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海綿城市績效評價體系?專家有話說
(作者系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部城鄉規劃管理中心副主任)
邢海峰:海綿城市績效評價的六點思考 | ||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
住建部規劃管理中心副主任邢海峰 海綿城市績效評價 的六點思考 海綿城市的績效要求的總體目標是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城市開發建設后的水環境與開發前接近;核心目標是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基于海綿城市績效評價面臨的“規劃編制技術本身尚不成熟,缺乏實施的法律保障;規劃實施績效評價的周期過短;海綿規劃的系統復雜性,使得評價績效難度大;地域差異化要求績效評價標準體系的多樣化”四個難題。我也在今天的論述上提出開展海綿城市規劃實施績效評價的六點思考:強化海綿城市規劃技術與法律保障,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建立上下銜接的體系化的海綿規劃實施績效評價體系;構建海綿城市規劃實施績效評價標準體系;建立規劃動態評估與實施保障機制;因地制宜構建反映地方特色的績效評價體系;積極運用高科技技術手段開展績效評價。 |
海綿城市助力破解城市內澇 業內稱需系統思維看待
來源:華龍網
【摘要】 今年入夏以來,持續的強降雨令中國多個省市遭遇內澇,城區“看海”現象多發,道路積水中斷,市民淌水過街,大量車輛拋錨、泡損等新聞屢見不鮮。據了解,泛華集團承接的多個水生態系統構建項目已經為該城市區域的建設發展和環境保護帶來了廣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新網8月18日電今年入夏以來,持續的強降雨令中國多個省市遭遇內澇,城區“看海”現象多發,道路積水中斷,市民淌水過街,大量車輛拋錨、泡損等新聞屢見不鮮。而承擔著增強城市防澇能力重任的海綿城市建設,備受社會關注。“海綿城市”是什么?“海綿城市”的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海綿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就地解決水患,而非把水轉移到他處。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10月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大力建設海綿城市,不僅可以解決當前多發的城市內澇災害、雨水徑流污染、水資源短缺等突出問題,還有利于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給城市帶來綜合生態環境效益的同時也給百姓的公共出行和休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通過城市植被、濕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復,可以明顯增加城市“藍”、“綠”空間,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改善人居環境。同時,為更多生物特別是水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水平。海綿城市建設需時間和過程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作為解決城市“雨后看海”難題的治本之策。全國已先后分兩批次公布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需要面對的問題是,作為一個長遠的治本之策,海綿城市的建設涉及大量的改建工程和較長的工期,考慮到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欠賬,海綿城市的“治水”效應可能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凸現出來。據中新社此前報道,住建部城鄉規劃中心副主任邢海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海綿城市建設確實能對緩解城市內澇起到很大作用,但它是一個由點、線、面構成的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時間和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據新華網報道,在一些試點城市,海綿化改造的點面“對比效果”十分突出。在試點城市河南鶴壁市,從7月8日起連下兩場暴雨,平均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在改造后的桃園公園及淇水大道等路段,由于鋪設了透水材料,建設了下凹式綠地、蓄水模塊等,雨水迅速下滲,幾乎看不到暴雨肆虐的痕跡;與此同時,未經過海綿化改造的主城區部分路段積水嚴重。用系統性思維建設海綿城市在城市水環境系統規劃、建設及綜合治理等領域深耕多年,擁有較強的專家團隊和技術實力的泛華集團認為,要站在城市發展的角度、以系統思維來看海綿城市建設,其提出的海綿城市3.0的系統解決方案是智慧、生態、產業的全過程系統服務,將產業、金融、互聯網、科技、土地五大要素進行有機的結合,推動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海綿城市既要關注農田水利、江河湖泊、生態濕地等“城市生態圈”,又要統籌產業、環境、水源、水廠等“城市生產圈”,同時又需要兼顧城市水務、都市產業、市政道路、景觀園林、城市復興等“城市生活圈”。海綿城市向上延伸與城市功能、人文等城市內涵發展、城市復興相連接;向下延展與市政及房建綜合設計相連接;橫向與金融、產業及運營相連接,縱向以技術為支撐。泛華集團認為,實現3.0版的海綿城市需要三大體系的疊加,即上層次的價值體系;中間層次的經營、技術、管理和運營體系;基于項目和服務內容的基礎體系,三個體系的疊加,從下往上走是項目、服務和技術的疊加,從上往下走則是站在城市運營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單純從技術角度談海綿城市的建設。據了解,泛華集團承接的多個水生態系統構建項目已經為該城市區域的建設發展和環境保護帶來了廣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武漢市“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為例,其本質是對以湖泊群為重點的水環境生態系統的綜合治理和保護。遵循自然規律,恢復生態功能的治水理念和“治污優先,生態修復,水網連通,綜合治理,協調發展”的思路,將城市的整體發展和治理工程有機結合,實現水網構建目標,對修復湖泊水生生態環境,改善“大東湖”水質,環境效益顯著。
武漢“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總體規劃
可與其相媲美的,是“風景這邊獨好”的湖南文理學院“海綿校園”。泛華集團將水系景觀與人居環境有機融合,采用因地制宜、自然和諧、統籌兼顧的系統規劃設計理念,使校園擁有建筑屋頂綠化改造、景觀綠化改造、硬化地面改造、水系統綜合治理、雨水徑流控制等功能,以水系結構為規劃基礎,再嵌入建筑布局,將建筑、湖泊、綠地、田園的空間結構和肌理融于校園海綿建設與發展中。
湖南文理學院“海綿校園”北側景觀鳥瞰
此外,作為濟水發源地的河南濟源,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正當其時。而泛華集團的系統思維創造城市價值的核心理念和“水+城市”的創新發展模式,與濟源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近日,泛華集團中標濟源市城市水系概念性規劃項目,力求將濟源打造成一座生態、智慧、宜居之城。
暴雨后中國城市頻繁“看海” 城市病如何治?
