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污水處理脫氮除磷工藝中問題及對策第1-30問
水體富營養的指標三類,營養因子、環境因子與生物因子,其中,營養因子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根本原因,而在營養因子中,氮磷則是最為關鍵的存在。因此,控制進入水體的氮磷含量,對于解決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至關重要。關于污水處理中脫氮除磷工藝中的問題及對策,今天為大家分享第1-30個問題,更多精彩內容后期持續發布,請繼續關注。
問題1:
進水COD為120左右,NH3-N為40,要求出水COD為80,NH3-N為20,采用A2/O工藝,因為進水COD太低,污泥一直培養不起來,不過COD達標是沒有問題,經過幾個生化池后出水為70左右,可NH3-N卻不達標,一直是在30左右,而且進水設計是6萬T/t,可實際只有2萬T/t。現在有兩種想法,一種是加污泥馴化,可因為進水COD太低,需每天大量投加營養維持,似乎不太現實;另一種是在缺氧區投加化學物質(有攪拌機),或者在曝氣池內投加,用以化學法去除NH3-N,二沉池當作絮凝沉淀池用。哪種方法更好一點,或者說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來處理?
回答:
(1)你的水量也不小,外加碳源的話,成本過高,也是沒有必要的。
(2)既然COD出水已滿足要求,那么氨氮的話,可以通過調整好氧池運行來達到出水要求。
(3)由于硝化菌是自養菌,在碳源不充分的條件下反而有利于硝化菌繁殖,所以,需要控制好氧池的DO不低于3.0mg/L,pH值不低于7.0,且盡可能降低內回流。如此,出水氨氮達標問題不大。
(4)當然,由于硝化反應后,氨氮轉化為硝態氮,所以總氮不會有多大減低,要去除總氮還需要等到進水有機物濃度有所提高后方能充分發揮反硝化的脫氮作用。
問題2:
目前在做調試,主要工藝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當COD高的時候氨氮去除效果很差進水氨氮:200,COD:1000;前段時間,氨氮進水200,COD進水200的時候,氨氮出水效果很好40-50,設計COD:60。主要用廢甲醇液,目前調試了1個半月,不長泥,測污泥濃度有2000-3000,SV:10-15。公司要求盡快調好,目前怎么做比較合適?
回答:
(1)MLSS已經有2000~3000ppm,請確認F/M值,再看看是否要提高其濃度。氨氮硝化需要長污泥齡,如果進水有機物提高了,降解有機物的菌種就會占優勢,反過來,硝化菌就不占優勢,故出現COD上升后氨氮去除率降低的現象。
(2)氨氮去除需要硝化和反硝化過程,其中硝化階段還與多個控制參數有關,比如pH值、溶解氧等。這些指標是否滿足或有所變動也是要確認的。
(3)僅僅考慮氨氮指標的降低,關鍵在硝化段。但是要徹底去除氨氮,需要在硝化段結束后,通過反硝化進行進一步降解。硝化段對進水有機物濃度無要求,反硝化則需要足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
問題3:
最近單位TP一直超標。前些日子SV一直往下將,從原來的20%降到10%左右。do控制在3mg/l,而且出水渾濁。能見度極差,鏡檢污泥中表殼蟲非常非常多。初步斷定下來為污泥解體。調整工藝后。從原來的濃縮池中回流剩余污泥到CASS。經過一個星期左右,SV升至25%出水情況明顯好轉,能見度為1米左右,但是TP一直超標。而且出水比進水高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目前回流污泥泵頻率為20。是否回流污泥偏小,造成在前段選擇磷的釋放不夠充分?
