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污泥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污泥是污水處理后的產物,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質體。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并且顆粒較細,比重較小,呈膠狀液態。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如苯、氯酚、多氯聯苯、多氯二苯并呋喃和多氯二苯并二惡英等;寄生蟲卵等病原微生物;鎘、鉻、銅、鋅等重金屬,如處理不當,很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一、污泥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污水分為工業和城鎮生活兩部分,中國環境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09年-2014年我國工業污水排放量基本維持在210億噸/年左右,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自354億噸增長至510億噸。保守估算,按照工業污水排放量每年210億噸,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長率4%計算,則2020年我國污水排放總量將達到855億噸。2014年,我國工業污水有效處理率為96%,城鎮生活污水有效處理率為97%,2014年工業污水處理量為200億噸,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為495億噸。假設污水有效處理率保持不變,則2020年工業污水處理量為200億噸,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為626億噸。
我國歷年污水產生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一般情況下,污水處理廠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可產生含水率80%的污泥5-8噸,處理1萬噸工業污水產生10-30噸污泥。分別按照7噸和20噸單位產出進行推算,則2020年我國城鎮生活污泥產生量為4382萬噸,工業污泥產生量為4000萬噸,共計8382萬噸。與污泥產量連續遞增趨勢相背,我國污泥無害化理率依然低下,大量污水廠采取直接傾倒或是簡單填埋處置手段處理污泥,E20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各地區濕污泥無害化處理率平均值為32%。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污泥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燒等方式,這四種處理方法的占比分別為65%、15%、6%、3%。可以看出我國污泥處理方式仍以填埋為主,加之我國城鎮污水處理企業處置能力不足、處置手段落后,大量污泥沒有得到規范化的處理,直接造成了“二次污染”,對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威脅。
2015年全國濕污泥無害化處理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污泥處理方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二、我國污泥處理行業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技術標準制定階段:2000-2012年,是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的起步階段,在此期間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引起國家層面重視,有關部門先后出臺多項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標準及規范,為行業的發展奠定技術基礎。在政策方面僅提出重視及加強污泥處理處置,實現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要求,并無具體指標要求。
規劃目標階段: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首次針對污泥處理處置提出規劃指標即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同時要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投資達到347億元。2015年“水十條”發布后,污泥處理處置市場迎來了發展新時期,要求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于2017年完成達標改造,2020年地級市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2016年《“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規劃目標進一步提升,提出大力推進污泥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京津冀區域達到95%。
處罰標準保障行業發展:2013年《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鼓勵污泥資源化,設定處罰標準:污泥排放不合規的,對單位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2015年新環保法更是將違規亂排從違規層次上升到違法層次,進一步加強對亂排的整治懲罰力度,保證行業健康發展。
收費政策保障行業發展:2011年《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首次提出收費標準逐步滿足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和污泥無害化處置需求。2014年《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正式將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費中,一方面為污泥處置企業的正常運營提供了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污水污泥處理的結合也能夠從根源上改變我國將污泥視為固廢單獨處理的現狀,為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盈利模式逐漸清晰,“十三五”規劃推動污泥處理爆發。我們認為,在《“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出臺之前,我國污泥處理行業雖然技術標準、政策體系完善但仍未出現爆發增長,其根源在于行業盈利模式不夠清晰、沒有明確付費方,相比污水處理有清晰地收費政策,而污泥處理未見清晰收費政策,可以說開展污泥處理業務無人買單,導致已建成的污泥處理廠使用率并不高或徹底閑置。北京、上海是污泥處理廠較為密集的大型城市,總共有50多座污泥處理廠,但真正運行的只有十幾座。2014年出臺的《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污水處理費按照“污染者付費”原則收取,并正式將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費中,使得污泥處理行業盈利模式清晰可見。隨著《“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出臺,國家對污泥處理行業重視度提高,量化處理目標再度提升,“萬事俱備”的污泥處理行業在“十三五”東風的吹動下,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污泥處理行業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十三五”期間開啟千億污泥處理市場
預計2020年我國城鎮生活污泥產生量為4382萬噸,我工業污泥產生量為4000萬噸,共計8382萬噸。污泥無害化處理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填埋將會越來越少地被用到,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測,“十三五”期間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燒四類處理方式的占比將分別變化為40%、25%、15%、8%。
不同污泥處理技術成本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工程部分,污泥處理量按照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測的市場占比進行劃分,新建投資成本按照中間值進行估算,則2020年污泥處理工程市場規模為593億元。
污泥處理工程市場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運營部分,一般情況下,城鎮生活污泥處置費用為400元/噸-600元/噸,按照500元/噸進行估算,則2020年城鎮生活污泥運營市場規模為219億元;工業污泥處置費用為800元/噸-1000元/噸,按照900元/噸進行估算,則2020年工業污泥運營市場規模為360億元,合計達到579億元。2020年,我國污泥處理工程市場規模約593億元,運營市場規模約579億元,合計約117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