垃圾綜合處理和滲濾液處理的佼佼者,也是國內主要的垃圾處理裝備制造商。藍德環保在2015 年底順利掛牌新三板,又在2016 年2 月成功入駐加拿大溫哥華,成為中國環保圈為數不多的“走出去”的企業之一。當被問及企業如何獲得這樣的發展業績?施軍營很平靜地回答:“我們只是想到了,就去努力做到了。”
在施軍營眼中,環境產業為社會發展解決環境問題,企業就在解決問題中生存,之所以能夠蘊藏巨大的潛力成為小而美的企業,因為企業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創造的過程。
技術是藍德環保永續的核心
“我們是以技術優勢來帶動企業在其他方面的競爭,技術是藍德環保一個永續的核心。如果要談企業文化,追求技術進步,不斷創新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點,藍德環保成立之初,設置的第一個部門就是研發部。”施軍營回憶企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一直對技術的進步有很直接、很敏銳的感覺和判斷。”藍德環保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技術在全球處于怎樣的地位,所以在“走進北美”的戰略選擇上,施軍營很有把握:“我們沒有什么懷疑或者疑問,我們一直知道我們比他們先進。”
入駐加拿大是一個過程,在十幾次考察之后,施軍營發現北美2015 年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尤其廚余垃圾的分類處理,在技術上,門檻和障礙同樣存在;如果以歐洲技術為標準,藍德環保的有機垃圾處理技術工藝上略微先進,自控上稍有落后,整體上技術水準與歐美持平。“對比之后,我覺得,藍德環保的技術在北美還有幾年的優勢,在那里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這次走進北美,藍德環保與北美企業相比,主要的技術優勢就是在有機垃圾的處理上。”
對于有機垃圾處理技術,施軍營很自信:“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藍德環保創造也積累了一些比較獨特的技術優勢。客觀來講,我們是國內第一個解決了有機垃圾、混合垃圾分選的公司,也是國內目前第一個實現了垃圾分類+ 廚余垃圾處理項目連續運行的企業。這應該對整個行業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意義。”藍德環保的混合垃圾的自動化處理技術在全球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施軍營認為,垃圾分選、厭氧發酵、沼氣提純等幾項技術在全球范圍的領先優勢是藍德環保走進北美的重要依仗。
一直在創新的領域競爭
“藍德環保從最早做滲濾液到餐廚垃圾,再到垃圾分類,一直在做最新的課題,我們一直在關注社會矛盾最強的聚焦點,而且要爭取第一個取得突破。”施軍營將企業的狀態概括為一句話——藍德環保一直在創新的領域競爭。“我們做到了第一個把垃圾處理整條產業鏈從源頭分類到終端處置打通,這都依賴于技術進步,包括自動分選技術、厭氧技術、沼氣技術等多種技術的進步,以及各種技術的整合,目前藍德環保已經在有機垃圾自處理領域形成了巨大優勢。”他又是一句話概括——“我現在有把握處理任何種類的混合有機垃圾。”
施軍營在加拿大展會發表演講
藍德環保的技術裝備都來自于企業自身的研發和制造,在行業內項目裝備的自給率相對較高,面對當前國內環保行業裝備制造能力不足的情況,施軍營不會擔心環保設備“想買買不到”的窘境。“研發、制造就是藍德環保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還是一個以研發帶動裝備制造的企業。”談“工藝系統”時,施軍營強調,藍德環保不以純粹的購買來打造工藝系統,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制造,“我們會發現問題,找到問題核心,然后畫出圖紙,最后把設備制造出來,去做實驗,做完實驗,再應用到現場,這是我們的發展模式。”
施軍營談創新提到了一組數字——已有技術積累一百多項,研發課題約四十項,每年新增專利三十多項。“目前在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方面研發題目比較多,有一些新的題目可能獲得全國性突破,有些則可能全球領先。”在持續的技術、研發、資金投入之下,施軍營把成敗看得很“平”:“創新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作業,它往往意味著巨大的代價和風險,但是這就是藍德環保的日常,也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藍德環保的廣西南寧餐廚廢棄物和無害化處理廠BOT 項目是“2015 年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餐廚專業委員會年會”上被介紹的優秀案例,被看作南寧餐廚項目系統高效的收運體系與成熟的處理工藝的典型代表,獲得了廣泛認可與贊許,對此,施軍營認為,是時間的積累讓藍德環保在這里經歷了足夠多的問題,在以創新為日常的企業氛圍中,通過不斷研發逐一解決了這些問題,所以就形成了項目現在的成熟狀態,“積累比較早,積累比較多,僅此而已,也沒有什么特殊的。”