2016年07月21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三亞7月21日電 (記者 龐無忌)過去幾天,中國北方多地遭遇今年以來最大范圍的強降雨,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葫蘆島等城市陸續開啟“市內看海”模式。繼武漢等南方地區之后,北方城市也紛紛在暴雨和內澇中“淪陷”。道路積水中斷,市民淌水過街,大量車輛拋錨、泡損等新聞屢見不鮮。
資料圖:2016年7月20日,北京,下午2點半左右,通惠河大望路河段兩旁人行道上河水減退。潘之望 攝 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多位專家指出,這說明中國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欠賬已經到了非補不可的時候了。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萬碧玉21日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16屆年會上指出,中國城市化有兩大特點,一是城市越來越大,比如在北京、上海,新城區是老城區的7倍;二是城鎮化太快,歐洲花200年,美國花120年,日本花了80年,才將城鎮化率從20%提高到70%。但中國從改革開發前的不到20%發展到現在的56%僅僅花了35年時間。
快速城鎮化造成許多問題,例如城市中的水、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跟不上城市擴張的速度,萬碧玉指出,中國城市老化率比國際上很多國家要大,城市老化之后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此前發布的一本藍皮書指出,按照世界城市的發展規律,當城鎮化率達到40%-60%的時候,標志著城市進入成長關鍵期,“城市病”進入多發期和爆發期。此時,繼續推進城鎮化將面對更加嚴峻的空間、資源和環境的制約。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也在論壇期間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一下暴雨,城市就水漫金山,說明城市內的基礎設施很脆弱。這一方面源于城市化發展速度太快,另一方面還來自于發展過程中各地“重視地上、輕視地下”等觀念問題。
如今在中國許多大城市中,包括空氣污染、交通擁堵、雨后內澇等“城市病”嚴重。治病的方法之一就是補好基礎設施的短板。顧云昌認為,官方所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中的“補短板”,就包括了補基礎設施的欠賬。
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作為解決城市“雨后看海”難題的治本之策。全國已先后分兩批次公布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所謂海綿城市,是以海綿比喻城市的雨澇調蓄能力。作為一種生態途徑,“海綿城市”能夠在不同尺度綜合解決城市中突出的水問題和相關生態難題。
海綿城市的倡導者、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指出,海綿城市實際是個綜合性的平臺,是以“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為特征,通過區域性的城市防洪體系的構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棲息地的恢復、文化遺產的保護、綠色出行網絡構建等,最終綜合解決洪澇、干旱、擁堵等一系列“城市病”。
但需要面對的問題是,作為一個長遠的治本之策,海綿城市的建設涉及大量的改建工程和較長的工期,考慮到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欠賬,海綿城市的“治水”效應可能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凸現出來。
住建部城鄉規劃中心副主任邢海峰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海綿城市建設確實能對緩解城市內澇起到很大作用,但它是一個由點、線、面構成的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時間和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適當引入民間投資,或可加快工程進程。顧云昌指出,現在很多房地產開發商“不差錢”,但是缺少投資渠道。可以考慮引入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讓民營資本更多進入城市建設當中去,增加管廊,完善給排水系統。官方在此領域已有措施,比如一些審批已有所放寬,在制度供給方面正在加力。(完)
2016最HOT水業環境公眾號推薦 :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