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計296頁,編制于2015年














南寧: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升城市功能(組圖)
- http://www.gxtv.cn 廣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28日訊(記者 陳思羽)記者27日從南寧市人民政府通報2016年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情況發布會上了解,2016年,南寧正式入圍國家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規劃范圍覆蓋南寧中心城區、三塘片區、吳圩空港經濟區等30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目前佛子嶺路綜合管廊于今年8月31日建成投入使用,是廣西首條投入運營的綜合管廊。
南寧市城市管理局局長梁勇介紹,地下綜合管廊具有運營高效、維護方便、安全可靠的特點,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間,解決“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問題,減少管線重復建設浪費、減少管線事故發生,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
目前,南寧市已完成《南寧市管線綜合專項規劃(2015-2030)》、《南寧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5- 2030)》和《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設計導則》編制。規劃范圍覆蓋南寧市300平方公里的規劃建設用地,包括中心城區范圍以及三塘片區、吳圩空港經濟區等新開發區。同時,以鳳嶺片區、五象新區、三塘片區等新片區連片開發為契機,南寧市先后編制了《南寧市五象新區市政管廊專項規劃》、《鳳嶺北片綜合管廊控制性詳細規劃》、《南寧市三塘片區綜合管廊控制性詳細規劃》,結合城市新區建設、舊城更新、軌道交通、地下綜合體等地段,確定了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布局、管線種類、斷面形式、平面位置、豎向控制等規劃要求,確保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南寧地下綜合管廊五年項目建設計劃,安排49個項目,總建設規模為131.11公里,預計總投資約為100.82億元。據悉,2016年至2018年三年試點期間, 南寧市將獲得中央財政補助共12億元,專項用于支持南寧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建設。
今年,南寧市計劃安排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共17個,總建設規模為53.8公里,計劃總投資為43.61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工項目10個,建成管廊長度16.6公里,完成投資5.29億元。其中,佛子嶺路綜合管廊于今年8月31日建成投入使用,是廣西首條投入運營的綜合管廊。隨著管線入廊,原本立于道路中央的高壓電塔、水泥墩均已被拆除,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28日訊(記者 陳思羽)記者27日從南寧市人民政府通報2016年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情況發布會上了解,2016年,南寧正式入圍國家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規劃范圍覆蓋南寧中心城區、三塘片區、吳圩空港經濟區等30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目前佛子嶺路綜合管廊于今年8月31日建成投入使用,是廣西首條投入運營的綜合管廊。
南寧市城市管理局局長梁勇介紹,地下綜合管廊具有運營高效、維護方便、安全可靠的特點,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間,解決“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問題,減少管線重復建設浪費、減少管線事故發生,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