希望在自己的垃圾場
舉辦當代藝術展
“環境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當代藝術關注的焦點,”施軍營認為,“作為一個產業發展最終的高峰或制高點,在我們不可輕易超越的那部分,它要有精神的內容,這個‘精神的內容’,我們現在就把它定位在藝術的角度。”施軍營很平靜地道出一個決定,但是足以讓聽者不平靜——“今年,我們可能會策劃環境藝術展。”
對于筆者的驚訝,施軍營似乎早有預料,他也很樂于在驚訝的氛圍中闡述創意:“藝術就是不斷創新,要永遠在創造的最前端,而我們也是在做創造,只不過是在做環保技術的創造,這兩者的契合度就在此。”他笑談,大家應該都希望把工作、生活的地方做的賞心悅目一點,所以藍德環保希望在自己的垃圾場舉辦當代藝術展,為什么不呢?不臟、不臭也不丑,各方面條件都滿足辦展的要求,藍德環保只是要玉成其美而已。
“我認為環境最高的境界是進入藝術角度,所以藍德環保在尋求企業發展的制高點時要把環境和藝術結合起來。”施軍營談創新、談企業時思考得很遠:“技術創新是會被超越的,我們希望尋求一個不易被超越的領域,所以要嘗試環境和藝術的結合。我們希望尋求到一個無極限的領域,希望能在一個充滿創造的領域發展。”黑格爾的美學中“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在藍德環保的創新發展中就是如此彰顯,環境產業的理念就是要以感官的享受來表達,施軍營進一步表示:“我們認為,從美學角度看,花盆是對園林綠化最大的破壞。”藍德環保的創新目標就是要讓環境回歸本來的狀態,自然不羈是他們的環境美學。
心歸大地,追求穩健發展
環保,正是興趣所在
對于環保,施軍營怎么聊都有一種“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
金融領域科班出身的高材生對環保有如此熱忱,施軍營的跨界也頗為別具一格。2002 年,施軍營已經從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專業畢業多年,在廣西南寧的一次出差中偶然參加了一個環保項目投標會,“突然發現原來垃圾處理這個行當好像很有深度,當時開始認真地了解這個行業,而后很快就決定要進入這個圈子。”
施軍營認為,垃圾處理會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其中有很多關乎社會發展的課題有待解決,“這正好是我們的興趣所在。”
“藍德,就是英文的land,是土地的意思,”施軍營對環保的興趣其實是有一種深埋在他心底的情懷在推動——他出身中原的農村,與大地有與生俱來的情分,“我跟土地的感情是先天的,一直喜歡土地的概念。”而這份情懷是融入到施軍營的環保事業中的,他要用最真實的東西回報大地:“我沒有座右銘,我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的創新創造,實踐出來的東西是最真實的。”藍德環保不僅要扎扎實實地不斷研發創新,還要對接資本市場,尋找合作伙伴,為企業發展尋找最合適的發展空間,不論是走出去還是扎根國內,他都要力求企業獲得穩定、扎實的發展,用藍德環保員工們的話說:“對于環保事業,他是帶有熱愛的那種感覺。”
穩健發展,冷靜選擇最有利的發展模式
聊企業,施軍營的思考中總會隱現一種對“穩健發展”的追求。
從研發創新,到走出國門,再到未來的藝術訴求,藍德環保都是在力求穩中求勝,尤其對于近期走進北美的舉措,施軍營坦言,不僅是因為商機驅動、技術優勢護航,而是在全球化趨勢之下,希望尋求一個安全的發展環境。在PPP 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施軍營表示:“當每個縣都有幾十個億拿出來做PPP 的時候,那么三年以后社會是不是能夠為現在買單?我們沒有太大把握。”所以,藍德環保選擇謹慎地在國內發展布局,果斷地邁出國門尋找空間,就像對待資本的態度一樣,雖然藍德環保對接資本市場很順利,但是在權衡利弊之后,還是會冷靜選擇最有利的模式。
藍德環保施軍營:創新詮釋環境產業新美學
時間:2016-09-19 14:1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任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