回答:
(1)厭氧釋磷,把濃縮池污泥回流到CASS池,自然池內磷含量升高。
(2)磷的去除依靠排泥最終完成。你出水渾濁,說明有活性污泥流出;活性污泥吸收磷后(好氧階段),由于性狀不佳解體,你的出水SS升高,檢測的值就包含了吸磷累積在活性污泥中的部分,所以檢測值比進水高也就可以解釋了。
(3)保證出水SS,對降低出水磷含量有利。
問題4:
SBR工藝,主要是除磷,以6個小時為一個周期,每次進出水3L,用的是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從污水處理廠取回泥,在運行裝置之前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回答:
生化除磷,最終方式是通過排泥完成的,所以,工藝控制要注意這一基本概念。
取回污泥,投入后悶曝一下(20~40小時),使污泥活性加強,利于適應新的廢水和負荷環境。
問題5:
現在做一個ORBAL一體化氧化溝(ORBAL里面含有固液分離器)試驗研究。情況如下:Q=5L/h,V=1.1M3MLSS=1200mg/L進水:生化池出水COD1240419454N55.1483.9483P1.2715.385.19DO(有外多內):0.20.52.0PH:6.5~7.5溫度:20~25BOD沒有數據說明:1、用白糖做營養配水,再進生活污水(P=1.27,N=20)2、做TP試驗時,加入鉬酸鹽后,溶液顏色變化較深3、快速游泳型纖毛蟲(背上有殼的)為主,草履蟲減少許多4、外溝設置一個轉刷,采樣時,人工攪拌均勻,取混合液5、目前仍為調試培養階段6、前段幾天還沒進生活污水時,MLSS可達2000,以草履蟲、甲殼蟲為主,偶見輪蟲,無鐘蟲。到目前為止,污泥不生長。由上可知,營養比例失調,溶解氧出現問題。問題:(1)脫氮除磷系統具體該如何進行調整?(2)DO應控制在什么范圍更好?(3)用白糖配水,應注意什么問題?(4)進入的生活污水是否存在問題,比如說,成分比例不好?(5)對于營養比例如:好氧條件C:N:P=100:5:1厭氧條件C:N:P=100:2:0.3是否這樣?對此有什么看法?為什么?
回答:
(1)保證缺氧和耗氧的交替在系統中加以區域體現。
(2)外道可以低一些,0.5以下沒關系;內道要高些,控制在2.0左右。
(3)白糖是用以提高廢水的底物濃度,均勻投加即可,生活污水要多引入,否則菌種單一。
(4)成分比例是否協調主要看看氮磷和底物濃度的關系即可,其他不需要太在意的。
問題6:
請問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氨氮偏高是什么原因?如何降低出水氨氮?本廠屬于生活污水處理廠,在南方,水溫度一般都在20度左右。3.5萬噸/天,氧化溝PH在6.0-7.2之間,SRT12天左右,污泥負荷比較低,約為0.04,曝氣時間為24h,回流比約為70%。進水氨氮20-30mg/l左右,微孔曝氣氧化溝工藝,好氧區DO1.5-2.0mg/l,該段時間進水水質正常,但是出水氨氮卻由原來的2左右升高到了7左右了,時間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了,請問老師們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
回答:
1、進水氨氮20-30,出水是2的話,去除率大于90%了,這個已經是很高的去除率了,我想主要原因是由于你的進水氨氮不高,部分被微生物作為細菌體合成所利用,所以去除率會比較高。
2、最近去除率減低的話要看看進水的氨氮是否偏高了,還有就是PH值是否有較長時間低于7.0了,另外負荷是否有異常波動(包括進水濃度升高,或者排泥過度等)。
問題7:
AO工藝,分為兩組,設計20000立方每天,流程:格柵——水解酸化池——好氧池(掛有布塊狀填料)——二沉池(方形)——出水。目前進水量10000立方/天,兩組池子同時運行,水解酸化池采用脈沖布水,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出水比較清(感覺脈沖布水水力攪拌不夠),時間久就會冒黑泥,導致好氧池污泥全部變黑,好氧池有內回流,污泥回流回到好氧池前端,曾經嘗試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前面已經提到脈沖布水水力攪拌不是很好,導致水解酸化池出水都是黑泥,好氧池的污泥顆粒就變得很細,沉降性不好。