目前,南寧市已完成《南寧市管線綜合專項規劃(2015-2030)》、《南寧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5- 2030)》和《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設計導則》編制。規劃范圍覆蓋南寧市300平方公里的規劃建設用地,包括中心城區范圍以及三塘片區、吳圩空港經濟區等新開發區。同時,以鳳嶺片區、五象新區、三塘片區等新片區連片開發為契機,南寧市先后編制了《南寧市五象新區市政管廊專項規劃》、《鳳嶺北片綜合管廊控制性詳細規劃》、《南寧市三塘片區綜合管廊控制性詳細規劃》,結合城市新區建設、舊城更新、軌道交通、地下綜合體等地段,確定了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布局、管線種類、斷面形式、平面位置、豎向控制等規劃要求,確保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南寧地下綜合管廊五年項目建設計劃,安排49個項目,總建設規模為131.11公里,預計總投資約為100.82億元。據悉,2016年至2018年三年試點期間, 南寧市將獲得中央財政補助共12億元,專項用于支持南寧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建設。
今年,南寧市計劃安排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共17個,總建設規模為53.8公里,計劃總投資為43.61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工項目10個,建成管廊長度16.6公里,完成投資5.29億元。其中,佛子嶺路綜合管廊于今年8月31日建成投入使用,是廣西首條投入運營的綜合管廊。隨著管線入廊,原本立于道路中央的高壓電塔、水泥墩均已被拆除,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圖集適用于新建城市綜合管廊工程。主體工程圖冊中管廊標準斷面適用于單艙、雙艙、三艙及四艙城市綜合管廊,其他部分適用于單艙、雙艙城市綜合管廊。適用于容納普通壓力管道(給水管、再生水管、尾水管)、天然氣、熱力、電力電纜、通信線纜(含電信、軍纜、聯通、移動、城通、天網、交安、廣播電視等)及其它類似性質城市工程管線的綜合管廊,最大管道管徑≤1500mm,最大水壓≤0.8MPa,天然氣最大壓力≤0.4MPa,電力電纜最大電壓≤220kv。圖集適用于采用明挖法施工的綜合管廊,管廊斷面形式采用矩形斷面。預制拼裝工程適用于新建的單艙及雙艙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標準段,總寬度≤7.75m,總高度≤3.6m,頂板上覆土為1.5-4.0m。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的地區,也適用于非抗震區。
……
圖集分為七個部分,包括管廊斷面、交叉節點、過渡段、端部井、防火墻、管(道)線穿墻和管廊防水設計。斷面設計含單艙、雙艙、三艙及四艙斷面設計。過渡段包括綜合管廊轉角段和倒虹段設計。節點工程分六個部分,包括人員出入口、吊裝口、通風口、管線分支口、分變電所及組合節點設計。附屬工程圖紙含消防系統、通風系統、電氣照明系統、監控與報警系統、排水系統和標識系統設計。
預制拼裝管廊屬于整體裝配式的綜合管廊,斷面形式包括單艙和雙艙兩種。單艙管廊斷面種類共有18種,凈高2.5m、2.8m、3.0m三種,凈寬2.4m、2.7m、3.0m、3.3m、3.6m、3.9m六種。雙艙管廊斷面種類共有81種。凈高2.5m、2.8m、3.0m三種,凈寬2.4m、2.7m、3.0m、3.3m、3.6m、3.9m六種,凈寬1.8m、2.1m、2.4m、2.7m、3.0m五種。鋼筋HPB300、HRB400。混凝土C40。
……
共計675張,設計于2015年
![點擊查看大圖 [湖南]明挖法矩形斷面城市綜合管廊圖集全套675張(2015年設計)](http://iinfo.zhulong.com/static/tech/new_miniature/3160/201642016362341.jpg?f=3)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電力通信設計圖紙

地下綜合管廊解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各類管線的維修、擴容造成的“拉鏈路”和空中“蜘蛛網”的問題,對提升城市總體形象,創造城市和諧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因其“一次投資、永續利用、一次動土、不復開挖、智能管理、維護可視、無限增容、綜合成本、整合資源、減少浪費”等特點,已成為21世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熱點和衡量城市建設現代化水平的標志之一。
一大波的設計節點圖奉上,讓你更直觀、專業地了解綜合管廊。
青島
0 引言
