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鑫研究】污水處理企業面臨的新困境
污水處理企業面臨的新困境
和鑫投資/徐斌
前不久,環境保護部發布了201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相比2015年,我國的水質情況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我國七大流域(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的劣V類水體占比下降,與2015相比下降0.8個百分點;Ⅰ~Ⅲ類水體占比逐步上升,和2015年相比總體上升2.2個百分點。同樣,湖泊水質也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主要表現為2016年湖泊的綜合營養狀態最高為中度富營養,而2015年為重度富營養。其中,重度富營養所表示的就是劣V類水質。
在我國,污水處理企業處理過后的污水,除了出水水質為一級A標準的可以用作中水回用以外,其他標準(主要為一級B,二級標準基本已經被淘汰)下處理后的污水,主要是排入江河或湖泊。根據之前我們的文章,一級A標準相當于地表水V類,而一級B標準就相當于劣V類了。從國家對環境治理的情況來看,一級B已經不能滿足環保要求,而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從2016~2017年的情況來看,最新的PPP模式下的污水處理項目,其出水標準均為一級A標準,一些提標改造的PPP項目,也是從一級B標準提升到一級A標準。在往年,一級A標準還只是在一些較為大型的城市才施行,如今一些小縣城的污水處理項目的出水水質也都是一級A標準了,例如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項目、河南省開封市老城區第三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等。
但現實的情況卻是,由于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可以運行十幾年至數十年,導致目前全國存在大量的出水水質為一級B標準的污水處理廠。僅從2016年環保水務類公司的年報中就可以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污水處理廠面臨著提標改造的情況,例如,重慶水務、創業環保、國禎環保、海峽環保和洪城水務等等。
由于與一級A標準相比,出水水質為一級B標準的污水處理廠的水處理成本明顯較低。因此較早的污水處理廠以及包括前幾年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其出水水質大多為一級B標準,這雖然在短期內為企業降低了成本,但是如今卻面臨著較為高昂的污水處理提標改造成本。例如創業環保,其2016年年報中的重要在建工程項目中,杭州七格污水廠提標改造預算數為3.1億元,西安鄧家村和北石橋污水廠升級改造預算數為1.82億元。而這會進一步削弱已經在不斷降低的污水處理行業的毛利率。以國禎環保為例,根據國禎環保2016年年報的表述,截至2016年末,公司在全國運營95座污水處理廠,現有運營水廠大部分是一級B處理,而公司2016年的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5.21億元,加上大規模的進行提標改造工程,這將對公司的現金流造成極大壓力,公司的盈利狀況也會因大量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而大打折扣。
未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在這些污水處理企業風風火火的進行提標改造的過程中,國家卻極有可能制定出標準更高的污水處理出水水質的排放標準,并且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環境保護部于2015年11月就已發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里面新增“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其出水水質已經達到了地表水Ⅳ類標準。我們知道,現階段最高的一級A標準,其也只是地表水V類水平,而這一水準仍然屬于中度污染水平,對環境仍然會造成較大傷害。環保部遲遲沒有發布正式的排放標準文件,或許還是在等待更加合適的時機。不過,已有碧水源等企業參與的北京地區的污水處理項目,其出水水質已經達到了地表水Ⅳ類標準。
然而,不論更高要求的新標準何時頒布,可以確定的是,已經提早擁有更高標準的污水處理技術并已經開始應用到新建污水處理廠的這些企業,其未來將有巨大的競爭優勢。而那些為了節省污水處理成本,僅是勉強達到國家污水處理排放要求的企業,將會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其建好的污水處理廠運行不了幾年就可能面臨提標改造的政策風險,并且隨著國家不斷提高污水處理出水水質標準,這一被動局面將持續存在,從而使得這些企業在將來的發展中喪失先機,逐步失去市場份額,被優秀企業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