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中心城區新增3座污水處理廠
文章來源: 大連日報 時間:2017-12-17
污水處理能力凈增26.5萬噸/日
中記聯網訊 大連市委、市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上力度持續加大,按照“水十條”和《遼寧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2017年底前我市要完成大連灣、泉水河二期、梭魚灣3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任務。日前,記者從市城建局獲悉,大連灣污水處理廠、泉水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已經順利完成建設任務并通水運行,梭魚灣污水處理廠也將在年底前通水運行。一次性新增3座污水處理廠,是我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歷史性突破。至此,我市污水處理廠數量增至15座,3座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也使我市污水處理能力凈增26.5萬噸/日。
大連灣作為城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整個區域內的排水系統極不完善,也沒有系統的污水處理設施。大部分居民居住的平房無上下水設施,日常生活污水任意散流排放,污染周邊海域。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大連灣地區開發建設速度明顯提升,為盡快改善該區域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市政府采取BOT方式投資建設大連灣污水處理廠。該工程于2016年9月15日開工建設,2017年11月5日通水運行。大連灣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后,大連灣街道長大鐵路以南、福佳居住區、前關居住區三大區域的污水將通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大連灣的污水處理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大連灣區域將走上環境和經濟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
近年來,隨著大連市西拓北進進程的不斷加快,三道溝排水區域內如大連市體育新城和大連市經濟適用房、公租房的陸續開工建設和投入使用,污水量大幅度增長,現有的泉水污水處理廠3.5萬噸/日的處理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污水處理要求,阻礙區域經濟發展,同時部分污水溢流進入河道,導致泉水河流域水體黑臭,對周邊居民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泉水河污水處理廠(二期)于2016年10月29日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12月8日通水運行。運行后,加上該區域原有的泉水污水處理廠,兩座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4萬噸/日。該區域污水將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泉水河水質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甘井子排水區位于市區中北部,主要有大化明溝流域和老甘井子明溝流域組成,匯水面積17.42平方公里。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甘井子排水區域的居民和企業日益增多。原有排水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加上區域內沒有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建設勢在必行。市政府采取BOT方式投資2.65億元,建設梭魚灣污水處理廠,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收尾階段,計劃2017年底通水運行。屆時甘井子排水區域內的城市污水將得到有效處理,達標排放,對于改善周邊自然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以及提升海域環境起到積極作用。 (記者 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