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重點完成100個海綿項目 海綿城市在杭鋪開

浙江之江水泥廠工業遺址公園效果圖。
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又有了新進展。
昨日,從市建委獲悉,今年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將完成100個重點海綿項目,并且將在全工程項目領域、杭州全市域范圍內鋪開海綿城市建設。
“我們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絕不僅僅是在某個區域內實施海綿技術,也絕不是要把城市刨個底朝天,把杭州市變成大工地。”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解釋,“我們的思路是,堅持低影響開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結合‘五水共治’、城中村改造、河道綜保工程、地塊開發、管廊和地下空間開發等所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建筑、小區、道路、公園、河道綠帶等各個領域項目中推廣海綿技術。”
以丁橋北城公園為例,海綿城市建設將與丁蘭智慧小鎮相結合,展現半山地區獨特“桃文化”的主題公園,占地面積約47100平方米,相當于有6個半足球場大小,計劃今年下半年開工,2019年底前基本完工。
“最初,該公園的項目設計方案并沒有融入海綿技術要求,市海綿辦嚴把審批關,與該項目實施主體市交投集團共同努力,最終錦上添花地將海綿技術融入公園項目中。”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調整后的北城公園項目設計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為95%,各功能區塊都將采用傳輸型植草溝、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海綿技術,同時還設置200立方的雨水調蓄池,調蓄水經處理后將用于公園日常綠化養護及景觀噴泉補水等,打造更環保、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海綿”生態公園。
浙江之江水泥廠工業遺址公園也將應用海綿技術。據悉,這是濱江區乃至杭州市首個結合工業建筑改造,運用系統化全園覆蓋式的排水以及生態綠地手法打造的新型海綿公園。“公園主要采用了下凹式綠地、生態植草溝、綠色屋頂、透水鋪裝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等措施,同時構建包括排水蓄水設施、排水分區、匯水分區在內的完整‘海綿體系’,預計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可達89%,使公園在適應環境變化、應對雨水沖擊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綿彈性’。”濱江區智慧新天地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該公園正在施工階段,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建成。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海綿城市建設將首次跨出主城區,在杭州全市域范圍內鋪開海綿建設。
“2017年以前,杭州海綿城市建設主要集中在主城區。今年起,海綿城市建設的‘腳步’將首次跨出主城區”,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綿城市建設延伸到臨安這個新的第十區的同時,桐廬、建德、淳安也納入了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統籌范圍內,進一步完善了海綿城市建設全域管控體系,共同在杭州13個“區、縣、市”全域推開海綿城市建設。
據了解,今年,桐廬的東興路、淳安的珍珠北路、建德的新電路和白沙路,這些道路建設項目中也融入了海綿技術,邁出各地海綿城市建設的“第一步”。杭州市海綿辦同時表示,將繼續為起步較晚的縣市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保障在13個“區、縣、市”全域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腳步”首次跨出主城區
今年杭州將有100個“海綿寶寶”落地 它們藏在哪里?

之江水泥廠工業遺址公園
商報訊 (通訊員 杭建宣 記者 范昱)每到雨季、汛期來臨,海綿城市就成為市民關注并熱議的話題。關于杭州海綿城市建設,相信市民已經聽說過不少典型案例,如云棲小鎮國際會展中心二期、未來科技城、蕭山新塘高鐵公園、春森儷灣小區等。
那么,今年杭州又有多少個“海綿寶寶”即將落地,老百姓家門口的哪些項目又將搖身一變增添 “海綿”功能呢?
昨天,記者從市建委了解到,今年杭州將在全工程項目領域、全市域范圍內鋪開海綿城市建設,目標是完成100個重點海綿項目。
濱江今年底新添一個水泥廠工業遺址公園
今年要完成的100個重點海綿項目,有哪些是與市民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濱江區的浙江之江水泥廠工業遺址公園算是一個。
公園位于濱江區浦沿單元聞濤路兩側、新生路以南,由原之江水泥廠部分遺存建筑改建。今年4月初,公園開工建設,建成后總占地面積達10386平方米。它也將成為濱江區乃至杭州市首個結合工業建筑改造,運用系統化全園覆蓋式的排水以及生態綠地手法打造的新型海綿公園。
建設方濱江區智慧新天地建設指揮部介紹,未來公園內將構建一套完整的“海綿體系”,包括排水蓄水設施、排水分區、匯水分區。同時,公園里還將設置下凹式綠地、生態植草溝、綠色屋頂,并通過透水鋪裝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等應對雨水沖擊。
根據計劃,公園將于今年年底前建成。屆時,周邊市民又將多一個休閑好去處,還可以在這里回顧一下傳統產業記憶。
另外,計劃今年下半年開工的丁蘭北城公園也將植入海綿技術,如運用傳輸型植草溝、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海綿技術,讓雨水更好地滲透下去。不僅如此,北城公園還是個以“桃文化”為主題的公園,占地面積約47100平方米,相當于6個半足球場那么大。待2019年建成后,丁蘭市民就可以去耍啦!
小區、道路等各領域項目中融入海綿技術
“我們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絕不僅僅是在某個區域內實施海綿,也絕不是要把城市刨個底朝天,把杭州市變成大工地。”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史宇光解釋道,杭州將結合“五水共治”、城中村改造、河道綜保工程、地塊開發、管廊和地下空間開發等所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建筑、小區、道路、公園、河道綠帶等各個領域項目中推廣海綿技術。
比如,加大對小區建筑類社會投資項目的海綿指標管控力度,也是今年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
位于拱墅區的首開金茂府項目,就創造性地采用了改性構造鋪裝和陶粒蓄排水層的海綿技術。所謂改性構造鋪裝,就是對所有園區道路做結構性改造,設置路邊集水溝及滲管,最大限度地實施透水鋪裝,達到路面雨水及時排出的目的;陶粒蓄排水層則是將地下車庫頂板上透水性不強的“自然土”,更換為厚度約10厘米的陶粒蓄水層,增強透水蓄水效果,確保小區內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同時,今年起,海綿城市建設的“腳步”也將跨出主城區,延伸到臨安、桐廬、建德、淳安等地。目前,桐廬、建德、淳安等地已計劃在東興路、新電路、新安路、白沙路等道路建設項目中首先融入海綿技術,邁出各地海綿城市建設的“第一步”。
杭州市海綿辦也表示,將繼續為起步較晚的縣市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保障在13個“區、縣、市”全域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