綜合管廊作為城市地下管道的集中載體,已逐步在全國各大城市得到應用。但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溝內管道交叉混亂、用戶管道與溝內管道銜接困難以及主體漏水等現象。在對華貫路綜合管廊設計時,重點優化和加強了內部管道交叉、結構防水、附屬工程安裝空間預留等設計,為綜合管廊后期使用提供了良好環境。
1 工程概述
華貫路是青島市高新區內南北向城市主干道,貫穿高新區南北,道路紅線寬56m,全長約7.8km;規劃管道種類多、容量大,是各種管道主要通道,承擔著區域內部以及與區域外的管道銜接功能。鑒于該道路交通與管道功能十分重要,為集約化利用道路下的空間資源,給城市發展預留寶貴空間,同時避免道路建成后因新設或維修管道而導致道路反復開挖,提高路面使用壽命,確保交通運輸暢通,規劃伊始便確定該道路全線敷設綜合管廊。燃氣管道危險性較大,納入綜合管廊后將提高管理維護難度和成本;排水管道一般采用重力流,納入綜合管廊將大大增加綜合管廊的埋深和斷面尺寸,造成工程投資的增加。因此,納入華貫路綜合管廊內的管道為電力(110kV、10kV)、通信、熱力、給水、中水及輸送非易燃、易爆物的工業管道。
2 綜合管廊設計要點
綜合管廊的設計要點包括橫斷面、主體、節點、結構、附屬工程等多個部分。
2.1 橫斷面設計
2.1.1 橫斷面形式選擇綜合管廊橫斷面形式根據容納管道的性質、容量、地質、地形情況及施工方式可分為圓形和箱型兩種斷面形式。圓形斷面主要適用于非開挖施工工藝,明挖施工則宜選用箱型斷面。華貫路原貌為鹽田和蝦池,無現狀設施,綜合管廊采用明挖施工,因此設計選用箱型斷面。該道路規劃敷設110kV高壓電纜,根據《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07)中相關規定,高壓電纜與熱力管道不能同溝敷設,本工程設計橫斷面采用單箱雙室形式。
2.1.2 管道位置設計管道位置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將電力、通信光纜布置于管廊上部;將小管徑管道布置于管廊中部;將大管徑管道布置于管廊底部;管廊內管道以中間人行通道為分界對稱布置。綜合管廊內管道之間的距離、管道與管廊內壁、頂板及底板之間的距離以及管廊內人行通道寬度必須滿足相關規范的規定,便于施工和檢修。本工程綜合管廊內部管道容量及布置如圖1所示。
2.2 主體設計
2.2.1 平面位置設計
根據需求,綜合管廊頂部需設置檢查口、投料口、通風口等各類孔口,其中通風口通常高出地面,其他孔口根據管理維護需要,經常開啟。所以綜合管廊平面位置宜敷設于道路綠化帶內。本工程綜合管廊敷設于道路東側綠化帶內。
2.2.2 平面線形設計
綜合管廊平面線形通常與道路一致,在過河時,為避讓橋梁基礎,綜合管廊可局部進行彎折。轉彎處應設沉降縫,管廊轉角須滿足溝內管道折角。對于曲線段,管廊轉彎不宜采用圓弧形,可將綜合管廊劃分為若干直折溝,其夾角應盡量≥165°。
2.2.3 縱斷面設計
綜合管廊最小埋深應考慮雨、污水支管、燃氣管(支管)等從綜合管廊頂部穿越的情況,以及綠化種植等要求,通常控制覆土≥1.5m。縱斷面設計時應基本與道路縱斷面一致,在穿越路口處,為避讓重力流管道,采取局部下臥或上抬的形式通過。同時,需考慮管廊內重力流排水需求,其最小縱坡不宜小于0.3%;最大縱坡應考慮各類管道敷設、運輸方便,一般控制在10%以內;若縱坡大于10%,應于底板設置防滑措施。
2.3 節點設計
并非所有道路均設置綜合管廊,在路口或者間隔一定距離,綜合管廊內管道需與外部相交道路或者用戶直埋管道進行銜接,從而帶來內部多種管道的相互交叉及出線問題。管道交叉點和出線既是設計的重點,也是設計的難點,但其重要性只有在內部管道安裝時,方能逐步顯現出來。目前,通常有支溝出線和直埋出線兩種方式完成管道的交叉和出線。
2.3.1 支溝出線
采用支溝出線時,管道交叉處將綜合管廊分為上下兩層,與原綜合管廊銜接層為主溝,另外一層為支溝,支溝與主溝成十字交叉,以出線井為紐帶連接(見圖2)。
出線井尺寸的設計應在滿足綜合管廊內部管道交叉布置、人員通行要求基礎上,盡量減少出線井體積,節省投資。在出線井內部中隔板處根據管道交叉布置,于上下兩層間的中隔板設置管道預留洞。本工程支溝出線及內部給水管道在出線井內具體布置如圖3、圖4所示。
各專業管道主要通過出線井支溝的端墻與外部管道進行銜接。以往設計中,管道通常從支溝底層直接出溝,由于支溝覆土已超5m,管道出線處甚至在6m左右,用戶管道在與綜合管廊管道銜接時,挖深大、影響范圍廣,給外部管道銜接帶來極大困難。為解決上述弊端,主要進行了以下兩點改進:①于靠近出線井一側設置出線豎井(圖5),通過豎井來提高管道出線高度,使管道出線時覆土降低約2m,減少了外部管道銜接時的開挖深度和對周邊的影響,同時降低了防水難度;②端墻處提高預留孔口位置,將所有管道“一字”排列于端墻頂部,避免管道豎向重疊,減少后期開挖量(見圖6)。
支溝出線優點為支溝既解決管道交叉問題,同時也可作為過路綜合管廊,避免以后因新設或維修管道所帶來的掘路現象;缺點為工程投資高,施工周期長,影響范圍廣。因此支溝出線主要適用于同時新建道路和管道時選用。
2.3.2 直埋出線
采用直埋出線時,在管道交叉處增加綜合管廊的設計高度和寬度,以滿足管道交叉的空間需求,各專業管道通過綜合管廊側壁與外部相連接,管道出線后與預埋的過路套管銜接。給水管道直埋出線見圖7、圖8。