目前MLSS為2500到3000,氨氮有時可以達標,但是SS從為達標,P沒有去除率,基本為0(由于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導致出黑泥,污泥活性下降,因此就沒有回流污泥到水解酸化池)。我想請教老師,這樣的工藝能達到脫氮除磷的效果嗎?還有SS一直超標的問題怎么解決。水解酸化池的出水都是很清的嗎?還是應該是泥水混合很均勻的效果比較好?好氧池掛填料會使污泥顆粒變細嗎?掛膜之后好氧池DO為多少比較合理?沉降比10%左右,DO維持在4左右,MLVSS/MLSS大概為0.4,進水COD120左右,出水COD還能達標氨氮進水25左右,出水有段時間能達標,P基本去除率為0。其他的數據由于條件限制,沒有能做化驗,執行的是一級A標。1、這樣的工藝能達到脫氮除磷的效果嗎?2、還有SS一直超標的問題怎么解決。水解酸化池的出水都是很清的嗎?3、好氧池掛填料會使污泥顆粒變細嗎?4、掛膜之后好氧池DO為多少比較合理?5、除磷無效原因。
回答:
1、工藝來說,控制得到可以有脫氮除磷效果的,但是去除率不會高。
2、SS超標來自你的污泥老化所致,需要適當排泥來修正過低的負荷。水解酸化池出水清是需要的,否則,大量水解池污泥進了好氧池,對好氧系統不利。
3、污泥顆粒細小和水質、負荷有關,與填料關系不大。
4、考慮節能降耗和脫氮要求,2.5比較合適。
5、重點還是在你的排泥上,加之水解酸化去厭氧不充分,所以,除磷無效。
問題8:
我廠采用奧貝爾氧化溝工藝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設計處理量為1萬m3/d,實際收水量有8000m3/d。氧化溝SS為2.8g/l。F/M值0.05的樣子。進水水質情況(16天均值)為:COD:245mg/lBOD:131mg/lTP:4.16mg/lTN:36.5mg/lNH3-N:27.5mg/l。出水水質(16天均值)COD:24mg/lBOD:10.5mg/lTP:1.08mg/lTN:20.2mg/lNH3-N:1.7mg/l。主要問題是出水的TN總是在19-24mg/l之間徘徊。我自已分析了一下原因,根據氨氮和總氮的出水值,確定為硝化良好而反硝化不佳。因此,我嘗試著降低氧化溝的曝氣量,并增加回流量。但在全天僅僅只運行一臺表曝機(一共有5臺)的情況下,氧化溝出水口的DO值也能達到1.7mg/l。厭氧池DO:0.35左右。可是出水總氮也還在19mg/l。去降率沒有得到明顯提升,而且造成出水磷節節爬升直至超標。到現在我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是進水碳源少不足以支持反硝化需碳量還是我的本身運行調控上有問題?
回答:
1、你的碳氮比勉強可以(略低于4),所以,還不能說碳源不足導致反硝化不好。2、反硝化需要低溶解氧環境,您停止曝氣,結果導致總磷超標,說明停太多了。我的建議是你首端1/3的趨于堅決不曝氣,回流量也不需要開太大。確保該區域的溶解氧得到控制。
3、中段曝氣保持正常,末端曝氣也盡量停止。如果出水除總氮其他指標問題,那么維持1、2天看看是否總氮有所降低。
4、PH值也請看看是否異常。
問題9:
一家制作干花的廠家做了一套污水處理方案,工藝是調節-絮凝-接觸氧化-砂濾-活性炭,廢水主要是花卉漂白水,含雙氧水和高濃度的堿或亞氯和高濃度的酸,總水量20t/d,其中工業水和生活污水各占一半,水質COD526,SS142,PH6.94,TP6.13,石油類2.8,色度400倍,氨氮8.07,調試了一個月后采樣檢測發現磷30多,加了足夠的氫氧化鈣,磷還是降不下來,這是什么原因呢,廠家說是用的雕牌洗衣粉,是不是與這個有關系?
回答:
既然加了足夠的氫氧化鈣,那么混凝效果如何呢?混凝后出水清澈度如何呢?如果效果不好,出水含有這些顆粒,還是會導致你的檢測值偏高,看看砂濾前后的含磷值。
問題10:
1、關于CASS工藝處理,脫氮VS除磷,脫氮要求加大曝氣,提高污泥濃度,除磷要求降低污泥濃度,提高厭氧效率,但在我廠調試近一年的時間中,不是氨氮超標就是總磷超標,沒有找到一個平衡點,請教老師,在工藝控制上還有什么遺漏和需要注意的地方?2、關于污泥沉降比,我廠近來污泥沉降系數出于90左右,MLSS3000左右,污泥指數300左右,加大排泥量后,效果不明顯,想請教下排泥量達多少比較合適,是否考慮重新培養污泥?
