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月交的污水處理費花在哪了?環保設施開放現場給你答案
2018-11-10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 你每月交的污水處理費花在哪了?環保設施開放現場給你答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11
原標題: 你每月交的污水處理費花在哪了?環保設施開放現場給你答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11月8日至9日,2018年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現場觀摩活動在南京舉行。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環保設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對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具有戰略性和基礎性作用。推進環保設施開放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創新環境治理體系的有力行動;是培育生態文化,構建美麗中國全民共同行動體系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化解鄰避問題、防范環境社會風險的積極方略。
那么,公眾對于環保設施開放活動的積極性高不高,他們來看環保設施的初衷是什么,最關心什么呢?
一位早晨六點多就冒雨前來參觀南京市鐵北污水處理廠的附近居民張華(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對于以前,自來水費中有污水處理費了,這部分費用在自來水費中占比不少,來現場就是想看看自己交的這部分錢花哪兒了,花得值不值,看了之后,以往污水處理廠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被徹底改變了。
居民排隊參觀環保設施
早上八點多,參加2018年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現場觀摩活動的人員抵達南京市鐵北污水處理廠。在眾多的人員中,有一些較為特別的人群,他們走在參觀隊伍的后面,一群人除了仔細看現場的污水處理設施、監測數據等外,還圍繞著污水處理廠的技術人員問各種問題,你一言我一語,而他們所問的問題在業界看來可能并不是專業問題,但卻是最直接的問題:你們這里處理的水干不干凈,出來后往哪里排放,處理之后這些水還可以拿來干什么啊……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群人正是當天前來參觀環保設施的周邊居民,他們對于參觀環保設施非常熱情。
當天并不是節假日,三十歲左右的張華仍然選擇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到現場。他告訴記者,他是做網絡銷售的,就住在鐵北污水處理廠附近的小區。
“平時用自來水,應該只有用水的費用,為什么自己的水費單里還有污水處理費?以前是不了解為什么要收這個費用,覺得污水不是直接就排放到長江里面了。”張華說,來到污水處理廠現場觀看后才知道,原來,平時排放的污水是收集到了這里進行凈化處理,看到處理后的水,也理解了為什么要交污水處理費了,感覺這錢花得非常值。
張華介紹,以前覺得污水處理廠里面肯定是臟亂差,肯定臭味很重,現場看了之后則完全改變了看法,今后住在這旁邊也就更放心了,回去之后也會把今天看到的情況告訴自己的小孩。
“下次肯定還會參加這類開放日活動,除了污水處理廠之外,我還想去垃圾焚燒廠這些地方看看。”張華說道。
同樣是周邊小區的居民馮君,據他介紹。他此前也對污水處理廠不甚了解,想來看看情況,雖然是第一次來,但感覺環境非常好。同時,他也表示,回去也要向周圍的朋友、鄰居說說現場看到的情況,如果今后買房的話,肯定也不會在意周邊是不是有污水處理廠了。
124家設施單位納入第一批開放名單
光大國際行政總裁王天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光大國際做環保已經是第15個年頭了,也一直在積極推進環保設施開放。目前,已經接待參觀人員超過百萬,目標是讓光大國際的所有項目設施全部向公眾開放,接受社會監督。環保設施對公眾開放既是民眾的權利,也是企業的責任。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2020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符合條件的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社會開放,接受公眾參觀。
2018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的通知》,明確到2020年年底前,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選擇至少1座環境監測設施、1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1座垃圾處理設施、1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鼓勵地級及以上城市有條件開放的四類設施全部開放。到2018年、2019年、2020年年底前,各。▍^、市)四類設施開放城市的比例分別達到30%、70%、100%。
生態環境部介紹,為推進設施開放工作,2017年12月,聯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4家面向公眾開放的設施單位名單,并印發四類設施開放工作指南。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強調,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是一項系統性、長遠性的工作,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聯合住建部門,按照環保設施開放總體工作部署,落實環保設施開放工作的各項任務。要明確責任,完善機制,細化工作方案,確保設施公眾開放總體目標和分階段目標順利實現。要加強聯絡溝通,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優勢和專長,不斷擴大開放種類,共同做好各地公眾開放工作。要建立工作調度機制和評估機制,定期調度各地工作進展。要加大宣傳力度,用好生態環保系統新媒體傳播矩陣,形成集中宣傳聲勢,帶動更多公眾參與進來。
據了解,目前,環境部正組織各地按照2018年四類設施開放城市比例達30%的要求,報送第二批四類設施開放名單,經相關程序審核后及時向社會公布。同時,將組織開展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現場觀摩活動,交流各地開放工作經驗,并加大設施開放工作宣傳力度,鼓勵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級黨政領導、專家學者、社會組織、媒體代表、學生等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開放活動。
每日經濟新聞