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長江而臨重慶主城,居渝東而挾三峽庫區,重慶市長壽區借助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得以高速發展,也承擔著堅守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責任。
為確保不讓污水流入長江,位于長江水畔的化工園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長壽經開區”)規劃并實施了“五級”水風險防控體系工程。
從長壽經開區相關部門了解到,上述“五級”防控體系建成至今,長壽經開區并未發生需要啟動該工程的水環境污染事故,但相關部門不斷從裝置設施、技術等層面提升應急能力,將有效確保長江及下游水質環境安全作為其努力方向。


中法水務廠區旁就是長江
建成五級事故污水防控體系
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重化工基地,長壽經開區重點發展綜合化工、冶金鋼鐵、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產業,園區生態環保、安全穩定是事關長遠的生命線。
如何確保極端事故狀態下不讓一滴事故污水流入長江?為達成這一目標,2012年,長壽經開區提出建立完善水環境污染事故風險防范系統。
2018年5月13日,長壽經開區管委會應急管理中心應急科科長黃國耀告訴澎湃新聞,經開區已建成“裝置級、工廠級、片區級、經開區級、河流級”五級事故污水防控體系。
24小時有人值守的應急指揮中心大廳內,液晶大屏上顯示著這一體系的運作示意圖。


長壽經開區應急指揮中心。
其中,一、二級是裝置級和工廠級防控系統,位于企業廠區內。一旦發生事故,企業事故廢水將由裝置區和罐區圍堰攔截,經過工廠級的雨污切換裝置進入企業事故應急池。目前經開區已建成總容積約30萬方的企業裝置圍堰、罐區圍堰和事故應急池。
假設上述防止事故廢水進入外環境的措施失效,建在公共區域,分別代表第三、四、五級措施的4個事故應急池、兩個建在排洪溝上的攔截閘門、建在排洪溝攔截閘門下游1.5公里處的晏家河應急攔截閘門,還可對廢水進行攔截。攔截后的事故廢水通過前期預處理后,在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長江。
事實上,這一水環境污染事故風險防范體系自完成后尚未用于“實戰”。這也讓長壽經開區應急管理中心應急科科長黃國耀感到自豪,“我們日常對企業、工廠要求、監管很嚴格,還沒有發生過需要啟動這個系統的事故”。 

長壽經開區應急指揮中心顯示五級防控體系示意圖。
污水處理廠應急能力還將提9倍
5月13日下午,記者從中法水務污水處理廠向外望去,長江平緩流經此地,而后拐了個彎,廠區排污口就在不遠處。
中法水務污水處理廠總工程師鄭強自信地站在污染物排放口標志碑前,指著兩個量筒內顏色不同的水樣對澎湃新聞說,渾濁呈黃色的為未處理水樣,清澈透明的則是處理后排出的水樣。
鄭強表示,公司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后,污水廠排放標準優于城鎮污水一級B標準并接近一級A標準,該標準也嚴于重慶市其他所有化工園區污水廠。
鄭強稱,在凈水工藝中的生物處理、化學處理兩大部分內,大規模活性炭吸附裝置的使用,是中法水務污水處理廠采取的一大典型舉措,“相對來說,能夠更穩定保證處理后污水達標”。
中法水務污水處理廠,全稱為重慶(長壽)化工園區中法水務有限公司,是長壽經開區堅持環境保護公用工程一體化,引進中外合作企業投資建設的,外方是擁有豐富工業水處理經驗的蘇伊士環境集團。
中法水務污水處理廠是經開區目前建成的4個污水處理廠之一,除川染能源、川維、重鋼三家企業外,工業園內所有企業工業污水均排入該廠進行處理,目前實際日處理污水量可達2萬噸。
據鄭強介紹,未來,中法水務將進一步建設預處理系統,這一舉措預計可將其應急能力提升9倍,“更好確保不讓一滴污水進長江”。

中法水務污水排口標志牌前處理前后水樣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