回答:
1、這兩個都要達到高處理效果,本身就比較難。因為存在對碳源的爭奪。如果皆能達到75%以上的去除率也是不錯了。
2、9%的污泥沉降比的話低了點,排泥多少根據污泥負荷決定,你的負荷不高的話,可以適當加大排泥,不要看到排泥不明顯就加大排泥,這樣會出現突然污泥濃度直線下降,導致出水超標的現象。
問題11:
我公司是改良AAO工藝,進水COD250,SS230,氨氮35,BOD是55,總氮35-75之間,總磷7,污泥濃度5300,進水量1.7萬/d,內回流150%-200%,外回流70%,生物池溫度10,進水溫度12,出水1-5度,現在總氮只有50%的去除率,之前出水總氮大于進水,后來我調了一下進水分配比,約有20%的進水進入缺氧池為反硝化提供碳源,只處理到50%,請問老師我應該怎么調將總氮降下去?
回答:
這個有點難,還是你碳源不足導致的。一般你的工藝也就80%左右的去除率可以達到。在不影響COD去除率的情況下,可以看看再多分配些進水過去。
問題12:
我廠是AAO工藝,處理生活污水和一定量的垃圾滲濾液,設計規模為3W,實際每天處理污水3.4W左右,一直以來TN都在17mg/L以上,其去除率基本上都低于50%。為了增加TN去除率,我們多次嘗試減少曝氣量,但很快出水氨氮就能從2.5mg/L以下突增至7左右,而TN卻下降不多甚至還有上升現象,因此又不得不恢復原有曝氣方式來保證出水氨氮。我們分析:雖然水量負荷導致污水停留時間變短,但從設計的變化系數及實際污泥負荷0.07左右來看,水量應不是主要原因,所以考慮到了垃圾滲濾液對TN的影響(我廠接收的垃圾滲濾液量不多,對進水水質有一定影響但未超過設計進水值)。因此想請問三豐老師,垃圾滲濾液中是否有抑制反硝化的物質,我們如何判定此類物質的存在?我廠還可以通過哪些手段來提升TN去除率?(內回流泵已24小時開啟)。
回答:
(1)既然要管控總氮,那么,反硝化效果很關鍵,否則氨氮轉化為硝態氮,總氮還是不會減低的。
(2)反硝化方面平時你缺氧段觀察下,氣泡是否比較多,如果多的話,多半轉化為氮氣去除率,則總氮自然會減低。否則要調整參數,提高反硝化效果。
問題13:
我廠是城市污水處理,我是百樂克工藝,設計處理能力是三萬噸,進水COD350,我們現在實際處理是一萬四,進水COD是200左右,磷是2.2左右,氨氮是35左右,PH值7.7污泥濃度是2500左右,SV3028,出水COD是22,氨氮0.05左右,出水懸浮比較高30,總磷超標1.3,澄清池有拳頭塊大小浮泥,池中溫度12度,溶解氧早上比較高,4-5之間,下午在1-3之間,老師我們現在總磷總是超標,應該怎么處理,現在每天脫泥在17噸,污泥濃度逐漸下降,但總磷還是1.3。
回答:
(1)澄清池溶解氧不可太低,所以,入澄清池前溶氧要高些。
(2)另外,排泥是最終磷去除方法。排泥的泥也不要是停留時間很長的污泥。盡量是好氧新鮮污泥及時去脫泥。脫泥后的水測下磷,高的話,說明脫泥時的污泥含磷高,否則,脫泥前的所排污泥磷不高。
問題14:
A2O工藝的脫氮除磷效果較氧化溝和SBR的要好,怎么解釋呢?
