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污泥焚燒中心:探索污泥處理的新模式
-
評論0
-
-
打印
-
字大
-
字小
近年來,污泥產量不斷增加,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2017年,常高新集團整合內部資源,成立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把環保作為戰略產業發展。為從根本上解決常州市污泥處置問題,新蘇環保集團與常州市城建集團攜手投資建設常州市污泥焚燒中心項目,實現常州市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及資源化”的目標。
污泥焚燒中心總投資6.35億,總規模為900噸/天(含水率80%),項目分兩期建成,該項目是國內首家采用攪拌式滾筒干燥機+回旋式機械焚燒爐工藝、實現干化焚燒一體化處置的污泥處置中心,也是常州市規模最大的污泥處置項目。2017年12月29日,常州市污泥焚燒中心一期在常州濱江化工園區開工建設,標志著常州污泥焚燒模式升級為2.0版。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
自2005年建成投運國內最早的污泥協同焚燒處置工程以來,常州市污泥在廣源熱電、振東建材等多處污泥處置點進行無害化處置,但隨著時間推移,污泥產量不斷增加,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高度依賴其他熱電設施協同處理,導致污泥處理出路不穩,處置能力缺口明顯,污泥處置環境排放等問題日益突出。
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1日,注冊資本10億,是常高新集團在產業投資領域孵化的第一個子集團,業務內容集投資、設計與咨詢、工程建設、運營管理于一體,致力于打造完整的環保產業鏈。公司聚集了一批行業內知名的管理精英和技術人才,正逐步形成具備核心競爭優勢和自主影響力的生態水環境、環保綠色能源處理、綜合環境服務三大業務板塊,業務涉及廢水治理、污泥固廢處理、生物能源、工業廢氣治理、第三方檢測等環境治理領域。
為解決常州市污泥處置問題,新蘇環保與常州市城建集團共同出資建設常州市污泥焚燒中心項目,并注冊成立常州英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擔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污泥焚燒中心總投資6.35億人民幣,總規模為900噸/天(含水率80%),項目分兩期建成,其中一期投資3.40億元,設計規模為400噸/天,設計服務年限30年項目。據了解,該項目是華東地區國內首家采用攪拌式滾筒干燥機+回旋式機械焚燒爐工藝、實現干化焚燒一體化處置的污泥處置中心,也是常州市規模最大的污泥處置項目。
項目坐落在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濱江化工園區內,項目占地45畝。其中一期占地25畝,建筑面積10986平方米,項目采用干化+焚燒工藝,綜合利用污泥資源,真正實現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項目的建成將實現常州市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及資源化利用的目標,從根本上解決常州市污泥的處置問題,探索出國內污泥處理的新模式和新工藝,為實現祖國的綠水青山做出積極的貢獻。
降低各類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污泥處理流程中,干化和焚燒是重點環節。常州市污泥焚燒中心引進的攪拌式滾筒干燥機,為直接干燥機型,滾筒內部設有攪拌軸、攪拌棒等攪拌裝置,利用700-800℃的焚燒爐排放煙氣與污泥直接接觸干燥,高溫煙氣在圓筒內攪拌通過,被攪起的物料由攪拌裝置不斷的被粉碎和分散,在此過程中污泥與煙氣充分直接接觸,達到高效干化。
常州市污泥焚燒中心引進的另一項核心技術——回旋式機械焚燒爐,該焚燒爐使物料和空氣更好接觸,加快燃燒速度,良好的攪拌促使燃燒完全,燃燒后物質以焚燒爐渣為主。污泥焚燒中心項目負責人吳偉介紹說,污泥焚燒會產生爐渣和飛灰,飛灰處置成本高,占比越小越好,“一般的焚燒爐產生的渣和灰比例是3:7,而我們產生的爐渣和飛灰比例是7:3。”
污泥處理過程中也會產生污染,比如煙氣、飛灰、臭味等。吳偉表示,該設備將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煙氣采用組合工藝SNCR脫硝+活性炭吸附+干式中和(消石灰)+布袋除塵器+濕式脫酸進行處理;飛灰在場內螯合穩定化,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的各項要求后,外運送至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排出的高濃度臭氣直接入爐焚燒,低濃度臭氣采用酸洗+水洗+生物濾池除臭工藝,達到《GB14554-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最終將實現廠區內感觀無臭味,臭氣濃度須低于嗅覺閾值。
常州市污泥焚燒中心項目生產工藝先進、合理、可靠,其一站式處理最大限度的實現了能源節約,節能效果優于其他純干化或純焚燒項目,先進的污染治理手段將極大降低各類污染物的排放量。(孫波 韋圣道 左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