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年輕院士”到首個被撤銷稱號的院士,他成了現實版反腐劇中的反派
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已經熱播了一段時間,很多人可能還對第一幕記憶猶新。
位居國家要職的處長趙德漢外表老實本分,生活作風十分節儉。
誰都想不到這樣一個看起來沒有嫌疑的小官員竟是貪污腐敗的“大老虎”。
受賄貪污的贓款多達2億多人民幣,可他卻沒有用這里面的一分錢。
幾年前,學術界也有一個看起來有些相似,實則大有乾坤的案子。
同樣是生活節儉,作風正直,甚至還是同事學生眼里的勞模。
平日他與學生打完籃球都是到飯堂一起吃8塊錢一碗的拉面。
連投資人請他吃飯他都多次拒絕,非要改在飯堂或者學校路邊的小菜館。
就這樣一個公眾眼里模范式人物,竟突然成為了貪污2000萬元科研經費的嫌疑犯。
與電視劇中不同的是,這位嫌疑犯可不是什么小人物。
他是中國克隆技術的領軍人,也是中國工程院當時最年輕的院士,更是中國最有前途青年學者之一。
他為中國創造了“世界最大克隆牛”、“第一頭克隆豬”等多項第一。
但卻因為卷入貪污案件而拿下了另一個第一——第一位被撤銷稱號的兩院院士。
…
這位前院士的大名絕大多數國人都曾聽過,但我們熟悉的是那位體操王子。
而這位同樣叫李寧的人物其經歷之傳奇并不亞于前者。
1962年,李寧出生在江西南昌,比體操王子早一年來到人間。
李寧的家境并不差,父母都是醫師,只不過正好趕上三年困難和“上山下鄉”,他的童年是在農村的生產隊度過的。
母親早早就告訴李寧,在這個條件下沒有什么選擇,多學一點農活。
8歲時,李寧就成為了生產隊的一份子,這大概是他日后與農學結緣的一個重要契機。
如果要找一個詞來概括李寧的童年,那想必會是“艱苦”二字。
不僅物質生活水平低下,精神上的娛樂可能還要受制于“特殊時期”的約束。
同樣的老師,教完小學教中學,到高中畢業,李寧從學校里學到的東西根本不足以讓他上大學。
可是,轉念一想,他又是幸運的。
那個時代拼不了補習班、拼不了特長,唯一能讓人脫穎而出的只有勤奮。
李寧熱愛閱讀,靠著在閑暇時間的刻苦自習,改變了人生。
1978年,剛恢復高考,他就以16歲的年紀考上了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也就是后來的江西農業大學。
圖:昔日的特色,共產主義勞動大學
上了大學,李寧看著身邊30好幾的同班同學,才明白了以這個年紀考上大學是多么大的幸運。
在后來的學習生涯里,李寧從來都不會浪費一絲課余的時間。
而后,李寧考上了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的研究生。
畢業后又前往都柏林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那時他才年僅29歲。
圖:曾經的北京農業大學現已成為中國農業大學
李寧先后在多家世界知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工作,主攻基因技術和遺傳育種。
1997年,克隆羊多莉在媒體前公開露面,李寧瞬間被克隆技術吸引了。
他花了3年的時間,從零開始研究克隆技術,帶領團隊克隆出了3只轉基因山羊。
圖: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李寧的團隊運用轉基因技術,讓山羊的乳腺表達特定的基因。
這樣從山羊分泌的乳汁中就能提取出所需要的成分。
以克隆技術作為平臺,推廣基因工程技術,是李寧涉足這一領域的初衷。
圖:李寧與前領導人合影
隨后的幾年,一個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出。
中國第一頭克隆豬、第二頭克隆牛相繼誕生,中國克隆技術領頭人的位置也漸漸坐實。
圖:克隆牛“大隆”、“二隆”
除此之外,早年李寧對中國太湖豬的研究也有了成果,找到了與產子率相關的基因。
以此發展出了先進的育種技術,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當年一等獎空缺)。
進入高產期的李寧也迎來了人生的巔峰。
2007年,本科畢業25年后,李寧就被評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年僅45歲。
圖:李寧
這一速度可謂罕見,他也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羨煞旁人。
巧合的是,與《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一樣,李寧也有一位身居高位的老丈人——吳常信。
吳常信是我國泰斗級的動物遺傳學家,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圖: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常信
同時還是李寧在中國農業大學的導師。
而且,在李寧之前獲獎的豬產子率基因相關項目中,吳常信也是其中的完成人之一。
這不免讓外界有了不同的聲音。
往好了說可以是家庭關系和睦,師徒合作;往壞了說也可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岳父提攜女婿。
圖:女婿與岳父一起獲獎