回答:
(1)除磷需要絕對厭氧段,這個在氧化溝和SBR都不容易做到。脫氮需要缺氧段,這個也是一樣,A2O有構造上優勢,更加容易調整運行參數來應對進水波動和系統異常的調整,而氧化溝和SBR工藝對于氨氮去除還可以,脫氮的話確實差些。
(2)氧化溝工藝通常是低負荷運行,這樣的話對去除氨氮有利,但是脫氮需要足夠的底物濃度,這個就矛盾了,所以氧化溝脫氮比A2O就要差些了。
問題15:
生活污水cod不會超過250mg/l,但是氨氮一般在80-105mg/l,這樣的生活污水檢查說沒有工業廢水,那這么高的氨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而且天氣越熱氨氮越高。
答:
確實比較高,不知道你的生活污水是市政生活污水還是企業內的生活污水;一般這些氨氮如果不是來自工業廢水的話,可能來自人員密集區,如旅游區的衛生間出水等。
問題16:
目前監測到好氧池的總氮在20-30,COD在200-300,二沉池會有很多小氣泡,并且表面漂浮很多小顆粒狀污泥,是不是說明在二沉池反硝化啦?還有基本上好氧池1在300左右,好氧池2、3基本就在250左右,感覺都沒什么處理效率,請問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答:
反硝化與否,還是有很多判斷依據的。
(1)上浮污泥攪拌后會下沉。
(2)上浮污泥可以看到粘付了氣泡。
(3)污泥間間隙水清澈。
(4)提高曝氣池出水溶解氧濃度后污泥上浮會緩解。
問題17:
我廠建在一工業園區處理各個企業排放的綜合工業污水,包括煤化工、制藥污水、靛藍粉廠污水等等;工藝:厭氧池——好氧池——沉淀池——高級氧化,好氧池末端混合液和沉淀池污泥一起回流至好氧進水端,因成本原因高級氧化不常開啟;進水COD指標要求小于500mg/l,出水執行一級B標準;水量水質:COD正常時每天處理水量為20000—23000m3/d,實測進水COD波動很大,偶有超過2000mg/l的高濃污水進入系統,對生化系統沖擊很大,但3月份平均進水COD約為500,B/C約0.3,進水氨氮60mg/l,進水TP小于1mg/l,出水COD平均值87,但氨氮去除率非常差,只有10%。現場參數:污泥濃度3500mg/l,好氧池DO要求控制在2.5—3.5之間,SVI為72,F/M為0.05左右,每天投加磷肥補充TP至1mg/l;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氨氮去除率很差,請問該如何調整?
答:
氨氮去除效率低可能原因:
(1)進入深化系統的PH值偏低(低于7)。
(2)工業廢水水質影響消化菌占優勢。
(3)目前測到的MLSS有效成分不高(如果平時排泥很少的話,則有可能存在的)。
(4)對策方面,如果PH沒有異常,則將MLSS調整到3000和4000兩個方向各保持1周后看看氨氮去除情況的變化。
問題18:
我們廠是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廠,每天200方水,進水COD50000,氨氮800,采用兩級UBF+雙AO,年前水質一直很穩定,但是年后氨氮開始大幅度增加,從之前的10以內一直漲到了500,cod還行,就是氨氮,溶氧維持在2-3,兩個O池SV30在70,溫度在35,現在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答:
COD變化不大的話,說明污泥還是保持著沒有中毒。但是,可能出現了抑制硝化菌的物質,比如進水氨氮過高,進水PH過低,污泥負荷變高等問題。請逐個確認下。
問題19:
垃圾剩濾液,之前投加面粉悶曝,排上清液的時候,NH3N進水350多,出水可以達到2點多。最近不加面粉了,進水NH3N也是350多,但是出水的話有60多。最近雨水比較多進水COD400多左右。是不是碳源不足導致NH3N去除率不高呢?
回答:
碳源關系不大。倒是你的溶解氧控制過低了,要保持在2.5以上,現在1都不到,顯然不足。加之雨水流入多,勢必處理水量變大了,可以加劇你的溶解氧不足了的。
問題20:
我廠是10萬噸規模,采用雙溝交替氧化溝,進水COD為260,氨氮35左右、在堰板自動控制失效,不能采用交替好氧厭氧的情況下應該怎么調整工藝,保證出水氨氮降到最低?
回答:
主要影響到處理周期被延長,如果水量還沒有滿負荷的話,保持原狀不交替也可,最好就是盡快維修好設備了。
問題21:
我想問的還是關于屠宰廢水處理關于磷的問題。1.屠宰廢水純生物處理后磷,主要以什么形式為主呢?2.除了用PAC沉淀外,還有沒有其他更有效的與之反應的藥劑呢?用法用量如何?3.加藥混合,如果采用氣攪的話,氣量為多少較為合適呢?
