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江蘇金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的發展績效,再一次印證了這句話。
去年7月,金山環保填補國際空白的環保處理工藝——太陽能集成處理污泥、藍藻無害化、資源化新工藝,正式推向市場。僅半年,這一工藝就實現應稅銷售3.1億元。而且,這項新工藝的附加值頗高,成為企業2016年近9000萬元稅收的重要支撐和有力拉動。目前,這項技術產生的經濟效益還在不斷放大。公司董事長錢盤生說:“去年,金山環保的稅收增幅達87.56%。今年以來,我們僅這一新工藝的在手訂單就已超5億元。按照這個勢頭,今年公司的利稅增幅有望超50%。”
科技“藍海”的掘金之旅,從來就不是坦途,而是充滿著未知的變數,需要強大的內心。
金山環保“太陽能集成處理污泥、藍藻無害化、資源化新工藝”從設想到成功推向市場,前后歷時八年。八年的等待,金山環保帶著一往無前的執著。傳統藍藻處理工藝耗能高,且易引發二次污染。雖然業內都看好這一廣闊市場,但未知的風險和技術的禁錮,讓很多企業心動卻不敢輕易嘗試。金山環保與中科院聯合組建的國家環保特種膜工程中心成功開發的疏水膜,是處理高濃度污水的高科技產品。疏水膜的成功研發,讓錢盤生產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利用太陽能的低價和疏水膜的特性來實現藍藻、污泥的無害化處理?八年來,雖然技術合作伙伴是中科院這個科創“大佬”,但“太陽能集成處理污泥、藍藻無害化、資源化新工藝”從設想到試生產、從一條生產線擴至18條生產線、從車間到市場,中間的波折與技術攻關的難度,著實動搖了很多人。其間,很多親朋甚至科研團隊的成員都勸錢盤生放棄,但錢盤生從未猶豫,更未放棄,直至工藝獲得成功。
八年磨一劍,劍鋒出鞘,所向披靡。金山環保的“太陽能集成處理污泥、藍藻無害化、資源化新工藝”,采用低溫復合膜,利用太陽能實現藻水低溫蒸發干化,運行中無臭味,蒸餾出的水可直接用于干化設施底部溫室的農業灌溉,綜合運行成本是傳統處理工藝的二十分之一。這項工藝不僅解決了污泥、藍藻的“處理難”,其產生的次生效益更令人驚嘆。10噸含水90%的藻水,通過無害化處理,能產生1噸藻粉,出口美國的價格是4000元。而經過處理的污泥,則變成活性炭,其應用領域十分廣闊。在對該工藝的技術評估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等專家一致盛贊:“這項技術顛覆了傳統,填補了國際空白!”而市場也充分印證了金山環保八年的堅持完全值得:無錫、杭州、合肥等地紛紛拋來訂單,南京、徐州、長沙等地也于今年與其達成合作意向,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極。
科技創新的饋贈是慷慨的。這一工藝不僅實現藍藻變廢為寶、出口創匯,更在國際社會彰顯了我國治太保源的成果,并以此為“媒”,促成我市與美國環保大市莫瑞點跨洋“聯姻”,開啟了環保科技跨國合作的新征程。位于美國密西西比州莫瑞點市的Algix公司,是一家跨國環保生物技術公司,擁有將藻粉深加工成可降解生物質塑料的先進技術。而可降解生物質塑料可廣泛應用于3D打印等領域。金山環保在向其輸出藻粉的過程中,還將藍藻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理念輸入莫瑞點,受到當地環保企業的交口稱贊,認為這為美國伊利湖藍藻治理工程提供了可借鑒經驗。去年10月下旬,莫瑞點市市長布蘭德率隊來宜考察,并與我市簽訂友好合作備忘錄,以促進兩地環保企業加強合作。目前,Algix公司已與金山環保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于今年共同投資1億美元,在宜實現本土化生產生物質塑料。金山環保科技“藍海”的掘金之旅,將再啟精彩航程。
來源:宜興日報 作者:記者陳亮汐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