直埋出線優點為出線形式簡單,投資少,施工周期短,影響范圍小;缺點為過路管道更換維修時,需進行開挖,影響交通相鄰設施。因此現狀道路改造、新建綜合管廊或綜合管廊與支路管道銜接時,通常選用該出線方式。
2.4 結構設計
2.4.1 結構概念設計
地下工程的最小結構層厚度為250mm,并且工程范圍內的地下水對結構有中等腐蝕性,需要適當加大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根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中關于沉降縫做法的規定,綜合管廊的頂板、側壁、底板的厚度均取300mm,結構體外側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取50mm,結構體內側鋼筋保護層厚度取25mm。
考慮到采用較細的鋼筋并適當加密鋼筋間距,有利于抵抗混凝土的溫度裂縫,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所以選擇采用分布筋HPB235級,受力筋HRB335級,主要采用ɸ10、ɸ12、ɸ14、ɸ16的鋼筋。
2.4.2結構計算
結構計算時頂板受均布荷載力,側墻受土壓力,底板為彈性地基支撐。設計荷載為覆土2m,并考慮綠化微地形1m,地基承載力取250kPa,地基彈性模量取10MPa。
2.4.3 結構防水、防腐設計
綜合管廊主體防水等級設為二級,箱體防水混凝土結構設計抗滲等級P8,箱體外表面刷自閉式防水涂料。此防水構造亦能有效防止地下水對箱涵體外表面的腐蝕性。
結構變形縫約20m設置1道,變形縫處的防水采用復合防水構造措施,中埋式橡膠止水帶與外貼防水層復合使用。變形逢內設橡膠止水帶,并用低發泡塑料板和雙組份聚硫密封膏嵌縫處理;預留孔位置采用預埋穿墻套管進行防水處理。管廊內支架需除銹防腐,除銹后涂刷環氧瀝青漆進行防腐處理。
2.5附屬工程設計
2.5.1 IO站設計
IO站作為綜合管廊的分控中心,每2個防火分區結合自然通風口設置1座IO站,位于綜合管廊側壁,與綜合管廊溝體通過防火門連接,大小為5m×2.5m。為方便人員進出,于IO站頂部設置1m×1m人員進出孔。
IO站內設有控制模塊,對布置在每個防火分區內的檢測儀表和設備進行數據采集,通過控制模塊向控制中心傳送,控制模塊同時接受控制中心的命令,通過控制模塊發送控制信號,控制風機的開停和照明設備開關的分合。
2.5.2 防火分區及通風設計
華貫路綜合管廊主溝按200m左右設置1個防火分區,防火分區之間用防火墻隔開,墻上設有甲級防火安全門。管道穿越防火墻時設置穿墻套管,專業管道實施前套管內填充防火材料。每個防火分區兩端分別設計自然進風口兼補風口和機械排風口兼排煙口,每個風口處設電動防煙防火調節閥,平時常開。風機可在控制中心和現場風機控制箱分級控制,控制級別為近高遠低,手動高于自動。
2.5.3 其他附屬設施設計
其他附屬設施主要包括檢查口、投料口、消防、排水以及照明等。華貫路設計檢查口內徑為2250px,間距不大于75m;每個防火分區的中部設置1~2組投料口,凈斷面尺寸為7m×0.8m;消防以監控為主,每個防火分區設置煙感裝置1套,對綜合管廊進行24h監測;排水溝斷面尺寸為0.2m×0.05m,在最低處設置集水井;每個防火分區設置1臺照明配電箱,每隔8m設置1處22W隧道燈,溝內照度為151x。
3 設計問題探討
隨著社會各界對綜合管廊的認可,我國許多地區開始修建綜合管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設計水平的提高,但根據已建或在建的工程來看,綜合管廊的設計及使用主要面臨以下幾點問題。
(1)缺乏綜合管廊類的標準和規范。現階段綜合管廊設計主要參考熱力、電力、給水等專業的設計標準和規范。
(2)后期管道安裝問題多。綜合管廊設計時,通常以主體土建設計為重點,忽略后期管道和設備安裝問題,給后期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3)尚無管理運行的法律法規。綜合管廊建成后,其管理、收費和維護不明確,部分專業管道單位不愿意將管道敷設于綜合管廊中。
因此,雖然綜合管廊已經在我國許多重要城市推廣使用,但關于綜合管廊的建設和使用仍需相關部門共同完善。
……
綜合管廊內納入的管線種類一般包括:
電力電纜;
電信電纜(包括有線電視);
給水管線;
供熱管線;
排水管線;
燃氣管線;
需根據項目特點確定。
……
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
在管線進出溝體和溝體本身的密封防水方面,采用標準產品。
綜合管廊的結構預埋件采用定型產品,從而加快施工進度,保證施工質量,提高耐久性能。
綜合管廊內敷設的供水管道采用優質的供水管道,如球墨鑄鐵管或給水用鋼骨架聚乙烯塑料復合管等。
綜合管廊內敷設的供電電纜采用阻燃型電纜。
綜合管廊內敷設的通信電纜和廣播電視電纜采用光纜。
綜合管廊內的潛水排水泵采用高效節能產品,以保證其使用壽命。
綜合管廊的通風設備采用能耗低、噪音低的環保型設備。
……
共154頁,編制于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