回答:
(1)除磷要排泥的,你可能排泥不夠,當當混凝沉淀不夠的,要用氫氧化鈣進行混凝沉淀。
(2)具體要投加多少,通過小實驗確定為好。
問題22:
想請教一下您關于除磷效果的問題我們廠采用的是改良的A/O工藝,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水量20萬噸/天,mlss控制在2500左右,這段時間平均進水濃度COD在180mg/l左右,TP在4mg/l左右,處理要求出水TP在1mg/l以下。9月份時有一段時間我們廠的進水負荷較高,水量也較大。原來我們廠出水除磷效果一直都非常穩定,一般不需要加藥除磷,出水TP值只是偶爾出現一點波動,但那段時間超負荷運行后,現在我們的運行情況發生了變化:當生化池出水段DO低于1mg/l,則幾個小時候后的出水在線檢測出來TP值立馬相應上升,活性污泥非常敏感,一直到現在,這個情況還是比較反復,只能靠減少進水量和不斷投加除磷藥劑來保證出水效果,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穩定污泥?
回答:
1.排泥時去除磷的必然方法,無論如何保證活性污泥的排泥
2.溶解氧請保證,否則局部缺氧會導致活性污泥吸附的磷被釋放到水體導致你出水指標上升。
問題23:
:我們是氧化溝工藝的,處理城市生活污水,進水COD設計250,實際進水COD在70波動(混合樣),出水要求一級B,現在都不敢進行微生物培養了,但是政府又催的緊要求我們出水達標,實驗測得數據出水氨氮、總磷壓根就不能達標排放,該如何處理呢,若是進行化學藥劑處理又當如何投加?
回答:
1、如果要求氨氮單表排放,問題不大,但總磷就有點難度了。
2、你是城市污水,化學法成本困難。如果要求總氮出水達標,需要添加碳源了的。
問題24:
大豆蛋白廢水厭氧后A/O工藝,風機氣量不夠,結果造成COD出水指標正常,氨氮稍微超出20-30mg/L個人認為氧氣量不夠,氨氮無法完全被氧化,而COD進水本身不算高有什么好辦法把氨氮降下去呢?
回答:
1、供氧不足自然硝化不充分,可以提高停留時間看看,比如減低回流量。進水流量減低等方法。
2、另外其他指標也要看看的,比如PH值是否偏低。
問題25:
我們的工藝是UASB+好氧,UASB還不怎么正常,前一段時間進水氨氮30,總氮150,經過UASB后氨氮75,總氮150.經過好氧池后,氨氮10,總氮30前兩天進水濃度有所變化,進水氨氮30,總氮260.經過UASB后氨氮90,總氮220,經過好氧池后就不正常了,氨氮上升到了40,總氮60.我的廠出水的指標是氨氮35,總氮40。現在天天超標。操作上一直沒有變化,把好氧池內的曝氣加大了,氨氮總氮還是天天上升。(注:進水的總氮80%可以氨化反應成氨氮)求解,我們在操作上該如何改進?
回答:
1、在進水氨氮、總氮濃度提高后,自然出水會升高。你加大曝氣是對的,如果進水量沒有增加的話,可以減低進水量來提高廢水的被處理時間,繼而看看是否可以提高去除率。
2、另外PH值是否有變化呢?如果偏低,要考慮是否提高PH值。
問題26:
規模:500m3/h1.2w/d工藝:兩級A/O接觸氧化+BAF曝氣出水標準:一級A標進水濃度:COD75-180,一班在100左右,氨氮30左右;TP2左右。出水濃度:COD18~35氨氮0.85~6總氮基本無去除問題:進水濃度低,低碳氮比,對整個工藝影響?總氮,總磷去除效率低解決辦法?目前情況是連續進水,連續曝氣,水量350m左右。間斷回流,三小時周期,開啟1h,停2h,回流泵三臺350m3/h,無變頻;羅茨風機頻率30HZ。硝化液回流由二級好氧末端回流至一級缺氧段。一級缺氧池容:4.5x4.5x6,有效水深5.5m,共6格,一級好氧池:4.5x4.5x6,有效水深5.5m,共15格,二級缺氧:4.5x4.5x6,有效水深5.4m,共9格,三條線。二級好氧:12x6x6,有效水深5.3m,共四格。現測得一級缺氧段DO,0.2-1.1,因布水不均,一組DO偏高,回流量大溶解氧更高。一級好氧段,DO:2.5-7,二級缺氧,DO:0.2-1.3.三組池子差異較大。我想降低頻率或間斷曝氣已保證缺氧段DO,被我們老大否決了,認為頻率降低會損壞電機,間斷曝氣頻繁啟停會損壞設備壽命,do僅僅是個參數,并不十分重要。老大要求回流二沉池污泥以保證生物量,增加營養。A/O各個池子均掛組合填料,我認為進水濃度只能滿足膜生物負荷,增加外回流污泥會導致營養不足,部分污泥解體,導致表觀變差。鏡檢生物膜時,發下一級缺氧及二級缺氧有大量原后生動物,部分累支蟲,輪蟲。請教:1,是否需要降低曝氣量?2,硝化液回流時間是否不足或過多?3,是否需要增加外回流?4,為什么會有大量原后生動物(肉眼可見的小蟲子)?5,理論上該工藝去TN能否可行。
