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7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環保督察兩年前指出云南玉溪通海縣四街、納古、楊廣鎮生活污水污染杞麓湖問題,要求當地加快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本應于2011年建成投運),如今該污水處理廠仍是一拖再拖,土建工程尚未完成,投運更是遙遙無期。環保督察要求當地黨委和政府加快推進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減少污染排放,保護好杞麓湖生態環境。
通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進度緩慢
云南玉溪杞麓湖面積近40平方公里,是我國國家級濕地公園,濕地面積約37.6平方公里,是玉溪市通海縣的母親湖,不僅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也具有重要的人文價值。但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杞麓湖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通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是杞麓湖水環境治理重點項目,納入了當地“十一五”規劃,本應于2011年建成投運,但歷經“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7年過去了,至今尚未建成,給湖區水環境保護帶來不利影響。
對此,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就指出玉溪通海縣四街、納古、楊廣鎮生活污水污染杞麓湖問題,要求當地加快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盡早投運。兩年時間又過去了,該污水處理廠仍是一拖再拖,土建工程尚未完成,投運更是遙遙無期。
為什么早在2010年就動土建設,現在仍未建成投運?為了查找其中原因,2018年6月15日,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副組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帶隊,不打招呼,直奔現場,對污水處理廠建設及杞麓湖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
督察組檢查通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施工現場
在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現場,只見到幾個稀稀拉拉的建設者在現場施工,土建工程進展緩慢。當地仍以選址不當、地基沉降、資金不足等理由解釋工程延期原因,黃潤秋當場打斷他們話語:“你們不是選址、地基、資金問題,關鍵還是認識不到位、擔當不夠的問題,是思想上、意識上、站位上出了問題。污水處理廠遲遲不能建成投運,不僅直接影響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而且直接制約杞麓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向縱深推進。”
通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施工現場
經督察人員進一步調閱資料,通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服務人口涉及四街鎮、九龍街道、秀山鎮等地約4萬多居民,目前每年約有175萬噸生活污水排入杞麓湖周邊的農田,用于農業灌溉,不利于當地農村環保和農業生產;每年還有約70萬噸生活廢水間接排入杞麓湖流域,對湖區生態環境保護帶來明顯不利影響。紅旗河是杞麓湖最主要的入湖河流,入湖水量從2015年的3630萬立方米,增至2017年的3993萬立方米,但水質卻從2015年的Ⅴ類下降為2017年的劣Ⅴ類,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濃度均大幅上升。
杞麓湖一級保護區界樁倒塌,湖面水葫蘆泛濫
杞麓湖環湖截污治污工程效果不理想
隨后,督察人員來到通海縣三義造紙廠檢查邊督邊改情況。該造紙廠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被舉報,這次“回頭看”督察組又再次收到舉報。現場檢查發現,該廠2016年督察期間群眾舉報問題基本沒有整改,仍在繼續生產。現場所見,污染治理設施簡陋陳舊,環境管理粗放,污染隱患突出,存在群眾信訪辦理不到位,敷衍整改等問題。
三義造紙廠外墻污染物滲漏嚴重
事故應急池儲存大量生產廢水和廢渣
針對上述問題,督察組還將進一步調查了解情況,同時要求當地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推進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減少污染排放,保護好杞麓湖的美麗生態環境;切實認真對待中央環保督察,加強邊督邊改,及時回應和解決群眾環境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