這中間的利益關系,無論外界如何說都只是胡亂猜測,不過李寧身邊多數的同事與學生都是相信他是靠實力的。
畢竟李寧后來將方向轉向克隆技術,他做出的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不過,人紅是非多,李寧最受爭議的并不是“攀關系”,而是他科研產業化的夢想。
早在2004年李寧就為產業化踏出了第一步,成立了北京嘉捷康寧生物技術公司。
在公司注冊的2000萬資本中李寧出了100萬,他不僅是公司的法人,也是執行董事。
那年,李寧成為了“863”項目的專家組組長,信心滿滿地想讓公司與中國農大一起合作。
可不到一年公司就倒閉了,但問題不在李寧,而在動物轉基因技術的尷尬境地。
動物轉基因技術在西方其實一直因為倫理問題被禁止產業化。
在中國,情況類似,雖然國家批準相關的研究,其產品能否上市,何時能允許上市一直都是未知數。
對于投資人來說,動物轉基因的成果轉化時間長,風險大,因此撤資也是意料之中的。
產業化的第一次嘗試以徹底失敗告終,李寧有些氣餒。
然而,就在第二年,李寧遇到了來自香港的商人黃中石,夢想又有了希望。
圖:李寧
這一次李寧并沒有再以現金入股,也沒有擔任法人,而是以技術入股新公司濟普霖。
這家濟普霖公司日后參與了大量科研項目,與李寧和中國農大的關系非常密切。
照李寧的說法,他創辦這家公司的目的之一,是因為轉基因克隆有很多枯燥的重復工作,如果都讓學生來做,是不利于他們創新性研究的。
其實國家對于參與科研項目的合作公司并沒有太多限制,交給教授自己的公司也是合理且常見的。
尤其是李寧的轉基因克隆技術,技術門檻高,沒有多少公司有能力勝任,與自己公司合作的效率還更高。
李寧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后,拿到手的項目更多了也更大了。
一般人很艱難才能申請到幾十萬的項目,李寧很輕易地就能申請到經費上千萬的項目,因此人稱“李老板”。
圖:李寧院士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了,身為國家炙手可熱的青年學者,李寧當上了各種國家項目的評審。
同時,李寧又是這些項目的申請人,一邊做“參賽選手”,一邊做“評委”。
這樣的情況雖然不是個例,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甚至有人舉報李寧在一項國家級項目中沒有回避,導致結果出現嚴重不公正。
雖然飽受非議,但從2006到2011年,五年間李寧的濟普霖還是與中國農大的合作了21個項目。
其中有5個重大專項,總投入超過200億元,而李寧正是這些項目的副總工程師,從“評委”到“參賽選手”再到“外援”,幾乎包辦了整個項目。
就在李寧為自己動物轉基因產業化的夢想加磚添瓦之時,噩耗降臨。
2014年,經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查實,李寧院士利用職務便利,以虛假發票和事項套取國家科研經費超過2000萬元。
事發之突然令人驚訝,要不是李寧因被批捕在校園里消失,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會攤上這樣的事。
平日里的李寧工作兢兢業業,連雙休日也很少休息,每天在實驗室里待到半夜12點才舍得回家。
在生活上也從未高調揮霍,和學生一起吃飯堂,住學校分配下來一百多平米的房子。
圖:李寧在辦公室
當時有很多圈內人還認為,李寧這次應該能挺下來,畢竟他的貢獻擺在那里,況且挪用科研經費的事是圈內的“正常現象”。
大家根本想不到他這一走就沒再回來,還從“最年輕院士”變為了第一個被撤銷稱號的院士,令人唏噓。
圖:李寧曾經辦公的地方“神內大樓”
的確,李寧非法套取科研經費的行為只是科研圈子里的一個縮影。
《人民的名義》中,巨貪趙德漢背后是各種官商勾結、拉幫結派、權錢交易的腐敗。
而在李寧背后的是科研管理體制的缺陷漏洞,監管的不足。
不僅讓別有用心之人輕易地竊取科研經費,還有很多人因為不合理的制度不得不趟渾水。
一個新課題,從申請通過到經費發放,中間要用上大半年時間。
想要盡快開始課題,只能從其他地方調用資金。
這些資金從哪來?自然是來自其他課題的結余經費。
可結余的科研經費逾期將會被國家回收,就有人開始用各種名目將經費轉移到其他賬戶上。
有個別不檢點的會將其套現私吞,也有的將其作為新課題的經費周轉。
還有的會將一部分經費作為科研人員的勞務費發放,因為國家規定的勞務費只允許發放給臨時聘用人員,而課題的主要負責人是拿不到的。
有調查顯示,中國的科研資金真正用于項目本身的僅占4成,其余的多數都流失在項目之外。
這種非法挪用科研經費的行為竟成為了各方默許的規則。
李寧正是這種大環境下造就的悲劇,很多學者都對他的隕落而感到惋惜。
可觸犯了法律,罪就永遠脫不開了,無論有再多道貌岸然的理由,做過再多巨大貢獻。
李寧曾引用德國哲學家費希特的話告誡同學:“學者應當成為他的時代道德最好的人。”
可再高尚的人在黑暗封閉的環境下也會有不法之舉。
為何不拉開窗簾讓陽光普照?
是這窗簾太沉重?還是陰暗處邪惡的太過強大?
-
Dizzy In Science
其實吧,2000w對于一個院士而言,真的還算不上巨額。認識好幾位長江學者,隨便一個橫向課題都是千萬級別的,一般三到五年能結題,扣除學校10%的手續費和學生10%的勞務費,其他經費也都是合法合理的歸教授所有的。對于院士這個級別而言,2000w,大概也就是五年的橫向課題收入而已吧。
來源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