回答:
1、磷的去除看你的排泥量了,總氮的話,你的工藝本身去除率就低,如果只要求去除氨氮的話,你的工藝OK。
2、硝化液回流到A池,理論上進水有機物濃度夠的話,低溶解氧狀態時,脫氮可以實現,你說基本總氮無去除,看溶解氧是高了,要控制在0.2以下,超過0.5就影響明顯了。目前你的回流方式是間歇的,如果你進水連續的話,回流最好也是連續的。生物膜的原生動物沒有問題。你的工藝總氮去除率80%應該理論上可以實現。
問題27:
公司最近接了以個新污水廠用CASS工藝的,但是進水BOD一般在70左右,現在MLSS是3左右。但是SV不高只有19。最近TP一直在1.5左右,因為水量不夠,一天只作2-3次,一起進水,一起曝氣。我要怎么樣才能TP下來呢如果是排泥。我怕SV越來越低NH3-N一直很低。在1下面,DO一直到5。在CASS中,TP是怎么處理掉的?是在前端選擇區嗎?
回答:
總磷要低于0.5PPM的話,排泥是必需的。不排泥也不見得活性污泥就會增加,有的也分解后流出去了,所以你檢測出水總磷不達標。小量排泥看看效果,SV30在10~15都沒問題的,畢竟你的有機物達標不困難。
問題28:
在除P系統之中P在厭氧條件下P會重新釋放?有什么好辦法固定P于污泥中?
回答:
P在厭氧條件下P會重新釋放所以要及時排除污泥來將污泥中的磷及時置換出去。排泥會有一部分被釋放,但是還是有可觀的部分留在了污泥里。
問題29:
我們是新建的生活污水處理廠,改良型氧化溝工藝,目前進水量基本能夠滿足一臺潛水泵全天開啟,但是我們的進水濃度非常低,這跟收集管網還未完善有點關系。COD平均不到60,BOD就更低了,這就注定了我們的系統將處于低負荷運行。三個月前投了6車污泥餅進行培菌,開始檢測到污泥濃度大概是600mg/L左右,SV從來沒超過2%,鏡檢會看到鐘蟲等原生動物,但不是太多。后來兩臺潛水推進器壞了以后,發現整個氧化溝里明顯變得清澈了,估計是污泥沉下去了,這樣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月。修好以后,開始的幾天還看到水體比較渾濁,后面又變得比較清了,現在污泥濃度只有300mg/L左右,其中還包括無機物質,估計大部分污泥已經老化解體了。在出水方面,SS有時會超標,氨氮和總磷基本沒有達標,去除率也非常低。我的理解是這跟進水濃度有直接關系,但是如果長期投加營養物成本不合算。不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呢,特別是氨氮和總磷的去除。
回答:
從你的工藝及進水水質看,去除NP還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假定你現在的污泥濃度是合理的,我想可以考慮排泥,降低點污泥濃度,來看看p的去除是否有效。氨氮的話,需要就比較難了。
問題30:
我廠處理的是生活污水,前段時間出水總磷在1mg/L以下,近期由于連續的暴雨的天氣,出水總磷在1.5mg/L(不投加化學藥劑除磷)。池內污泥濃度在2000mg/L左右,污泥沉降比在10%~15%,F/M為0.42KgBOD/KgMLSSd,厭氧池DO在0.3以下,NO3-N在1mg/L~2mg/L,但厭氧池的釋磷不充分。好氧池溶解氧濃度在4~5mg/L左右。現在想提高污泥濃度,目前已減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進水濃度依舊很低,請問在這樣情況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提高污泥濃度呢?如何降低出水總磷呢?
回答:
1、既然負荷不高,我覺得沒必要提高污泥濃度,相信你出水COD也是達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